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七、着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一)加快推进教育改革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扩建40所公办优质幼儿园,初步解决“入园难”问题。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公办学校多种形式办学。配套城市化建设,新、扩建淮阴中学新城分校、实验小学新城分校等10所学校。完成清理规范改制学校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招生、考试及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机制。(市教育局)
  (二)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5%以上,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完善补偿方案,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继续推进市级统筹,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不断完善新农合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做成全国医改示范基地;以惠民医院为抓手,巩固完善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强化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提高到25元,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2011年,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并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公立医院布局,探索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补偿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积极推进1所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高效运行机制。加快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启动“居民健康卡”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构建面向全市城乡全体居民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医疗卫生系统的纵向和横向合作。(市医改办、发展改革委、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三)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市直文艺院团改革步伐,组建淮安演艺集团,县区新组建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加快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新三馆”、淮安大剧院等城市重点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着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在稳步提升文化产品数量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市文广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