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7、科技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为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改善创新环境,实施科技发展环境优化工程。

  (1)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树立创新发展观念,倡导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培育宽容失败、敢冒风险的创新理念,培育尊重个性、支持冒尖的创新意识,培育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创新品质,形成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风尚。搞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创新光荣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创新型城市建设事业。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工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大幅度提高公民基本科学素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加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力量。推动企事业单位对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应用和研究。

  (2)促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机构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海南省出台的关于推动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海口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财政引导和产权激励等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加大投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限制在重点产业领域重复引进技术和装备,限制产业关联度小、能耗高、污染大、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弱的产业项目发展。

  8、科技惠民支撑工程

  为发挥科技对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科技惠民支撑工程。

  (1)加强低碳城市建设

  推进低碳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加强新能源汽车、节能灯等低碳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提倡低碳消费、低碳出行,鼓励建筑物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实施“太阳能风力路灯照明示范工程”和“新型LED照明示范工程”,在各类公共建筑和12层以下民用住宅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

  (2)实施生态环保工程

  打造森林海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提高单位碳排放产能,建立与国际旅游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确保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社区回收网络为主、多渠道配合的固体废弃物回收体系,建成规模和数量满足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加工利用产业构架,并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

  (3)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公众服务和教育、医疗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提升社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快交通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研究,构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进步为目标,加快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城市信息体系,开发地理信息、专业应用、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应用工程,全面推进城市运营管理与服务功能信息数字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建设,涵盖公交、公务、出租、景区、租赁和公用服务6大领域。建设区域性的功能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培训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城市道路工况试验中心等3个中心,构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营服务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政策促进体系等3大体系,大规模示范运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构建绿色交通网络。

  (二)四大科技平台

  为改善创新环境,提高海口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合作平台等四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1)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以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为目标,加强海口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整合,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门户网站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益,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十二五”末期,力争在海口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等单位95%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纳入海口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达500台(套)。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