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该项研究成果提高了山东及邻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预报研究水平,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则为这一地区的震害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已发表研究论文四篇。该研究成果配合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上山东”战略、半岛城市群规划,可作为山东半岛北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防震减灾辅助决策、沿海城市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土地综合利用的依据,目前已为山东省多个市地应用。
  JB2008—2—54 基于多部多普勒雷达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三维风场结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该项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创新:(1)建立了济南—滨州、临沂—连云港两个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系统,开发了风场反演软件和多普勒雷达原始资料的质量控制软件等;(2)对比分析了两个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系统探测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结果表明回波强度存在微小差别,径向速度在可比较的区域一致性较好,探测结果可以应用于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3)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结果,研究了一次强飑线过程的三维结构,表明山东省强飑线结构与国外中纬度典型飑线的结构基本一致;(4)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研究了一次大冰雹过程的产生、发展过程,提出了雹暴产生和维持机制,认为国内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发展有地方特色;(5)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的三维风场,分析了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的三维风场结构,并分析了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发现弓状回波演变及其与强对流风暴相互作用过程与国外典型个例相比存在不同;(6)研究了山东省局地暴雨的三维结构,发现局地冷空气侵入导致中低层风场切变线和辐合线产生,促使局地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经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得当。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研究雹暴、飑线和弓状回波等强对流天气三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成果已在《气象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篇。并在我省部分市进行了应用,随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的建成,满足条件的双多普勒系统增多,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JB2008—2—55 50kN&500kN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该项研究的特点和创新如下:1、研发出50kN&500kN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的称重传感器检定控制系统。2、研发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自动控制的力标准机测控系统,加载力级的控制采用非接触式的LVDT位移传感器,控制精度高,稳定而可靠,实现称重传感器检定过程从力级加载到温度控制的全自动化。3、研发出50kN&500kN静重/杠杆两用式力标准机的称重传感器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按照R60《loadcell》国际建议的要求自动完成对称重传感器检定过程的环境温度进行精确控制。4、用Delphi编程,实现称重传感器从数据采集到处理,测试报告的输出全部自动完成。5、一机多用,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6、精度高: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该机静重部分力值误差优于±0.005%,杠杆部分力值误差优于:±0.01%;力值重复性误差:静重部分优于0.003%,杠杆部分优于0.003%。整机指标优于JJG734—2001《力标准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7、砝码的加卸载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使得力级间加载时间符合R60的要求。调整空间采用滚珠丝杠,保证了加载平面的平行度和加载的稳定性。8、配套的高低温试验箱采用了先进的温控技术,高效的保温材料,先进的密封方式,温度测量范围可达:-20~+70℃;温度控制精度:±0.5℃。经技术鉴定认为,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国际建议R60对力标准机的全部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机具有操作简单,一机多用,自动化程度高,示值准确度高,性能稳定和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计量部门、称重传感器生产厂家进行称重传感器的型式评价和出厂检验,有利于计量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提高检定能力,保证称重传感器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JB2008—2—56 SLANT—800A型数控卡盘车床
  主要完成单位: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该项目研发的机床主传动驱动功率大,主轴输出扭矩高,主轴通孔大,可强力高效加工,采用大规格前置立式刀架,而且可以采用“梳刀”进行内、外螺纹高效加工;具有刚度高、精度保持性好,加工、装配工艺性好,性能可靠等特点;产品为60度斜床身,全封闭防护,操作宜人,外观造型流畅。更适用于油田“管箍、接套”类零件的高效加工;当机床通过配置前、后浮动定心式大行程气动卡盘时,又特别适合对油田“输油管”上的管螺纹进行高效、高刚性、强力加工。产品的主要规格参数和性能指标:
  主轴转速范围:3.2~755转/分;主轴电机功率:30/37千瓦;主轴最大输出扭矩:5699.2牛?米;主轴端部法兰:A2—11;主轴通孔直径:φ105毫米;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φ800毫米;最大切削直径:φ600毫米;X/Z轴行程:420/1000毫米;X/Z轴快移速度:12米/分;X/Z轴电机功率:4.5/7.0千瓦;X/Z轴重复定位精度:0.005/0.008毫米;X/Z轴定位精度:0.007/0.012毫米;机床稳定加工精度:IT6。该产品是为进入能源建设及石油钻探、输油行业和面向新的技术要求而全新开发的数控卡盘车床,随着能源战略及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有着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JB2008—2—57 磁悬浮轴承电主轴在磨床上的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该项目是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用于高速磨削数控机床的应用研究。高速磨削效率高,磨削力小,工件表面质量好,还可实现对硬脆材料的延性域磨削,超高速磨削技术是优质与高效的真正完美结合。由于磁悬浮轴承具有无摩擦、高转速、长寿命以及高刚度等优点,用于高速磨床可以更好地发挥高速磨削技术的优点。磁悬浮轴承是集电磁学、机械学、转子动力学、功率电子学、自动控制等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在高转速下要达到高刚度极易振荡,而要达到高精度更是非常困难的。本项目在关键技术的研究中,(1)采用以DSP为核心的数字控制器,创造性地运用控制理论解耦和转子动力学参数解耦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解耦合控制算法,解决了磁轴承支承的转子系统五自由度强耦合以及磁悬浮轴承高精度和高刚度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2)研制了具有磁轴承应用特色的内反馈功率放大器,提高了执行速度;(3)基于电磁场分析的结构设计为磁悬浮轴承的高速度、高精度、高刚度运行提供了保证。
  该项目应用在济南四机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设计的适合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的J4K—095数控内外圆磨床上,填补了磁悬浮电主轴在内圆磨床应用的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每台价值约为100万元,现已有3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
  JB2008—2—58 福田雷沃欧豹TN2654大型轮式拖拉机
  主要完成单位: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40+40动力梭式换档技术、电液控制变档技术、闭心液压技术、电液控制差速技术;采用匹配液力耦合器和带有智能控制的电控提升系统,提升力大于90kN;配装欧洲名牌Carraro驱动桥、进口发动机;选装前动力输出和前悬挂装置,可以匹配20多种作业机具,并且能够实现复合作业,具有技术先进,工作效率高,质量可靠,作业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一举解决了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全部进口的局面。该机型配套机具广泛,可完成耕、耙、播、收、中耕、运输等多种作业,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应用了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大量新技术、新工艺,使得该产品在配置上与国外进口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满足了大型农场大面积土地机械化耕作的需要,在保护性耕作和复式作业的深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明显。
  该项目主要适应于中国国内东北/西北/内蒙/新疆等地区的大型农场及农机专业大户以及部分国外市场,该产品对农业增产增效、直接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农业机械大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JB2008—2—59 蒸发混合式汽车燃油加热器的开发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汽车加热器是车辆的重要附属系统,其主要功用是在发动机启动前或低温环境下通过组织燃料高效低污染燃烧,由换热系统将燃油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传热介质带到车辆内需要供热的场合,如实现发动机低温环境下的启动、车内供暖、车窗玻璃除霜等用途。军用车为保证全天候运行特别是一些电子设备的可靠运行,加热器是必须的配备。
  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两个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一是提出了指导蒸发混合式汽车燃油加热器设计的蒸发预燃三阶段理论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热器产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提出了利用加热器与汽油机联合运行降低汽油机冷启动阶段排放的方法,并设计了联合运行系统,试验表明该方法使汽车按国Ⅲ标准检测循环运行的有害排放显著降低,其中HC排放降低42.7%,CO排放降低12.2%,NOx排放降低72.3%。
  项目经专家鉴定认为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实用技术创新,综合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蒸发混合式汽车燃油加热器产品已批量生产,在国内军车和特种用途车辆以及部分乘用车上配套应用,并出口俄罗斯、挪威等欧洲国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研究对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提高我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JB2008—2—60 PLS4—6400—5000—2600型64000千牛重型高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
