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闵府发[2011]4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有关单位:
  现将《闵行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О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闵行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发展主线,全区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为进一步明晰闵行科技工作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目标与任务,特制定“十二五”时期闵行区科技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积极构筑区域特色科技创新体系,努力集聚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事业取得显著进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至2010年,我区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被批准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1、创新主体加快聚集壮大。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上海交通大学整体迁入,华东师范大学办学重心实现转移。研发机构加快聚集,至今已聚集了1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4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6家外资研发机构,我区成为本市研发机构集聚地之一。科技企业健康发展,至2010年全区共有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6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6家、培育企业38家,提前超额完成了10家和25家的目标。主板上市企业5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7家。
  2、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科技项目逐年增多,2010年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科技项目12项和312项,获得资助4098万元和26795万元。2010年获得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8项,市创新资金项目76项,共获得资助3465多万元。专利申请量名列前茅,2010年专利申请量13718件,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05件,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奖励名列全市区县前茅。
  3、区域科技资源加快融合。对接国家战略,航天八院已迁入闵行航天科技新区,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中航商飞发动机公司、中国商飞客户服务中心等航空项目落户紫竹。坚持市区联动,在全市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布局中,闵行成为新能源、现代装备等五大产业核心区。推进“三区联动”,建立了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互动局面,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逐步增多,紫竹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正在推进。
  4、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效。研发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推进专业技术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引导机制,实现了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内高校、研究院所资源共享。创业孵化体系基本建立,在推进孵化基地建设的同时,引进YBC创业辅导机制,建立了房租补贴、项目支持等扶持机制,形成了科技、人事、劳动、团委推进创业的工作合力。科技融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贷款担保、企业债券融资、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上市融资等方面的引导和促进机制。政府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了科技政策一口受理机制、坚持了定时现场服务机制、建立了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实施了服务科技企业“暖冬”计划,有效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5、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科技投入逐步增长。财政性科技投入逐年增长,2010年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达10.2%。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已达到3.51%,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相当地区增加值的比例达到3.05%。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浓郁。科普工作形成了投入多元化、活动社会化、宣传信息化、场馆现代化、交流国际化、队伍网络化的工作格局,科普条件、科普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公民科学素养达到15.8%,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
  6、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10年,全区367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563.1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1.35%;实现增加值322.33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8.34%,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二)发展瓶颈
  尽管“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显著增强,但面对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的需求,创新体系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因素和制约瓶颈,突出表现为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有待增强,科技创新效率有待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发展有待加强。
  1、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动力有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增强。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点分散,创新资源难以满足,创新链有缺失,规模效应不明显,创新力量有待聚集。产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新能源产业技术储备不足,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技术起步较晚,装备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平板显示产业技术明显落后,新材料技术缺乏亮点,战略性新产业技术聚焦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2、科技资源有待进一步的融合。区域内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与区域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联动不够,高校科技成果在地转化不多;研究院所、技术中心的研究与区域产业方向和产业技术研究关联较弱;国家战略产业对区域产业链构建贡献度不高,区域产业技术双向互动不足;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内循环运作,技术溢出不多。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有待促进。相对区域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数量,区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在大环境上,对超前培育的意识不强,对科技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小环境上,企业和科技人员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合作共赢意识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待推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