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淄博市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

  5.2.2 重症患者-黄标
  a)吸氧。
  b)地塞米松1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或加于5%葡萄糖液20~30ml静注。
  c)镇静、止咳等对症治疗。
  d)施普善(脑活素)10~30ml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胞二磷胆碱0.5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
  9.11.5.2.3 危重症患者-红标
  a)猝死病例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60-80次),并静注肾上腺素1mg、异丙肾素1mg、阿托品1mg、可拉明0.375g、洛贝林3mg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和心脏窦性自主心律恢复为止。
  b)5%碳酸氢钠200ml静滴,纠正酸中毒。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地塞米松20-8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或加5%葡萄糖液20ml静注。
  e)施普善(脑活素)30ml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胞二磷胆碱0.75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
  5.3 患者转送
  a)红标患者在中毒现场急救点进行急救处理,心跳呼吸恢复后或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立即转送有高压氧(HBO)治疗条件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b)黄标患者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HBO)治疗条件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c)绿标患者给予现场救治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治疗和医学观察,在黄标和红标患者转送完毕后,在转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

  6.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
  中毒患者送到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接收,急诊科救治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送的医生对中毒患者进行交接后,当即通过向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及体检,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并进行病情的诊断分级(诊断与分级标准见附件4)。
  6.2 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患者核实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轻度中毒患者可在观察室留观,中度中毒患者可送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立即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具体治疗方案见附件5)

7 卫生学评价


  中毒事件现场立即进行芥子气气体采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检查,现场芥子气经稀释处理后,应再次测定芥子气浓度,芥子气产生的原因消除后,达安全范围,人员方可进入。

8 应急反应的终止


  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芥子气的产生源已消除,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并且原有中毒患者均得到很好救治并且病情稳定在48小时以上。

  附件1:
正确使用芥子气中毒事件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

  1.芥子气中毒事件多发生于人流密集地方,病员较为集中,发病迅速,后果严重,常在接触后立即发病或接触数分钟、数十分钟发病,生活环境中非职业性接触引起的芥子气剂中毒相对较少,但发病都很迅速,后果严重,现场的及时救助,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
  2.在事故情况下,当时的现场浓度往往无法测定,模拟也较困难,只要是患者所处的环境测得芥子气,或患者当时在现场迅速出现皮肤、眼、呼吸道及全身症状,首先要考虑芥子气中毒的可能性,要按芥子气中毒抢救处理。
  3.芥子气事故现场救助需注意自身防护,绝不能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到现场救助中毒者,这对于避免发生多人芥子气中毒非常重要;中毒者呼吸停止,抢救时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避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以防止救治者发生中毒。
  4.红标患者应在现场急救点抢救,待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恢复后进行转运,所有负责转运的救护车必须有随车医生和护士,并配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药物和抢救用品。
  5.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中、重度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中、重度中毒的接诊医院必须具备的条件。

  附件2:
军用毒气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一、 军事毒气侦毒箱
  1.原理:
  军事毒气侦毒箱是基于化学比色法的检测原理,不同的毒物与显色剂反应后变也特定的颜色,由颜色的深浅,再与相应的色阶进行比较进行定量。
  2.测定:
  将检测管两端用在切割孔上折断,然后将检测管插入采样器中采样5分钟,采样完毕后用针头刺破显色剂进行显色定量。
  二、手持式检测仪器(ChemPro100手持式军事毒气检测仪)
  1.原理:
  基于开放式离子移动能谱探测(IMS)技术之上的传感器,其显示屏可提供气体浓度柱状图、所探测的化学试剂种类、特征、剂量变化趋势等信息。
  2.测定:
  现场测定直接读数。
  3.探测能力

