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粤府〔2012〕75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旅游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六日

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目录

  一、发展意义

  二、发展背景

  (一)发展环境

  (二)发展条件

  (三)发展基础

  (四)面临的挑战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定位

  (三)发展目标

  (四)发展格局

  (五)发展战略

  四、开发多元化滨海旅游产品

  (一)提升滨海观光旅游

  (二)丰富滨海休闲旅游

  (三)强化滨海度假旅游

  (四)拓展滨海运动旅游

  (五)开发滨海文化旅游

  (六)发展滨海节庆旅游

  (七)打造特色海岛旅游

  (八)培育游艇邮轮旅游

  五、推进战略性旅游区域开发

  (一)珠江三角洲湾区

  (二)深圳大鹏半岛

  (三)珠海海岛群

  (四)惠州稔平半岛

  (五)汕头南澳岛

  (六)江门川岛

  (七)阳江海陵岛-月亮湾

  (八)茂名水东湾-放鸡岛

  (九)湛江五岛一湾

  (十)汕尾红海湾

  六、建立高效能旅游支撑体系

  (一)完善旅游交通体系

  (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三)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五)发展旅游制造产业

  七、深化多层次区域旅游合作

  (一)促进省内旅游合作

  (二)推进粤港澳旅游合作

  (三)推进粤闽台旅游合作

  (四)推进粤桂琼旅游合作

  (五)推进东盟“10+1”旅游合作

  八、强化可持续资源生态保护

  (一)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

  (二)保护性利用滨海资源

  (三)加强对环境影响的源头监督和过程控制

  (四)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引导与管理

  (五)加强对景区投资开发行为的监控

  九、实施保障

  (一)制定积极的产业扶持与促进政策

  (二)提供有力的用地与用海保障

  (三)构筑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营销

  (五)加强行业与市场管理

  (六)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附件1:滨海旅游地区发展指引

  (一)广州市

  (二)深圳市

  (三)珠海市

  (四)汕头市

  (五)惠州市

  (六)汕尾市

  (七)东莞市

  (八)中山市

  (九)江门市

  (十)阳江市

  (十一)湛江市

  (十二)茂名市

  (十三)潮州市

  (十四)揭阳市

  附件2:重点滨海旅游项目一览表

  规划图件目录(略)

  图一:现状主要景区景点分布图

  图二:空间格局规划图

  图三:战略性旅游区域开发指引图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动滨海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我省滨海旅游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精神(粤府〔2011〕47号),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涉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14个地级以上市的沿海区域。

一、发展意义



  我省濒临南海,全省大陆岸线长4114.3公里,居全国首位;岛屿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三位;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拥有多样的海岸类型和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同时,我省具有经济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旅游需求旺盛,以及海内外、港澳台客源充足等方面的优势。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发滨海旅游,滨海旅游业已成为我省旅游的一大特色,也成为我省海洋产业的重要部分。但与国内外滨海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滨海旅游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既是发展幸福导向型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度假需求、建设幸福广东的需要,也是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优势,提升海洋经济与旅游经济总体实力,打造海洋经济和旅游强省,建设海洋经济综合示范区和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优化广东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品质,增强市场吸引力;有利于拓宽粤港澳经济合作领域,密切我省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联动融合;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科学方式,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二、发展背景

  (一)发展环境。

  世界滨海旅游发展新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当前滨海旅游业收入已占全球旅游业总收入的1/2以上,比10年前增加了3倍;2007年全世界40大旅游目的地有37个是沿海国家和地区;这37个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总收入达3572.8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当今世界滨海旅游主要有四大区域市场,一是地中海沿岸,二是加勒比海沿岸,三是大洋洲区岛屿,四是东南亚岛屿。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世界滨海旅游重心呈现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态势。

  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新阶段。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4682美元,旅游休闲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消费开始进入大众化、多样化快速发展时期。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新战略。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建设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将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

  广东旅游改革发展新目标。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粤发〔2008〕20号),提出将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粤发〔2010〕1号),提出全面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加快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旅游强省建设步伐。

  (二)发展条件。

  资源优势。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环境舒适,阳光充足,大部分海域海水水质符合清洁、较清洁水质标准。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沙滩总长572公里。海岛众多,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759个,海岛岸线长2428.6公里。红树林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并有着中国大陆架上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珊瑚礁群。滨海各市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风情习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多元的城市景观和多彩的城市生活,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客源优势。一是稳定的国内尤其是省内和当地游客市场。我省常住人口超过一亿,加上国内其他地区的大量游客,构成了我省巨大的潜在滨海旅游度假客源。二是为数众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2010年广东省接待入境游客中的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分别为2106.78万人次和317.72万人次,是滨海旅游的重要客源。三是外国游客人数不断增长。2010年,我省沿海各市接待的外国游客达到921.27万人次。

  区位优势。我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等商贸和交往的重要通道。粤西地区地处粤、琼、桂金三角,西为北部湾,连通大西南;粤东地区与闽、台等地相连相望,华侨众多;珠江三角洲区域毗邻港澳。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增强了我省滨海地区的可进入性,同时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观念和体制优势。我省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企业国际规范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较强,在参与国际滨海旅游市场竞争上能较好地与国际接轨;许多大型国有旅游企业具备投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人才和经济实力。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经营滨海旅游业,形成了国有、外资、民营企业共同推动滨海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基础。

  我省滨海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深圳小梅沙旅游中心、阳江海陵岛大角湾浴场、茂名龙头山-虎头山旅游区、江门川岛飞沙滩-王府洲旅游中心等为代表,以海水浴场作为主要开发内容。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全省出现滨海旅游开发热潮,形成一批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其中阳江大角湾、汕头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及南澳岛等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1世纪以来,开始进入以休闲度假为导向的产品深度开发阶段,出现了以珠海海泉湾、惠州巽寮湾等为代表的高端滨海旅游度假区。

  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滨海旅游业总产值达到1298.39亿元,占海洋经济总量的16.2%,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由海滨浴场、水上运动、文化观光、主题公园、民俗参与和专项旅游活动等组成的海滨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不断改善,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粤东以及粤西三大滨海旅游区域。近年来,到广东滨海地区的过夜游客人数增长迅猛,2010年广东滨海各市接待的过夜游客数达16745.85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2832.22万人次,国内游客13913.63万人次。

  (四)面临的挑战。

  我省滨海的气候、生态等条件,与海南省、东南亚地区以及国际滨海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确立市场优势的难度较大。滨海旅游开发层次较低,产品特色不足,缺少拳头产品、知名品牌、精品项目。部分地区开发粗放造成资源破坏、品质下降,更新改造的难度大,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东西两翼滨海地区的交通状况、旅游接待与配套设施都亟待完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