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与应急气象服务。强化台风、暴雨、暴雪、大雾、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和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应急气象服务工作,完善气象与农业、水利、民政、交通、国土等部门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2.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强化突发强降水、高温、大雾、灰霾等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开展精细化的城市天气预报、城市积涝预报、城市供暖和环境气象预报服务,实现分街区的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等气候影响评估服务。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提高高速公路能见度、大风、暴雨、暴雪、路面状况的预报能力和水平,拓宽交通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发布渠道。

  3.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暴雨、洪涝、雷电、冰雹、干旱、暴雪、低温冷害等的监测预警,开发精细化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为种植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业等提供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建设广覆盖的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实现气象灾害预警等为农服务信息进村入户。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指挥决策系统,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

  1.完善精细化天气预报业务。建立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以数值预报和多种预报技术综合应用为支撑,气象业务核心技术和支撑手段现代化,业务产品精细化和业务分工专业化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完善灾害性天气监测分析系统,实现各类观测资料的有效融合及在线业务平台的实时监测和报警,完善基于观测和同化分析的中尺度分析技术;建立客观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建立强对流天气和气象灾害衍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完善暴雨、暴雪、台风、大雾、大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和预报业务系统;完善精细到乡镇、场馆的气象要素客观定量预报系统及人机交互订正系统。建立交通气象、城市气象等专业预报系统。提高对全运会等大型活动或特殊事件的气象保障能力,提高城市精细气象服务能力及对交通、电力、供暖等行业的专业预报能力,提高对农村气象灾害有效防御能力,提高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支撑能力。

  2.建立现代气候业务。加强异常天气气候条件的实时监测诊断,初步建立针对月、季内强降水、强变温等事件的预测和关键农事、重大活动期间的气候预测业务。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服务,提高气候变化影响及脆弱性的定量评估、分析和预估能力;发展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化。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和农业、林业、山地等气候资源调查评估,加强农业、旅游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3.增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需求,建立具有旱涝、低温、霜冻预警评估功能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完善农用天气指标体系,研究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季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建立农业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初步实现农业气象的定量化预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高粮食产量预报准确率,进而为提高农业服务提供气象保障能力。

  (三)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1.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网布局。增加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布设数量,并全部升级改造为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改善并保护自动站的观测环境,提高其稳定可靠运行能力和自动化观测水平;开展移动气象观测工作,实时获得观测信息;完善基本气象观测业务,开展电线积冰、固态降水自动化观测和空中水汽通量观测业务;提高雷达、卫星观测信息获取能力;加密城市气象观测网、农业气象观测网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加强大气降尘、土壤水分、农业气象要素等方面的观测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