毒剂类别

最低探测值

塔崩

0.004mg/m3

沙林

0.003mg/m3

梭曼

0.005mg/m3

甲氟磷酸环己酯

0.005mg/m3

维埃克斯

0.005mg/m3

芥子气

0.20mg/m3

路易氏气

0.01mg/m3

氢氰酸

20.0mg/m3


  三.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Inficon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用于现场检测、鉴别和定量有毒的工业化合物(TICs)和生化武器制剂(CWAs),随时随地提供需要的结果。GC/MS是基准,以当前分析技术的最高精度,正确鉴别有机化合物。使用HAPSITE化学物鉴别系统,可在数分钟内取得结果,作出与生命、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关键性决定。
  2.Viking仪器公司已经开发成功的战场用检测和鉴别化学战剂的移动式系统。其全部部件都装在军用加固的箱子中。这些箱子已模块化以便使仪器既可用在装甲车上,又可用在高速机动的多功能轮式车上。当车辆在行进中,通常使用直接的MS分析,就能在几秒钟内完成快速的侦检。由于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通过化学战剂库对化合物进行实时鉴别能力,这种移动式GC/M系统对于战场上化学战剂的监测来说,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四、便携式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近年来便携式FTIR的出现,给“反恐”和“防化学武器”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战争中使用的战剂包括神经性、糜烂性、全身中毒性、失能性、窒息性、刺激性等以及其它的植物杀伤剂6大类,可被FTIR定性鉴定的有:沙林1019、1304、926cm-1,维埃克斯2979、1049、941cm-1,梭曼1019、1304、1327cm-1,塔崩1042、1003、1327cm-1,光气848、1828、2362cm-1,氢氰酸3342、3280、1435cm-1,氯化氰2220、2584、2998cm-1,芥子气1212、1296、2972cm-1,路易氏气1559、934、1628cm-1。便携式FTIR主要是对气体污染物进行测定,由芬兰生产的GAS2MET2DX具有较强的软件和硬件配置。GASMET2DX仪器设有4~10m的固定光程,可使用交直流作为工作电源。内置红外吸收特征标准谱库,其计算机分析软件具有谱库自动查询功能,可以从基本光谱库中自动匹配出适合的气体成分,对未知气体进行识别,可以同时显示50个成分的分析结果和吸收曲线。仪器的响应时间从5~120s,测量气体浓度从mg/m3至百分含量。测量精度为:检出限小于2%最小标定量程,大多数组分的检出限都低于1mg/m3;线性偏离小于2%量程;总交叉干扰小于4%量程,实现了现场快速测定和在线实时监测,是反恐怖活动中对化学战剂的识别与监测的有效工具。
  五、军用毒气实验室检测方法
  气体用气袋采集后直接进样分析或经吸附剂及吸收液采集后送至实验室,经解吸或必要的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或气相色谱-质谱仪检测。但由于有些原始军用毒气是挥发性很强的气体,在事故发生后一般很难在空气中检测到,有可能在受污染水、土壤、粮食等中经过溶剂萃取等处理手段检测到其原形或分解产物。

  附件3:
芥子气诊断及分级标准

  1.诊断要点
  a)有短期内确切的吸入芥子气的接触史。
  b)迅速出现眼、皮肤、呼吸道粘膜刺激和全身吸收症状临床表现。
  二项均符合可确认。
  2.诊断分级
  a)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
  i 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ii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b)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
  i 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ii 急性支气管肺炎。
  c)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
  i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植物状态。
  ii 肺水肿。
  iii 猝死。
  iv 多脏器衰竭。

  附件4:
芥子气治疗方案

  1.皮肤损伤:用1:5漂白粉浆涂皮肤,3~5分钟后用水冲洗,然后按一般灼伤处理。
  2.眼损伤:立即用净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及早使用抗生素溶液滴眼。
  3.呼吸道损伤:对症处理。可吸入抗烟剂(乙醚20ml,氯仿及酒精各40ml、氨水5~10滴,混合制成1~2ml安瓿50~100支)1~2支。如吸后症状未见改善,5~10分钟后再吸2支。防治肺水肿,突然呼吸困难,有喉水肿或坏死膜阻塞气道时即行气管切开。
  4.口服:用2%碳酸氢钠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口服活性碳。腐蚀症状明显时需防止上消化道穿孔。早期应用25%硫代硫酸钠40~50ml静注,以后每隔1,3,5小时各注25ml,注速5ml/分。
  5.对症治疗。

  附录1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充分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包括急性职业中毒与生活中毒,急性CO中毒是我国发病与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CO也是许多国家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中致死人数最多的毒物。