  主要完成单位: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重型高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是冲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是汽车车身覆盖件加工的重要装备。由于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工艺、设备难度很大,国际上只有德国万加顿等三大跨国公司掌控,封锁、垄断了技术和全球市场。
  该项目发明了机械压力机的行程控制装置、压力机移动工作台拖链盖板自动翻合技术、整线防尘技术,创新压力机自动换模系统,成功实现了整线快速横杆送料技术(一种全新的快速柔性汽车外覆盖件快速传输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该项目打破国际技术封锁,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是冲压行业重大技术创新。主要技术性能特点:
  1、冲压生产线吨位高达64000千牛。
  2、冲压生产线送料节拍高达13次/分,生产率提高50%。
  3、6000千牛数控拉伸挚技术,大大提高拉伸件的质量。
  5、全封闭式防尘、隔音装置,改善冲压车间的环境。
  6、移动工作台电缆拖链盖板全自动翻合机构,改善冲压车间环境。
  该项目以国外1/2成本建成年产25条生产线生产规模,全面满足国内汽车行业高端用户对大型拉伸件高质量、高档次、高自动化的需求,前为止已经为上海汽车、上汽通用、等用户新生产同类生产线7条。以高附加值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JB2008—2—61 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生产线虚拟仿真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济南卷烟厂
  该项目解决了基于多Agent系统应用可重构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及软件进行生产线快速重构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技术内容:
  (1)构建了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生产线框架体系,开发了面向客户化定制的可重构生产线的协调控制与重构平台。
  (2)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生产线虚拟仿真理论。
  (3)对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生产线中的物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优化。
  (4)建立了可重构生产线虚拟仿真模型和可重构生产线虚拟设计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5)基于多Agent的可重构生产线虚拟仿真在活塞生产线和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该项目的研究对于建立科学的可重构生产线虚拟设计理论及生产线的快速重构实施,推进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应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降低企业制造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对于促进其发展和进步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JB2008—2—62 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与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将产品的成本因素集成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使得设计者能够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加工制造、装配、检测、维护等多种成本因素;通过对产品技术经济性评价,设计者根据成本原因,及时进行设计修改,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了并行工程下面向成本的设计方法和体系结构,开发了一个面向成本的设计系统。其出发点是产品设计阶段为设计者提供支持工具,使设计者能够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成本因素,运用DFM/DFA等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价。对在设计阶段进行产品成本估算的各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基于产品结构树的产品成本估算方法;在零件详细设计阶段基于特征的零件制造成本估算方法。开发了两个原型系统:基于特征的零件成本估算系统和基于产品结构树的快速报价系统。前者综合利用CAD技术、特征技术,实现了在零件设计过程中的制造成本估算,为面向成本的设计提供了包含成本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后者在产品设计的概念阶段,建立产品的概念模型,借助于企业的零部件成本信息数据,对产品进行成本估算,以实现产品的快速报价。
  该项目不仅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有效控制产品成本,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对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效地解决产品开发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升企业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JB2008—2—63 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堆焊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威海三盾焊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该研究是采用自熔合金熔融堆焊方法制造新型板材制品——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进而以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为基础材料继续开发更高层次工业耐磨制品,主要应用在冶金、矿山、水泥、航道疏浚等领域经常发生大面积磨损的使用工况。
