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淄博市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

  2.3 准确度:于水样中各加入0.5μg、2μg氰化物标准,测定15次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8%、100.1%。
  2.4 检出限:固体样品:0.02μg/g(以取样5g计算);液体样品:0.02μg/ml(以取样5ml计算);水样:0.004μg/ml(以取样250ml水样蒸馏后测定)
  2.5 全程测定时间:90min。

3 器材与试剂

  3.1 器材500ml全玻蒸馏器;10ml具塞比色管;分光度计
  3.2 试剂
  3.2.1 氰化钾标准溶液:称取0.25g氰化钾溶于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此溶液1ml约相当于0.1mg氰化物。其准确浓度可在使用前用0.0192 mol/L硝酸银溶液标定,计算溶液中氰化物的含量,再用0.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含1.00mg化物的标准溶液。
  氰化钾标准溶液标定方法如下:吸取10.0ml氰化钾溶液于100ml三角瓶中,用2%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节至11以上(一般加入1ml 2%氢氧化钠溶液即可),加入0.1ml试银灵指示剂(0.02g试银灵溶于100ml丙酮中),用0.0192mol/L硝酸银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消耗硝酸银溶液的毫升数即为该10.0ml标准液中CN-的毫克数。
  3.2.2 0.05%甲基橙指示剂。
  3.2.3酒石酸。
  3.2.4 100g/L乙酸锌溶液。
  3.2.5 0.1%酚酞指示剂:称取0.1g酚酞溶于50ml95%乙醇中,加纯水至100ml。
  3.2.6 3+97乙酸溶液。
  3.2.7 10g/L氯胺T溶液。
  3.2.8 12g/L氢氧化钠溶液。
  3.2.9 异烟酸-巴比妥酸试剂:称取2.0g异烟酸和1.0g巴比妥酸,搅拌于100ml60~7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冷却后补加纯水至100ml。此试剂应无色或极浅黄色。PH约为12。置冰箱内可保存1个月。
  3.3.10 缓冲溶液(PH5.8):称取68.0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7.6g磷酸氢二钠Na(2标下)HPO(4标下).12HO(2标下)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4 操作步骤

  4.1 样品的前处理
  4.1.1 呕吐物、胃内容物、固体食品、半流质食品,取样3~5g于50ml烧杯中,加10ml水搅拌溶解,经离心或过滤分离后,取是上清液测定。
  4.1.2 血液样品,取3~5ml样品于10ml具塞离心管中,加1g钨酸钠沉淀蛋白,再加5ml水混匀,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
  4.1.3 水样蒸馏
  取250ml置于500ml全玻璃蒸馏器内,加入数滴甲基橙指示剂,再加5ml 10%乙酸锌溶液,加入1~2g固体酒石酸。此时溶液颜色由橙黄变成橙红,迅速进行蒸馏。蒸馏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3ml。收集蒸馏液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管内预先放置5ml 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液,务使冷凝管下端插入吸收液中。收集蒸馏液至50ml 具塞比色管中,管内预先放置5ml 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液,务使冷凝管下端插入吸收液中。收集蒸馏液至50ml,混合均匀。取10.0ml蒸馏液,置25ml具塞比色管中。
  4.2 测定
  4.2.1 吸取5.0ml样品液或蒸馏液,置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
  4.2.2 另取8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氰化物标准溶液0、0.10、0.25、0.50、1.00、1.50、2.00、2.50ml,加0.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5ml。
  4.2.3 向样品和标准管中分别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用1mol/L溶液调至红色刚好消失。
  4.2.4 向各管加1.5ml缓冲液和0.20ml氯胺T溶液,放置2~5min后各加2.5ml异烟酸-巴比妥酸溶液,加水至10ml,混匀,于25下使溶液显色15min。
  4.2.5 于600nm波长,用3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定标准和样品吸光度。
  4.2.6 绘制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管中氰化物的含量。

5 计算

  5.1 水样经蒸馏后:C=m/v1×v2/v3
  式中:C-水中氰化物浓度,μg/ml;m-从曲线上查得氰化物的含量,μg;v1-最初水样体积,ml;v2-蒸馏液总体积,ml;v3-测定用蒸馏液体积,ml;
  5.2 直接测定的液体样品:C=m/v
  式中:C-液体样品中氰化物浓度,μg/ml;m-从曲线上查得氰化物的含量,μg;v-测定取样体积,ml。
  5.3 固体样品:C=m/w×v2/v3
  式中:C-样品中氰化物浓度,μg/g;m-从曲线上查得氰化物的含量,μg;m-固体样品重量,g;v2-样品定容体积,ml;v3-测定用体样品体积,ml。
  5.4 环境空气样品:C=m/v1×v2/v3
  式中:C-环境空气中氰化物浓度,mg/m3;m-从曲线上查得氰化物的含量,μg;v1-空气采样体积,L;v2-吸收液总体积,ml;v3-测定用吸收液体积,ml。