1 概述

  1.1 理化性质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冰点-207℃,沸点-190℃。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1.2 毒性(引自化救通)
  人吸入TCLo: 600 mg/m(3上标)/10min ,LCLo: 5000 ppm/5min 。人(男性)吸入LCLo: 4000 ppm/30min ; TCLo: 650 ppm/45min 。
  1.3 接触机会
CO经呼吸道吸收。
  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煤炭、交通等生产活动中因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生活取暖用炉、土坑、火墙排烟不畅或煤气灶、煤气热水器等使用不当。
  1.4 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CO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要表现。
  a)接触反应 接触一氧化碳后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
  b)轻度中毒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轻至中度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HbCO浓度10%-30%。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消失。
  c)中度中毒 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前至中度昏迷。HbCO浓度30%-50%。及时抢救后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血HbCO浓度在10%至50%。
  d)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植物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并发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多数患者脑电图异常。
  e)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是指部分急性中毒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2~60天假逾期,又出现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

2 监测与预警


  生产企业职业安全部门对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作业场所应配有专职监测人员,随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并如实记录。如发现现场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当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多数超过国家最高允许浓度时,进行红色预警。并立即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
  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对中毒信息报告中一氧化碳中毒信息数据定期分析,如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信息报告有上升趋势,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到2例以上考虑为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报告后,须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诊2例以上疑似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如1 月内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超过3人次,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1月内接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超过10人次,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3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3.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调查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须戴正压全面罩空气呼吸器,C级防护服进行操作。
  医疗救护人员救护中毒患者时,不必针对毒物穿戴防护装备。
  3.2 现场调查的内容
  a)中毒概况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数统计,检伤及急救处理,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提出建议。
  b)现场勘察包括现场环境状况:自然通风排毒措施的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资料,有现场时尽早对空气中毒物进行浓度检测,并采集样品留实验室分析。
  c) 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现场中毒者及相关人员,了解中毒事件发生的经中毒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事发生过程,抢救过程,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采集患者血中样品HbCO检测。
  d)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并请受调查的人员签字,并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
  3.3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a)所有中毒患者均有共同的(职业)接触史,如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及通风不良环境。
  b)所有中毒患者均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起病急,潜伏期短;重症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中毒8小时内血中HbCO浓度增高。
  c)现场存在时,环境中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超标。
  3.4 中毒事件的鉴别诊断(见附件2)
  a)其它毒物中毒事件:急性氰化物、硫化氢、甲烷中毒等。
  b)轻度中毒应与感冒、高血压、食物中毒、美尼尔氏综合症鉴别;中毒及重度者应注意与其它病因(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安眠药中毒等)引起昏迷相鉴别;对迟发的脑病患者需与其它精神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3.5 提出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
  a)撤离现场无关人员。
  b)切断火源、气源。
  c)进入现场人员应戴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d)强力通风。

4 中毒样品的采集和检验

  4.1 采集样品的选择
  由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采集中毒者血液和检测现场空气。
  4.2 样品的采集方法
  血液样品的采集
  a)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测定法 ,抽1ml血于肝素抗凝瓶中密封保存。
  b)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 用采血吸管取末梢血约10μl,直接注入小玻璃管中( 事先加入40μl5 g /L肝素溶液),立即加帽,旋转混匀以防凝血。
  4.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应于保温瓶中加冰运输,置于冰箱冰盒内(-8℃)可保存1 周。以准备实验室复核。
  4.4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4.4.1 碳氧血红蛋白的定性测定。 具体方法见附件3。
  4.4.2 现场空气检测。 具体方法见附件4。
  4.5 实验室检测方法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具体方法见附件5。

5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

  5.1 现场检伤分类
  (1)绿标 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 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 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
  (4)黑标 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
  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5.2 现场医疗救援
  现场医疗救援的重点是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
  5.2.1 轻症患者-绿标
  a)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b)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c)留置观察至少24小时。
  5.2.2 重症患者-黄标。
  a)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b)立即吸氧处理。(面罩式吸氧)
  c)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给予地塞米松10mg-30mg。
  d)尽快转送综合医院诊治。
  5.2.3 危重症患者-红标。
  a)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b)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c)立即给予氧疗,现场常压面罩吸氧,迅速送到综合医院治疗,最好有高压氧舱。
  d)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
  e)对症处理。
  5.2.4 患者的转运
  a)红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b)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c)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红标和黄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