  该项目针对常温或高温下的冲刷、冲击、冲蚀等大面积磨粒磨损工况,对应开发了系列堆焊材料。以铁基堆焊材料为母本,采用金属碳硼化合物硬质相提高抗磨损性能,并利用稀土变质剂改善高温性能。项目在国内首次成功采用块状自熔合金碳极电弧堆焊工艺,制造出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并实现了工程化,堆焊工艺简便、堆焊层成分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批量生产。项目通过技术集成,以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为基本材料研究开发了多领域多品种的高端堆焊制品,成功的将表面工程技术引入工程机械的制造过程。对于复杂的高温磨损工况也有产品对应,而且高温性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近三年公司该产品产值累计9630多万元,实现利润1993万元,经专家技术鉴定该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JB2008—2—64 新型节能宽幅钢格网板、钢格板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烟台新科钢结构有限公司
  该项目对钢格板和钢格网板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了焊接参数,解决了国外焊机长期存在耗电很大、生产出的钢格板最大幅宽为1米的技术难题。并实现了从带钢纵剪矫平、横杆扭绞、冷轧齿形扁钢、原板锯切一系列技术的改造与创新。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带钢纵剪矫平设备,原来需要采用纵剪→收卷,开卷→矫平→切断或者采用纵剪→矫平→切断来生产扁钢,但纵剪速度和矫平速度不能匹配,采用人工调速的方法进行同步的工艺过程不能保证精度;烟台新科创新使用编程控制、交流变频技术加编码器闭环控制的速度匹配方式。项目技术工艺成熟,已经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累计生产销售四十余套,创造产值24000万元,出口创汇771万美元。
  新型节能宽幅钢格网板自控压阻焊机已达到节约原材料19%—36%、生产效率提高25%、节约电耗25%和明显节省设备投资等技术与经济指标。利用新型节能宽幅钢格网板、钢格板规模化生产成套技术生产的设备在国内已经推广应用,而且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进一步推广应用可获得更加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JB2008—2—65 硅酸根/硫酸根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中铝的形态及性能影响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1)系列部分水解复合铝盐聚合物混凝剂的合成制备方法;(2)采用27A1NMR和Ferron法研究用铝酸盐和/硅酸盐预水解情况和稀释情况对系列复合铝盐聚合物混凝剂中铝的形态的影响;(3)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和透射电镜照片探讨预水解方法和共存的硫酸盐和/或硅酸盐对部分水解复合铝盐聚合物混凝剂结构与形貌的影响情况;(4)分别采用Mastersizer 2000 Laser Diffraction Particle Sizer Analyzer和Zetasizer 3000 HSParticle Size & Zeta Potential Analyzer现代分析仪器对系列部分水解复合铝盐聚合物混凝剂的荷电情况和聚集体大小进行测定;(5)混凝效果和混凝机理研究。研制出的产品可应用于城镇饮用水、工业用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净化处理中以及污泥脱水处理处置中。其主要技术创新:(1)首次采用铝酸钠预水解制备出系列含不同SO4/Al摩尔比和/或Si/Al摩尔比的的高浓度聚合铝盐混凝剂PAC、PACS、PASiC和PASiCS;(2)首次利用Al—Ferron反应动力学法定量研究的铝水解形态,并与27AlNMR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方法可以避免Al—Ferron法人为划分反应时间带来的误差。(3)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先进的仪器分析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探索了铝酸钠水解制备的高浓度PAC与传统混凝剂、含SO42—和/或SiO32—混凝剂与PAC在铝水解形态、结构、形貌、储存稳定性、混凝行为、混凝效果、混凝机理方面的差异。该项目的特点是通过优化反应工艺条件和参数,研制出了高Al2O3含量且稳定的高浓度系列聚合氯化铝产品。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6篇,其中被SCI收录14篇,EI收录2篇。产品已分别在深圳市清源净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得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嘉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和东营远大化工有限公等单位生产,产品已分别应用到含油污水、印染废水和给水处理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品应用后,3年的新增产值总额为5378.14万元,新增税收1819.12万元。
  JB2008—2—66 氢化可的松发酵母液处理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高晶化学有限公司
  工业上氢化可的松多采用半生物合成法生产,在萃取发酵液中目标产物时,将产生含有少量乙酸丁酯、乙醇、水、蛋白质和甾体化合物等组成的COD值较高的废水溶液。废水COD值高达80000mg/L以上,生物可降解性差,处理难度大。废水溶液如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酯类有机物质的存在,其气味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周围的生活环境,长期困扰着企业的生产。该项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创新:(1)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提出“回收法”环保技术理念,以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来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最大限度利用有效资源,实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双赢的目标。(2)将系统工程方法引入环境保护技术中,以工艺处理过程的经济性为目标,废水排放COD指标为约束条件,寻求最佳工艺操作参数,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最佳的目标。(3)采用热量集成技术规划设计处理工艺,将热量集成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相结合,使过程运行处于最佳用能状态,并充分利用低品位热源和工艺余热,真正做到“节能降耗”。(4)该技术工艺先进,能耗低,无二次污染,装置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COD去除率稳定维持95%以上。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采用系统工程技术方法,确定最佳工艺过程和操作参数,同时采用热量集成技术,充分回收利用工艺余热。该技术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回收废水中有效资源,既具有显著的社会、环保效益,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该技术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类似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为化工、制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应用该技术对齐鲁公司第二化肥厂的丁、辛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装置已处于试运行过程中,处理后的废水已成功回用于工艺生产中,回收的有效组分每年可产生1500余万元经济效益。