  附件7:
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微酸性条件下,尿中硫氰酸盐和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它使吡啶环裂开,产生戊烯二醛。戊烯二醛于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紫红色染料,其色度与硫氰酸盐含量成正比,在580nm波长处比色定量。

2 仪器

  2.1 聚盖聚乙烯塑料瓶,500ml。
  2.2 尿比重计。
  2.3 具塞比色管,10ml。
  2.4 分光光度计。

3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3.1 盐酸溶液,1+3。
  3.2 磷酸盐缓冲液(pH=7):溶解2.79g磷酸二氢钾和4.14g磷酸氢二钠于少量水中,并稀释至1L。
  3.3 氯胺T溶液,10g/L。
  3.4 吡啶-巴比妥酸溶液:溶解0.18g巴比妥酸于3ml吡啶及10ml盐酸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临用前配置)。
  3.5 硫氰酸盐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673g已烘干的硫氰酸钾(KSCN),溶于少量水中,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0mg/ml硫氰酸盐标准储备液。存放普通冰箱中,可使用1个月。临用前,用水分别稀释为10.0ƒμg/ml标准溶液(a)和2.0g/μgl标准溶液(b)。

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用具盖聚乙烯塑料瓶采集班后尿,摇匀,尽快测量比重。于4h内测定完毕。

5 分析步骤

  5.1 样品处理:吸取0.1ml新鲜尿液样于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
  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2、0.5、1.0、1.5、2.0ml标准溶液(a),第1管除外,各管加0.10ml正常人混合尿,配置成0、0、0.2、0.5、1.0、1.5、2.0μg硫氰酸盐标准系列。各管加入2ml吡啶-巴比妥酸溶液,混匀,于室温(室温低于25℃时,置于25℃恒温箱中)放置20min,加水至5ml,混匀。于580nm波长处,用10nm比色杯,以第一管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以硫酸氢盐的含量(μg)对相应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由标准曲线得硫氰酸盐的含量(μg)。

6 计算


  按式(9-42)计算尿中硫氰酸盐的浓度:
  C=m/V×k    (9-42)
  式中:C--尿中硫氰酸盐的浓度,mg/L;m--由标准曲线得硫氰酸盐的含量,μg;V--分析时所用的尿样体积,ml;k--尿样换算成标准比重下浓度的校正系数。

7 说明

  7.1 本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mg/L(按取0.1ml尿样计);测定范围为0.1-2.0μg;相对标准偏差为3.25%-6.73%(硫氰酸盐的含量为0.2-2.0μg,n=6);尿样加标回收率为97.1%-99.8%(加标量为0.2、0.5、1.0μg,n=6)。
  7.2 显色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吡啶-巴比妥酸溶液应于临用前配置,放置时间长会影响吸光度。氰化物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与体内的硫结合为硫氰酸盐,从尿中排除,一小部分仍以CNˉ的形式排除。CNˉ也同样显色,故测出的结果是CNˉ和SCNˉ的总量。
  7.3 本法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周素华等同志研制。标准编号为WS/T39-1996。

  附件8:
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

  1.诊断要点
  a)氰化物接触史。
  b)起病急骤,患者呼出气及经口中毒者呕吐物带苦杏仁味,呼吸困难而皮肤粘膜及静脉血呈鲜红色,易出现强直性痉挛。
  c)血、呕吐物等样品中检出氰化物;血、尿硫氰酸盐明显升高。
  三项均符合可确诊。
  2.诊断分级
  a)轻度中毒: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呼出气或呕吐物带苦杏仁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快而深。
  b)中度中毒:呼吸困难十分明显,伴视力及听力下降,意识模糊,瞳孔散大,脉搏细弱,血压波动,心律失常 ,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c)重度中毒:意识丧失,出现全身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呼吸减慢,血压下降,各种反射均消失。