  6.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
  中毒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急诊科负责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运的医生进行中毒患者交接。交接完毕后,负责医生应当立即通过向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核实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并进行病情的诊断分级。(诊断与分级标准见附件6)
  6.2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患者核实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的科室进一步救治,轻度及中度中毒患者可送往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立即送至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具体治疗方案见附件7、8)。

7 卫生学评价


  中毒事件现场在采集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后,应当监测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并送到相关实验室检测,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低于30mg/m(3上标),方可开放启用现场。
  对中毒患者开展定期医学随访观察。(医疗随访方案见附件9)

8 应急反应的终止


  a)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中毒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低于30mg/m(3上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b)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中毒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

  附件1:
正确使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

  1.中毒现场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及时测定的结果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2.本病以急性脑缺氧引起的中枢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是临床诊断和分级的重要依据。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如继发脑水肿(意识障碍加重,出现抽搐或去大脑强直,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慢波增多或视神经乳头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休克、严重心肌损害或上消化道出血,皆提示病情严重。
  4.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如果高于10%,可提示有较高浓度一氧化碳接触史,对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参考意义。但脱离中毒现场后,血中HbCO浓度即下降,并与临床表现程度有时可不平行。
  故HbCO检测若不及时,不宜作为诊断分级的依据。停止接触一氧化碳8h以上的患者,因HbCO多在10%以下,一般已无必要进行HbCO检查。
  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与后遗症不同。后者的症状直接由急性期延续而来,而迟发脑病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苏醒后,经过一段时间2-60天的假逾期期,突然出现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外系或锥体系损害为主的脑病表现,故中度及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昏迷清醒后,应观察2个月,在观察期间宜暂时脱离一氧化碳作业。
  6.轻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需与感冒、高血压、食物中毒、美尼尔氏综合征等鉴别,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注意与其他病因(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安眠药中毒等)引起的昏迷鉴别,对迟发脑病患者,需与其他精神病、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7.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面、唇可呈樱桃色,但这一体征仅见于20%的患者。因吸入或口服小剂量氰化物而未发生猝死者中也可见到,因此应注意鉴别,鉴别要点见附录。
  8.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将中毒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9.早期(CO中毒6小时以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较好,转运病人时应尽量将其送至较近的具备高压氧的综合医院治疗。

  附件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方法 取试管2支,各加蒸馏水5ml,一支管加患者血3-5滴,另一支管加健康不吸烟者的血3-5滴,混匀。有HbCO者呈桃红色,正常血呈绿褐色。有HbCO者仍呈桃红色不变,即为HbCO定性测定阳性。此法因敏感度差只能用于中毒筛选。
  2. 结果判定
  阳性:溶液呈桃红色。
  阴性:溶液呈绿褐色。
  附件3:碳氧血红蛋白的定性测定

项目

病史特点

呼出气

气味

皮肤黏膜颜色

静脉血颜色

实验室检查特点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接触史,乏力明显,昏迷较深,起病相对较缓

无特殊

樱桃色

樱桃色不易凝

1.PaO2 ↓↓

2.血中碳氧血红蛋白(>10%)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接触史,起病急剧,易发生“闪电性”死亡,常伴化学性呼吸道炎

臭蛋味

蓝灰色

蓝紫色

1.PaO2变化不大,Pv O2↑,动静脉血氧差↓

2.血中硫化血红蛋白阳性(>5%)

3.血中硫化物↑,尿中硫酸盐↑

氰化氢中毒

氰化氢接触史,起病迅速,极度呼吸困难伴全身强直抽搐

苦杏仁味

鲜红色

鲜红色不易凝

1.PaO2无变化, Pv O2↑↑,动静脉血氧差↓↓;

2.CN-P↑,SCN-P↑,SCN-U↑

3.血乳酸迅速↑,血PH↓

4.血糖升高

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接触史,起病相对较缓,有兴奋转抑制的发病过程

特殊气味

无特殊

无特殊

1.呼出气及血中可检出有机溶剂原形

2.尿中可检出该有机溶剂代谢物

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中毒

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中毒接触史,起病相对较缓,常伴溶血及肝肾损害

特殊气味

蓝紫色

蓝紫色

1.PaO2 ↓↓

2.血MctHb强阳性(>15%)