  JB2008—2—67 TOC—2000系列新型总有机碳(TOC)分析仪的研制与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烟台大学
  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烟台市滋秋TOC研究所
  总有机碳(TOC)是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环境监测领域,测量TOC的主要手段是使用专门的TOC分析仪。目前,我国使用的TOC分析仪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该项目通过对国内外既有TOC分析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自主研制开发出多种型号的新型TOC分析仪,不仅在性能、功能上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仪器水平,而且造价低廉,使用与推广效果良好。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大系列十几个型号的TOC分析仪及其相关集成创新技术:(一)环境科研用“多功能TOC分析仪”,既可分析水中的总有机碳(TOC),亦可分别分析溶解态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可挥发有机碳(VOC)、无机碳(IC)以及底泥中的固体有机碳(SOC);(二)为在线监测用“自动连续TOC分析系统”,可连续对固定水源或分时段对2~4个水源进行TOC在线自动分析;(三)为易燃易爆等特殊场合用“防爆型在线TOC分析仪”,以及便携式TOC分析仪。所研制的各系列TOC分析仪器,普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重现性好、抗高盐干扰能力强、故障率低、维护维修简便的特点。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成果已在环境监测部门推广使用,部分产品出口海外。三年累计新增产值3034万元,新增利税958.7万元,节支1044万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JB2008—2—68 新型高效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三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该项自主研发的烟气湿法脱硫技术主要的创新点是:(1)吸收塔浆池采用垂直分区系统,即分隔为氧化区和结晶区,在提高曝气氧化效果和产物结晶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浆池高度;(2)吸收塔浆池采用脉冲悬浮搅拌系统,该搅拌系统不需连续运行,搅拌能量集中,搅拌效率高,使用寿命长;(3)吸收塔内壁设置壁流挡板,进一步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4)吸收塔采用高效喷淋系统,较大的提高了浆液分布的均匀性,且喷淋主管道布置在塔外,采用普通衬胶管道即可,减少了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5)吸收塔由常规的钢结构改进为部分混凝土结构,在吸收塔浆池采用垂直分区、浆池设有脉冲悬浮搅拌系统、塔内的塔壁上设置新型壁流挡板和高效喷淋系统设计等方面具有新颖性,在实际脱硫应用过程中脱硫效果好,能耗低。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成果技术已在全国35个火电厂70余套机组中成功应用,投运及在建项目机组容量累计已达33000MW,产值达40多亿元。如按煤的含硫量2%、标煤煤耗350克/千瓦时、脱硫效率95%、机组年平均运行时间5000小时计算,三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硫32.78万吨。按二氧化硫治理费用1500元/吨计算,则三年内共节省污染治理开支约5亿元。
  JB2008—2—69 山东省污水排放TOC与COD相关关系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该项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一)研究了废水测定TOC中存在的悬浮物、共存离子、高碱高盐等的干扰问题;完善了水和废水TOC测定技术,建立了“内插TOC系数法”COD测定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并建立了造纸、酿酒、印染、化工等山东省主要行业废水,以及污水处理厂废水、地表水和饮用水等水体TOC与COD的相关关系。(二)理论上具有重大创新。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废水样品“归一化”处理理念和测定区间“限定化”的新理念,通过独特的测试样品处理技术,基本解决了废水TOC测定中存在的多种干扰,完善了废水TOC测定技术,建立了各种水体TOC与COD统一的、简明的相关关系,打破了国内外普遍认为成分复杂或高浓度废水的TOC与COD没有显著相关性的传统结论。(三)研究成果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对于简化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管效能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是可以完善国标废水TOC测定方法,解决其不适合复杂废水的问题;二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污染的、无干扰的COD测定方法,丰富了了综合有机物指标监测技术;三是可以用于指导制定全省乃至国家水环境TOC质量标准和废水排放TOC控制标准,填补这两个标准的空白;四是运用该研究成果,正在对中石化齐鲁分公司等大型石化企业外排废水进行“综合有机物指标新监测方法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经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JB2008—2—70 崂山生态及保护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