  附件9:
氰化物中毒治疗方案

  1.中断氰化物的侵入
  i 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
  ii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以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眼部污染者,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冲洗至少10 -15分钟,也可将面部浸入面盆清水内,拉开眼睑,摆动头部,以达到清除作用。
  2.清除体内毒物
  i 催吐:对于神志清晰、经口中毒者,可立即口服吐根糖浆10-15ml,再饮水200ml催吐;
  ii 洗胃:经口中毒者应迅速用清水彻底洗胃,洗液量不应少于10000ml,洗胃后可由胃管灌入活性炭。中、重度患者洗胃后要保留洗胃管,以备反复洗胃和灌入活性炭。
  iii 活性炭:轻度中毒患者洗胃后立即给予活性炭1 次,中重度患者在洗胃后24小时内,每6-8 小时使用活性炭1次。使用剂量:成人每次50克,儿童每次1g /kg,配成8-10%混悬液经洗胃管灌入。
  iiii  导泻:硫酸钠成人15-20 g,儿童250mg/kg,配成10%溶液口服。甘露醇或山梨醇:成人用量为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儿童2ml/kg ,在洗胃后由胃管灌入,一般在1小时后腹泻。
  3.氧疗
  尽早给氧,可采用鼻导管、鼻塞、面罩等,必要时采用呼吸机,重度中毒者宜尽早高压氧治疗。
  4.特效解毒剂治疗
  i 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2支压碎于手帕或纱布中),每分钟吸入15-30秒,重复多次,直至开始使用亚硝酸钠为止;
  ii 随后用3%亚硝酸钠10ml缓慢静脉注射(2-3ml/min),再以同一针头注入25%-50%硫代硫酸钠20-50ml,必要时1 小时后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
  iii 如无亚硝酸钠,可用亚甲蓝代替,但剂量需大(10mg/.kg);也可用4 -二甲氨基苯酚(4-DMAP)代替亚硝酸钠:10%4-DAMP2ml肌内注射,随后注射硫代硫酸钠。
  5.无以上解毒药物时,可暂用50%葡萄糖50-100ml,加维生素C1-2g静注。
  6.镇静止痉
  i 苯巴比妥钠:每次0.1-0.2g ,肌内注射,儿童每次2 mg/kg ,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应用,亦可与其它止痉药物合用。
  ii 地西泮(安定):成人每次10mg-20mg,儿童每次0.3-0.5mg/kg ,缓慢静脉注射,注射速度成人不大于5 mg/min,儿童不大于2mg/min。
  7.对症支持治疗
  密切监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及时给予 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术。

  附件10:
医学随访方案

1 随访观察对象

  1.1 所有中重度中毒患者。
  1.2 14岁以下儿童、孕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等轻度中毒患者。
  1.3 孕产期和哺乳期妇女中毒患者的中毒后1年内生育和哺乳的子女。

2 随访观察时间

  2.1 中度中毒患者为3个月,即出院后2周、1月、3月。
  2.2 重度中毒患者为6个月,即出院后2周、1月、3月、6月。
  2.3 0~3岁中毒患者和中毒患者生育和哺乳的子女为5年,即出院后2周、1月、3月、6月、1年、3年、5年。
  2.4 3~6岁中毒患者为3年,即出院后2周、1月、3月、6月、1年、3年。
  2.5 6~14岁中毒患者为1年,即出院后2周、1月、3月、6月、1年。
  2.6 孕产期和哺乳期妇女中毒患者为至哺乳期结束,如少于3个月,则至少观察3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参照上述制定。

3 随访观察项目

  3.1 人体内氰化物及其代谢物浓度
  a) 血液中氰浓度 氰化物中毒观察对象需要在出院后2周检测此项目。
  b) 血、尿中硫氰酸盐浓度 氰化物中毒观察对象应在出院后6个月以内的随访观察中检测此项目。
  3.2 一般情况
  所有医学观察对象均应在每次随访时进行一般情况(包括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等)的调查,并进行必要的物理体格检查。
  3.3 重要脏器功能
  必要时,可对医学观察对象进行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如血清酶学指标、脑电图、心电图、胸部X线摄影等。
  3.4 智商
  14岁以下医学观察对象在1年后,可进行智商测定;必要时,可对其智商进行动态观察。
  3.5 其他
  如医学观察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格障碍,以及对观察对象家庭的影响。

  附录8: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1 概述


  杀鼠剂是农药的一个品种,能引起以反复发作强直性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毒性杀鼠剂称为致痉挛性杀鼠剂,主要包括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毒鼠碱、鼠立死、杀鼠硅(毒鼠硅)等。少数不法分子用作投毒危害社会安全。
  1.1 理化性质
  多白色粉末或结晶,但不同毒物在水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差异很大,化学性质大多较为稳定,大部分有造成二次中毒的危险(见表1)。
  表1 致痉挛性杀鼠剂的理化性质

毒物名称

分子式

物理特性

化学性质

备注

毒鼠强

C4H84O2S2

无味的白色晶体或粉末,难溶于甲醇、乙醇和水,微溶于氯仿和丙酮,可溶于乙酸乙酯和苯,易溶于二甲基亚砜。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稀酸或稀碱中不分解。

可引起二次中毒

氟乙酰胺

C2H4OFN

白色针状结晶,无臭无味,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微溶于氯仿。空气中易潮解,熔点107~108℃。

常温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

可造成二次中毒。

氟乙酸钠

FCH2COONa

白色晶体,略带醋酸气味,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丙酮、乙醇。在空气中易潮解成糖浆状。