3.RBC中可查见Heinz小体

4.尿中可查见血红蛋白及该化合物代谢产物

有机磷中毒

有机磷接触史,常伴大汗、瞳孔缩小、肺内湿啰音

蒜臭

略苍白或发绀

暗红色

1.PaO2

2.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氟中毒

有机氟接触史,抽搐伴严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

无特殊

无特殊

暗红色

1.血氟↑,尿氟↑

2.血中柠檬酸↑

癫痫

无毒物接触史,有发作史,起病于20岁前,抽搐数分钟可自止

无特殊

无特殊

暗红色

脑电图有特殊表现

脑出血

无毒物接触史,年龄多在50岁以上,突然昏迷偏瘫, 打鼾

无特殊

红润

暗红色

1.脑脊液呈血性,压力升高

2.脑CT检查可见高密度出血影

糖尿病昏迷

无毒物接触史,有糖尿病史,平日血糖极高,发作时伴脱水表现

无特殊

干燥无弹性

暗红色,粘度大

1.血糖极高(>33.3mmol /L)

2.尿糖++++

3.血Hb↑,血渗透压↑



  附件4:
现场空气CO检测

  1.方法: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2.仪器:
  2.1.仪器名称及型号;GXH-3010/301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进口仪器:美国华瑞公司的气体检测仪,价格数万元)
  2.2.产地: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
  2.3.价格;约5000元人民币。
  2.4.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范围:0-50ppm(0-62.5mg/m(3上标));线性度:≦2%F.S;预热时间:10min;本仪器可同时具有测定二氧化碳浓度的功能。
  3.操作方法:现场直接测定,数码显示结果。
  4.检测特点:国产仪器,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反应灵敏,便于携带,直流供点、数码显示等优点。

  附件5: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法

1 适用范围: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2 原理:


  血液中含有四种血红蛋白成分,即还原血红蛋白(HB),氧合血红蛋白(HbO(2下标))、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微量的变性血红蛋白HbMet。用连二亚硫酸钠将HbO2和HbMet还原成Hb,则血液中只存在HbCO和Hb两种成分。HbCO和HVB 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在420nm和430nm。测出被检血样在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在利用HbCO与Hb两个波长下的摩尔吸光系数计算HbCO的百分浓度。

3 方法重要参数

  3.1 线性范围:测定范围为2%-70%HbCO;
  3.2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9%-5.6%(HbCO浓度为9.9%,36.6%,56.8%,n=6)。
  3.3 准确度:血样加已知浓度血测定回收率为95.8%(3个浓度,n=8)。
  检出限:本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HbCO(按取10µl血样计)。
  3.5 全程测定时间:60min。

4 器材与试剂

  4.1 器材
  4.1.1 采血吸管。
  4.1.2 小玻璃管,25mm×4mm,带帽。
  4.1.3 试管,10ml,具有口塞,实际能盛15ml至满。
  4.1.4 液体快速混合器。
  4.1.5 分光光度计。
  4.2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4.2.1 硫酸 。
  4.2.2 甲酸,85%(m/m)。
  4.2.3连二亚硫酸钠(Na(2下标)S(2下标)O(4下标))。
  4.2.4 氮气,高纯。
  4.2.5 氧气,高纯。
  4.2.6 一氧化碳纯气,钢瓶装或自制。
  制备方法:在装有滴液漏斗和气体导出管的烧瓶中加入甲酸,然后缓慢滴入浓硫酸 ,产生的CO通过氢氧化钠洗气瓶及另一空瓶后,通入样品液中。操作应在良好的通风橱内进行。
  4.2.7 氢氧化钠溶液,20g/L。
  4.2.8 血液稀释液,0.02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
  4.2.9 肝素溶液,5g/L。