  该项研究成果构建了景区生态承载力研究体系,即确立了生态弹性力(包括生态弹性强度、生态弹性限度),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旅游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容量、河流水环境容量、水库水环境容量、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地质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酸沉降临界负荷)及经济社会支持能力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与生态承载力相对应的生态压力研究体系,即确立了资源压力(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需求量、旅游人数、矿产资源需求量),环境压力(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染物入河量、水污染物入库量、水污染物入海量、地质环境荷载、土壤污染物受纳量、酸沉降通量)的统计、计算和模拟方法。构建了基于生态承压度(即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压力之比值)、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景区生态荷载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以资源承压度、环境承压度来评估景区生态荷载状况的研究方法。根据生态承载力评价,识别出景区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提出了具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和建议。还采用非点源污染模型模拟计算了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入河、入库通量,建立了大型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生态补偿机制。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从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生态承压度三方面系统建立了景区生态承载力研究体系、研究方法,丰富了区域生态承载力理论和方法,可供重要生态功能区或区域开展相关研究时借鉴。研究成果已在青岛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环保规划编制、崂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时得到全面应用。依据本成果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
  JB2008—2—71 青岛市空间信息基础框架建设与共享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市规划局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该项目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现代大地测量的高新技术和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青岛空间信息基础服务平台,从而为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空间位置应用服务。(1)建立了青岛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包括青岛市高精度GPS控制网,青岛市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青岛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QD—CORS)。(2)建设了青岛市各级比例尺的矢量数据库、各级分辨率的数字影像数据库、城市综合管线数据库、城市路网数据库、城市工程地质数据库、城市三维模型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以及多源数据的集成管理。(3)针对政府部门和重要企业进行青岛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广应用的试点工作,探索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分发、应用服务模式,使空间信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4)完善青岛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重点突出实用性数据的建设、基础数据维护机制、数据现势性要求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空间信息动态更新机制。(5)制定基础数据平台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网络通信、质量控制等标准和规范,实现各行业间基础信息共享,为各行业系统间的功能互操作打下基础。(6)建立青岛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运作机构,探索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共建共享方式,通过信息加工实现增值,促进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化。经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市空间信息基础框架是青岛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和关键,是“数字青岛”空间信息定位平台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该项目在青岛市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城市规划、土地调查、应急系统、政府决策支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每年完成各项项目2000多项,产值收入8000多万元。
