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十二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2)商标方面

  树立“企业成立、商标先行”的理念,引导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尤其加大对未注册商标的景区、景点抢救性注册力度,督促正在开发和拟开发的景区、景点进行全方位注册,确定商标在旅游品牌中的核心地位,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大对涉农商标、地理标志的注册力度,遵循“企业+农户+商标”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业产业化链条向农户延伸,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以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壮大一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构建驰名、著名商标梯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品牌产业。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

  (3)版权方面

  巩固扩大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传统核心版权相关产业的规模;加快计算机软件、创意、动漫、生态园、海洋主题公园等版权相关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制定海南琼剧、黎锦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规划,扶持市场主体保持、保护和创作民族民间文化,加大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立民间文化保存人与后继创作人、利用人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资助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

  2、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推进成果转化。

  强化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扶持,逐年增加知识产权工作经费,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率,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市场。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施效益作为科技资助、科技奖励等的重要指标。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税收抵扣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政府优先采购政策。

  尽快制定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管理办法,拓宽知识产权项目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三)优化知识产权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范围

  加强对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假冒行为。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对传统知识、遗传资源、民间文学艺术等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运行机制。结合海口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针对音乐、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等尝试新的保护模式。

  2、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

  围绕“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的建设,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着力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完善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坚持“四个结合”原则,即坚持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日常执法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整治与营造环境相结合,维护市场秩序与倡导社会诚信相结合。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形成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支撑,以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协调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协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专利权保护。依法调处各类专利纠纷,加强对商场、超市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专利商品检查,着力查处流通领域的假冒专利行为。

  商标权保护。加大查处假冒侵权商标标识行为,没收销毁违法商品。及时接受、处理侵犯商标权的投诉,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版权保护。适时推动软件、版权产品连锁业的发展,建立软件、版权权利交易平台,以推动版权产业发展,遏制侵权盗版行为。支持权利人进行版权登记,完善与著作权登记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著作权登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宣传,提高著作权人对著作权登记的积极性。鼓励软件著作权登记,加强保护软件版权服务工作,推广有助于保护正版、打击盗版的先进信息技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