5 操作步骤

  5.1 摩吸光系数的测定:摩尔吸光系数不易测定,但在本法计算中,可用同一浓度的血样制得Hb及HbCO,测其在420nm及430nm下的吸光值来代替,作为常数。测定方法如下:
  取不吸烟健康人血(肝素抗凝),用水稀释5 倍。取0.3ml加血稀释液至90ml,通氧气30min。从中取4份,每份15ml于试管中,其中2份通氮气10min,以除于过剩的氧,得到HbO2液。另两份同纯一氧化碳气10min,得到HbCO液。立即将HbO2、HbCO制备液分别转入内盛60mg 连二亚硫酸钠的试管中,混匀,放置10min后测量。读取430nm和420nm波长处的吸光值,代替摩尔吸光系数(以下简称吸光常数)。
  5.2 样品处理和测定:将冷藏的血样于室温放置,用液体快速混合器混匀。迅速取10&ml(二个平行样),加入内盛15ml血液稀释液的试管中(若采样后随即分析,可直接取10µl;l血放入内盛15ml血液稀释液的试管中),加入60mg连二亚硫酸钠,轻轻混匀,放置10min。用10mm比色杯,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其在420nm和4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

6 计算按式(9-39)计算血中HbCO的浓度:



  式中:C--血中HbCO的浓度,%;A420--血样在420nm波长处的吸光度读数;A430--血样在 4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读数据;k1--HbCO在420nm波长处的吸光常数;k2--HbCO在430nm波长处的吸光常数;k3--Hb在430nm波长处的吸光系数

7 说明

  7.1 本法测定所依据的Hb与HbCO含量比例与血红蛋白含量高低无关,因此取血量不需要很准确。吸光度常数测定后只要仪器波长稳定,可较长时间的使用。
  7.2 空气中有大量氧气,所以血样及制成的待测液接触空气越少越好。实验证明含HbCO20%及近饱和的HbCO待测液,其容器上端空气分别为5ml-6ml及20ml时,较装满或近满者,测定结果HbCO平均下降4.5%及10.2%(n=6)。
  7.3 非高纯级的钢瓶氧气和氮气含有微量的一氧化碳。制备HbO2时应通过加热至80ºC-100ºC的1cm*10cm霍加拉特管除去。
  7.4 连二亚硫酸钠遇水易分解,应避光密封保存,临用现称。如试剂放置过久可按下法标定:用预先盛有15ml250g/L碱性溶液的30ml高型称量瓶,称取约1g样品(称量至0.002g)。待样品充分溶解后移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明吸出25.0ml置于锥形瓶中。加5ml5%(v/v)乙酸溶液,2ml10g/L可溶性淀粉溶液,用0.05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为终点。计算连二亚硫酸钠的百分含量。
  7.5 本法摘自上海市化工局企业标准:沪Q/HG2-001-80(88)。

  附件6: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摘自GBZ23-20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CO)后引起的急性脑缺氧性疾病;少数患者可有迟发的神经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亦可有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煤炭、交通等生产活动中因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引起的急性中毒者。生活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亦可参用本标准。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能否造成"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至今尚有争论,不属于本标准的应用范围。

2 诊断原则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 接触反应


  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4 诊断及分级标准

  4.1 轻度中毒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
  a)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b)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4.2 中度中毒
  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4.3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4.3.1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4.3.2 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
  a)脑水肿。
  b)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
  c)肺水肿。
  d)呼吸衰竭。
  e)上消化道出血。
  f)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3.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天的"假逾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
  a)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b)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c)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d)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附件7: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方案

1 治疗原则(摘自GBZ23-2002)

  1.1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1.2 及时进行急救与治疗
  a)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
  b)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给予高压氧治疗。重度中毒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镇痉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及预防迟发脑病。
  1.3 对迟发脑病者,可给予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或抗帕金森氏病药物与其他对症与支持治疗。

2 急救处理:(《职业病临床指南》P85-87)