  JB2008—2—72 青岛沿海地区资源环境调查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该项目对青岛市的两湾—山(胶州湾、浮山湾、崂山)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胶州湾自然环境及其演变系统研究。以近年胶州湾的系统调查资料和胶州湾海湾大桥与海底隧道等专项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胶州湾地区地质构造、海底地质地貌、生物资源环境、海水化学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新发现的古冰川遗迹为基础,首次提出胶州湾湾口的跌水深槽与冰消期冰川融水冲蚀作用有关等创新观点。2、青岛浮山湾资源环境调查研究。针对奥运帆船赛中存在的技术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浮山湾及其周边沿海区域资源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开发了浮山湾及邻近海域海流、潮位、海浪、海雾、海水透明度等海况预报系统,可实现青岛近海海况的小区域、高分辨率的及时快速预报,为2008奥帆赛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首次提出浮山湾外存在南沙岗和北沙岗是冰消期形成的冰水经湾口跌水后,再次冲击冰水堆积物而形成,北沙岗是目前浮山湾一带的重要沙源等观点。3、崂山地质与古冰川研究。首次发现崂山存在系统的、典型的占冰川遗迹,并在理论上、事实上都能阐明和证实古冰川活动的存在;崂山的古冰川遗迹,是我国重要的地质遗产,是不可多得的科学研究资源、再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依据。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是关于青岛沿海地区首批公益性、基础性的科研成果,具有理论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等特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如下:(1)胶州湾大桥和隧道的设计和建设;(2)胶州湾海洋科技综合数据库的建设;(3)崂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崂山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工作;(4)2008年奥帆赛基地的选址和建设;(5)2007国际帆船赛及浮山湾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已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JB2008—2—73 高含水油藏区块整体堵调控水稳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该项目主要开展并完成了六个方面研究:1、研究高含水油藏区块整体堵调控水稳油技术潜力;2、建立以“渗透率场预测技术”、“油田流动透视及调整优化系统”为主的储层流体场描述技术,确定高含水期堵调挖潜方向;3、筛选适应不同类型油藏条件的堵调体系,确定堵调体系的配方及使用条件;4、建立区块整体堵调决策技术;5、研究水井调剖、油井堵水效果评价方法,建立区块整体堵调评价体系;6、优化现场试验方案,设计区块及单井堵调实施工艺,开展典型油藏堵调控水稳油现场试验等。其主要技术创新:1、研究形成了对高含水油藏具有更高适应性的区块整体堵调控水稳油技术,并分别在胜利油田八个典型开发单元开展了专项技术研究和矿场应用;2、建立了对油藏储层及流体场分布描述技术,引入流动透视及调整优化系统技术,为区块整体堵调提供决策依据;3、研发了KY型耐温耐盐堵调体系、聚硅堵调体系、乳液在线调剖体系,针对不同油藏特点,形成了堵剂系列;4、在国内首次进行了聚合物微球和乳液聚合物在线深部调驱试验,增油效果明显;5、在国内首次引入“水驱前缘监测系统”,完善了区块整体堵调效果评价方法。
  经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7年应用“区块整体堵调控水稳油技术”分别在胜利油田8个典型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共实施堵调105口井,实施工艺成功率100%,累计增油8.715万吨,降水9.52万方,创造经济效益14815.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为高含水期油藏稳油控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JB2008—2—74 先进型油井堵水方法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东营市石大宇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胜利采油厂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最有效方法是从水井或油井注入堵剂封堵大孔道调整地层的不均质性,即水井调剖和油井堵水。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从目前油井堵水的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堵水成功率低、有效期短、增产幅度小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形成先进型油井堵水的新技术新方法,其中包括选择性堵剂技术和选择性注入方法;为更好地提高选择性堵水对采收率的贡献,建立选择性堵水配套技术,包括油井堵剂深部注入技术、油井堵水与其他措施结合技术、对不同方向来水的控制技术、油井区块整体堵水的决策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将所有提高油井堵水效果的理论、方法、堵剂、工艺技术等适时有机地充分结合,达到不同类型、不同条件油藏的不同油井都有不同堵水方法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系列创新工艺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所建立的新技术特别适合含水高达98%以上的油井堵水,堵水成功率和有效期均比以前提高250%~300%。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技术得到国家十五重大专项、教育部博士基金和三大石油公司总部及分公司等不同层面资助,已推广到8大油田,实施529井次,累计增油41.3498万吨,创直接经济效益6.888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6,经济效益显著。围绕该技术的发展,已培养了8名博士,24名硕士。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JB2008—2—75 胶西北望儿山成矿带典型矿床矿化网络解析与隐伏矿体预测
