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智能输变电:掌握柔性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率先实现示范应用;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500千伏变电站加装大容量动态无功装置。新设计变电站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在市中心区和市区其他核心区域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全面推进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开展电能质量试点治理,开展高温超导电缆的前期研究与试点应用。

  智能用电:在全市范围推广智能电表应用,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在交通枢纽、办公楼宇、居住小区等开展智能楼宇和智能小区示范,促进电力削峰填谷和综合节能。深化用电故障报修管理,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扩大电力光纤到户覆盖面,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专栏3智能电网

 

  集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与输电技术“四位一体”的新型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更加安全、可靠,可快速有效应对电力系统各类故障;更为高效、环保,可充分接入各类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更为智能、互动,便于用户进行信息交换与互动,优化用电行为,实现经济用电、高效用电。



  (二)加快优化电源结构,创新电力供应技术和方式

  1.建设一批燃气发电工程

  在布局上优先考虑靠近天然气门站或高压主干管网、对电网形成有效支撑的电源,重点建设临港、崇明、闵行、奉贤、青浦等燃气电厂,使燃气机组占全市装机比重达到30%左右,提高电力调峰、调频保障能力。

  2.进一步优化煤电装机结构

  继续实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完成12.5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热电联产除外)的关停,对煤耗高、污染重的30万千瓦级煤机开展关停试点。研究论证建设新型高效燃煤发电示范项目的可行性,争取“十二五”末投运2~3台百万千瓦机组。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先进煤电示范工程。

  3.积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系统

  结合智能电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工业区及用能较集中区域,包括医院、宾馆、综合商务区等重点领域和虹桥商务区、上海世博会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郊区新城以及金桥、金山、奉贤等区域,推广实施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系统,争取到2015年全市热电联产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新建50-60个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

专栏4分布式供能系统

 

  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在用户端或靠近用户现场独立输出电、热(冷)能的系统,该系统既能发电,又能利用余热制冷、供暖、供应热水,使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气、沼气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近年来,分布式供能系统迅速发展,不少发达国家积极推动,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公共设施和住宅等领域。我国积极鼓励这种供能方式,上海自2004年起开始推动发展,主要针对以天然气、沼气等为燃料的小型供能系统(单机1万千瓦以下),出台了支持政策。



  (三)增加天然气供应和使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1.提高气源供应和储备调峰能力

  建设上海LNG二期工程,新建3个16.5万立方米储气罐和第二条海底管道,推进东海平湖油气田改、扩建工程建设,形成进口LNG、西气、西气二线、川气和东海气等组成的多气源供应格局。五号沟事故气源备用站扩建2个10万立方米LNG储罐,适时建设崇明事故气源备用站工程,并充分利用现有煤气厂及有关储存设施,进一步扩大天然气服务覆盖范围和应急储备能力,将天然气储气能力提高至15天的水平。

  2.完善天然气管网输配体系

  继续加快建设全市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实施江苏经崇明与市区联网工程,加快闵行、崇明等燃机电厂高压天然气专管建设,提高浦东地区管网输送能力,积极支持并推进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有序实施中心城区旧管网改造和区域天然气发展规划。结合郊区新城和新市镇建设,加快完善郊区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

  3.加大天然气替代力度

  加快人工煤气用户转换为天然气用户的进度,2015年基本完成人工煤气的平稳退出,实现全市管道气的天然气化。根据节能减排和环保整治的要求,配套天然气管网建设,划定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区划,实施1300余台燃煤(重油)锅炉、窑炉燃气替代,削减100万吨分散燃煤,腾出空间集中用于高效清洁发电项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