  2.1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气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
  2.2 及时纠正脑缺氧,多采用鼻塞给氧,氧流量4-6L/min。伴二氧化碳潴留者氧流量约为1-2L/min。抑制期用加压给氧法,采用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联上和氧相通的橡皮囊或呼吸机。高压氧治疗疗效最佳,重症者3d内每日2次,以后每日1次,其原则是尽量用得早、压力够、时间足;一般采用0.15-0.20mPa,有效吸氧时间60min,总疗程视病情用10-40次。如病情危重,有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高烧等高压氧治疗禁忌证时,应抓住主要矛盾,必要时边作高压氧治疗边在仓内抢救危重并发症,反可使病人转危为安。
  2.3 对呼吸衰竭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应用可拉明、洛贝林静脉注射或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呼吸已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人工加压给氧,直至出现自主呼吸。对大量粘痰和泡沫痰阻塞呼吸道者,可行吸痰,消除痰液。如有呼吸抑制可尽快行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如有血压降低,立即行抗休克治疗。
  2.4 解除脑水肿:一氧化碳中毒后1-3d内最容易发生脑水肿,有的可持续1周左右,个别可达15d。因脑水肿达到顶峰(中毒2-3h)后使有效脑循环重新恢复十分困难,故最初1h极为关键。
  2.4.1 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利尿剂,限制液体入量。
  2.4.2 输新鲜血液或血浆、人体白蛋白等,以维持血液足够的胶体渗透压。在脑水肿消除后停药。
  2.4.3 使脱水剂:静脉注射甘露醇250ml(1g/kg)。静脉注射后4h内尿量不足400ml者可再用第2剂,注意防止低血容量休克和用药不足引起“反跳”。
  2.5 脑细胞赋能剂:及早应用能量合剂,特别是ATP补充尤为重要。据报道完全缺氧状态下,脑内ATP10min就完全耗尽。同时应用精氨酸、г-氨酪酸、维生素B6、谷氨酸钠、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一般至苏醒后7-14d。
  2.6 人工冬眠疗法:对频繁抽搐、极度烦躁不安或出现高烧的患者,用人工冬眠疗法有助于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并用冰块降温使肛温降至34℃左右。
  2.7 及时疏通脑微循环:脑水肿纠正后,积极疏通微循环,促进脑细胞受损区血液供应。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0d为一疗程。
  2.8 苏醒药物的应用:在引起昏迷的直接原因已被控制以及脑缺氧或脑水肿已被基本纠正的基础上,为改善脑细胞代谢,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精神活动恢复,即有“苏醒先兆”时早期选择苏醒药物。氯酯醒200-5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胞二磷胆碱5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2.9 体外反搏治疗:适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稳定期,可使主动脉舒张压提高80%以上,能使颈总动脉血流增加77.3%,从而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和通畅,可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使缺血、缺氧的脑组织细胞病变得到恢复,制止脑组织进一步软化、坏死,有得于细胞功能恢复。每日一次进行体外反搏治疗,每次40-60min,12次为一疗程。
  2.10 心理治疗: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苏醒后神经精神尚处于不平衡状态时的心理治疗,其中护理尤为重要。

3 对症治疗

  3.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治疗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高压氧疗法及应用改善脑微循环和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的药物、短疗程的皮质激素治疗等。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者可应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有精神症状可给予镇静剂。
  3.2 有报道,乌洛托品、双氧水联合疗法对中度中毒以上病人可早期应用。具体方法是20%乌洛托品20-40ml静脉注射,接着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0.3%双氧水100-200ml。前者可与一氧化碳结合,后者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和氧合血红蛋白结合,但需注意防止气栓形成。
  3.3 如有严重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将血PH纠正至正常范围,以免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
  3.4 昏迷期注意营养,注意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附件8: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病(摘自化救通)

1 治疗原理


CO中毒机制主要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增加而使HbO减少造成的低氧血症,氧离曲线左移,细胞呼吸功能障碍等,可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严重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重。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原理几乎都与这些毒性的桔抗作用有关。
  1.1 高压氧能加速HbCO的解离,促进CO的消除,使Hb恢复携氧功能。氧分压愈高,HbCO的解离和CO的清除就愈明显。CO的清除时间随氧分压的增高而缩短,例如CO半廓清时间在常压空气中为5小时20分,常压纯氧下为1小时20分,而在3ATA(绝对大气压)下仅为20分。
  1.2 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使组织得到充足的溶解氧,大大减少机体对HB运氧的依赖性,从而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如在常压下吸纯氧肺泡氧分压上升最高不超过673mmHg,而在3ATA下肺泡氧分压可上升到2193mmHg。
  1.3 高压氧能使颅内血管收缩(但不降低血氧含量),使其通过性降低,有利于降低颅压,打断了大脑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
  1.4 高压氧下血氧含量及血氧张力增加,组织氧储量及血氧弥散半径也相应增加。故能明显改善组织细胞缺氧状态,有利于解除CO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1.5 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心、肺、肾和肝损害,休克,消化道出血,酸中毒,挤压伤等。
  1.6 高压氧对CO中毒后遗症及迟发脑病有明显的疗效,其机理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1)高压氧血氧分压升高,大脑组织也随之得到充分氧供,从而纠正了细胞呼吸障碍,有利于锇CNS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恢复;(2)高压氧促进脑血管缺氧性损害的恢复,阻碍其病理过程的发展,改善血管壁的营养状况,促进血管内膜修复,加强小血管出血及微血栓的吸收;(3)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组织的缺氧性损害;(4)高压氧对CNS的生化过程产生激活作用,还可增强大脑的电生理作用,并对免疫功能起作用。