  主要完成单位:招远市蚕庄金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成矿地质特征与动力学背景、控矿构造系统及其随机分形结构、三维成矿构造应力场反演与解析、地球物理勘查与异常提取、地球化学勘探与异常提取、元素分布奇异性分析与相依性判识、成矿潜力数学评价与资源量估算、找矿预测与工程验证等八个部分。取得的主要技术创新:(1)指出上庄矿区赋矿地质体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玲珑花岗岩,下部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望儿山犁式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主成矿作用发生于韧性剪切向脆性断裂转换过程中,金矿体主要定位于压性断裂的张性空间。三维控矿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反演出断裂带内部的张性空间呈雁列状分布,尖灭再现明显。多尺度矿化网络的随机分形性研究显示断层交汇的入字形几何形态与蚀变矿化部位的自相似现象及似等距分布规律,为成矿动力学及成矿预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综合运用多种地、物、化方法与多重分形及自仿射分形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矿化信息提取工作,在Ⅱ、Ⅲ、Ⅷ、Ⅸ号矿体深部及Ⅱ号矿体北东部发现了数处异常,显示出构造一蚀变一矿化带向深部连续延伸,为深、边部探矿工程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3)将最大熵原理和分形理论相结合,根据研究区的成矿特征,明确了Weibull模型的物理和地质含义,修正了品位一吨位模型,为大比例尺成矿潜力定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上庄矿区进行了资源远景评价与定量预测;经坑、钻工程验证,基本查明了深部延伸情况,与预测结果吻合。(4)理论预测结果显示,在-400m至-1000m金远景资源量达40t。经工程验证,在-400m至-700m,探获(332+333+334)金金属量12.58t,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按2007年黄金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其潜在经济价值达22.6亿元。经技术鉴定认为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成果已在界河金矿、河东金矿、河西金矿、望儿山金矿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成果中所建立的科学找矿方法体系,为在已知矿集区内寻找大矿及在已知矿床深、边部开展隐伏矿体寻找提供了新思维与新技术。
  JB2008—2—76 排风侧分区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解决矿山金属矿山井下通风系统漏风大、能耗高以及三山岛金矿、新城金矿等柴油设备污染、通风效果差、深部作业温度高等问题,该项目结合金属地下矿山的特点和三山岛金矿等黄金矿山的井下特点,研究并创建了地下矿山井下多级机站通风新的合理模式和直通上行式中段通风网络;进行了通风网络的计算机模拟解算研究;应用自然分风能量最小原理,进行了入排系统的节能降耗研究。项目创建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模式和中段通风网络形式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技术指标先进。矿井有效风量率达到82%;全部风机的平均效率达到76%以上;与原系统相比节电率达到35%;井下工作场所气温均降到27C以下;系统综合指标达到0.86;系统当年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4.43元/元。经技术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成果推进了矿井多级机站通风技术的进步,使之适用面更为广泛;其次矿山基本杜绝了因通风不好造成的中毒事故、柴油尾气呛人和矽肺病发病现象;大大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矿山井下安全生产、通风系统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该成果已在三山岛金矿应用之外,还在山东金岭铁矿、山东金鼎矿业公司,山东黄金集团公司的新城金矿、焦家望儿山分矿、金洲矿业集团金青顶矿区等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三年累计新增产值7.01亿元,新增利税6868万元,节支1.24亿元。
  JB2008—2—77 矿井采掘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机理及除尘工艺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该项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煤矿采掘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如下:1、通过对喷嘴雾化、喷雾降尘机理以及雾滴、尘粒的运动规律研究,提出了矿井喷雾雾化效果的影响参数、雾化降尘效率计算公式和雾化降尘的最佳粒径范围;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喷雾雾流扩散角,研究给出了不同孔径喷嘴在不同压力下的喷雾雾场粒径分布规律,科学合理的确定了综放支架和采掘机械上所用的喷嘴孔径尺寸及相应喷雾供水压力;2、采用粉尘浓度、分散度测定及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综放和综掘工作面粉尘来源、浓度、分散度及其在采掘工作面空间内的分布规律,为合理优化采掘面的雾化喷雾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3、通过对支架喷雾降尘装置不同构成方案下的采煤机及放煤产尘在喷雾前后运移规律模拟分析、工作面断面粉尘浓度场模拟分析和有效捕尘区域的比较,优化确定了前探梁垂直于煤壁方向喷雾、架间喷雾和放煤口喷雾作为支架喷雾降尘、积尘潮化的方法,并配以完善的转载喷雾降尘设施共同作为综放工作面高效除尘工艺;实际应用时,现场的降尘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6%,平均降尘效率可达90%;4、提出了综掘工作面封闭式控尘系统的流场分布和雾化运动理论,并对掘进机切割滚筒不同转速情况下的封闭式控尘系统的风流和粉尘分布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综掘工作面全封闭式控尘系统的防尘设备布局和雾化喷雾方法,现场的平均降尘率达到90%。经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研究成果已累计新增产值3.4786亿元,新增利税2.08亿元节支1890万元。经在兖矿集团东滩、兴隆庄、鲍店煤矿和淄博矿业集团唐口煤矿等实际应用证明,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提高了矿井综合粉尘防治水平、为矿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JB2008—2—78 特厚冲积层及强含水岩层中702m冻结法凿井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
  兖矿新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煤特殊凿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特殊凿井处
  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十一工程处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十九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