2 治疗指征


  一氧化碳中毒是高压氧的绝对适应症,具体治疗指征可包括:
  ①急性中、重度中毒,昏迷,心肺功能不全者。
  ②中毒昏迷时间>4小时,或暴露CO环境>8小时,救治清醒后病情又有反复者。
  ③中毒昏迷清醒后仍有对外界反应不良,或头晕、头痛,心律紊乱,抽搐等心脑缺氧者。
  ④中毒后恢复不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
  ⑤出现迟发脑病,病程大多在6月至1年者。
  ⑥意识虽有恢复,但血HbCO升高者。
  ⑦轻度中毒病人持续悠晕头痛或40岁以上或重度脑力劳动者。
  ⑧脑电图,CT检查异常者。

3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选用高压氧舱舱型(大型多人舱或小型单人舱)。大舱可以容纳多人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可同时进舱救治和护理。便于直接观察病情变化。因此危重病人或昏迷病人以大舱为宜,小舱以纯氧加压,仅能容纳一人,不用戴面罩,适合于呼吸无力,气管切开病人及轻中度中毒患者。
  具体加压方法及治疗时,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首次加压2-3ATA,或达3.5ATA,治疗的前1-3天,每天应加压治疗1-3次,以后改为每日一次,压力稍低于首次治疗。一般重者时程,疗程长,轻者则短。压力及时程要相呼应,绝对不能超过安全范围,否则会引起氧中毒等不良后果。在高压氧治疗的间歇期,有条件最好给予常压面罩纯氧治疗。

4 注意事项

  4.1 高压氧治疗前,首先应弄清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无合并症存在。例如一氧化碳中毒时易合并脑出血,此时若进舱加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故对伴高血压的老年病人尤应注意。
  4.2 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现中毒后立即给予充足的氧气(包括运送病人途中)直至开始高压氧治疗。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液通路,根据全身紧急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4.3 在使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其它对症、支持,抗感染疗法,加强护理。
  4.4 对于脱离中毒现场较久,未能行高压氧治疗者,为改善病情,预防后遗症及迟发脑病的出现,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不要轻易放弃治疗机会。
  4.5 伴有轻度肺部感染的昏迷病人,应尽可能坚持高压氧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此时可降低治疗压力并投用抗感染药物。
  4.6 CO中毒伴有其它有害气体中毒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积极进行充分的高压氧治疗。
  4.7 对重震,昏迷时间长,HbCO>40%,明显代谢性酸中毒,年老体弱者,应给予充分高压氧治疗,防止迟发脑病的发生。
  4.8 老年人多伴有潜在心肺功能不良,高压氧治疗中压力不宜过高,时程不宜过长。
  4.9 多个并发症存在,应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一般说,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威胁生命,应首先积极处理。

  附件9:
医学随访方案

1 随访观察对象


  所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2 随访观察时间


  在中毒后60天内如出现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等,应随时到医院就诊。
  轻度中毒患者为2个月,即出院后1周,1月,2月。
  中度中毒患者为半年,即出院后1周,2月,半年。
  重度中毒患者随访方案为1年以上,即出院后可门诊随访,至少每年一次,由接诊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最后随访观察时间,不得再接触一氧化碳。

3 随访观察项目:

  3.1 血液中HbCO浓度测定,正常应低于10%,正常后可不再作为随防观察项目。
  3.2 临床症状及体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