常温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但高于200℃可以分解。

可引起二次中毒

毒鼠硅

C12H16O3NClSi

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难溶于水,可溶于苯和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熔点230~235℃。

遇酸易分解

 

甘氟

 

C3H6OF2

C3H6OFCl

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挥发性,略带酸味,能与水、醇、乙醚混溶。

化学性质稳定

可引起二次中毒。

C3H6OF2占70%~80%,C3H6OFCl占20%~30%

鼠立死

C7H103Cl

白色蜡状物,工业品为黄褐色或棕色蜡状物,有异臭,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醇、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

  

  1.2 毒性特点
  均为高毒或剧毒的化学物,对大鼠的经口LD50大多小于5mg/kg(见表2)。
  表2 致痉挛性杀鼠剂的毒性

毒物名称

途径

动物

LD50(mg/kg)

CAS

人最低致死剂量

毒鼠强

经口

大鼠

0.1~0.3

80-12-6

约5 ~10mg

氟乙酰胺

经口

大鼠

5.7

640-19-7

约5 mg/kg

经皮

大鼠

80

皮下注射

大鼠

12

氟乙酸钠

经口

大鼠

0.1

62-74-8

约5 mg/kg

经皮

大鼠

48

皮下注射

大鼠

1.94

毒鼠硅

经口

大鼠

1~4

29025-67-0

 

甘氟

经口

大鼠

30

80650-71-2

 

吸入

大鼠

580mg/m3/4h

经皮

大鼠

66

鼠立死

经口

大鼠

1.25

535-89-7

 

经皮

大鼠

>1000


  a) 毒性大 致痉挛性杀鼠剂均为高毒,其中毒鼠强为剧毒,其毒性大约为士的宁的5倍、氟乙酰胺的3~30倍、氰化钾的100倍。
  b)神经毒性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后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脑干刺激作用,而对周围神经、骨骼肌及神经-肌肉接头无作用。目前认为毒鼠强中毒所致阵发性惊厥可能是拮抗γ-氨基丁酸(GAB  a)的结果,其机制是毒鼠强阻断了GABA受体,这种作用是可逆的,GABA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而广泛的抑制作用,GABA被毒鼠强抑制后,中枢神经呈现过度的兴奋而导致惊厥。
  c)二次中毒 致痉挛性杀鼠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不易被破坏,多数因食物链而导致二次中毒。
  1.3 中毒事故原因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粘膜直接吸收,除甘氟外均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甘氟为挥发性油状液体,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引起中毒。绝大多数为经口摄入的食源性中毒,其他接触途径引起的中毒极为少见
  a)职业性事故:①因违章作业或意外事故,使生产废气或含高浓度杀鼠剂的气体泄漏于工作场所所致;②在杀鼠剂贮存、搬运和供销等环节因违规操作而造成杀鼠剂泄漏所致;③在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配制和使用杀鼠剂所致。
  b)非职业性事故:① 误服、误用、污染食物或自杀等,可经口引起生活性农药中毒;②因食用中毒的动物肉而引起二次中毒;③不法分子因投毒可引起恐怖性杀鼠剂中毒事件。
  1.4 临床表现
  中毒后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可造成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肝脏、肾脏等多脏器系统损害。
  a)潜伏期 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但与中毒剂量以及杀鼠剂种类密切相关,中毒剂量大者潜伏期短,毒鼠强、氟乙酸钠中毒潜伏期短,氟乙酰胺中毒潜伏期比毒鼠强略长。
  b)症状和体症 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为最突出的表现,每次抽搐持续约1~10min,多可自行缓解,间隔数分钟后再次发作,每天发作可达几十次,严重者呈癫痫持续状态,此外可有头痛、头昏、无力、口唇麻木、醉酒感等症状,也可出现狂躁、幻觉、喜怒无常等精神症状。
  c)循环系统 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肌酶活性可普遍增高。有部分氟乙酰胺、氟乙酸钠中毒患者可出现明显心脏损害,如各种恶性心律失常、QT间期明显延长、ST段改变等。
  d)其他 中毒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烧灼感、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出现肝肿大及肝区压痛,肝功能可有异常。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呼吸衰竭。

2 监测与预警


  工商管理机构和质量监督机构一旦发现有致痉挛性杀鼠剂商品存在,应立即相互通报,同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当发现有致痉挛性杀鼠剂商品已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时,则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报告给当地行政机构,采取封存控制措施,追缴售出的商品,随访有关人员健康状况。
  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诊2例以上疑似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如1月内接诊的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患者超过3人次,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如1月内接诊的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患者超过10人次,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3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3.1 诊断
  中毒患者有明确的杀鼠药接触史;血、尿、呕吐物和食物等样品检出致痉挛性杀鼠剂原形或代谢产物;中毒患者出现以癫痫样大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的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即可确认为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
  3.2 鉴别诊断
  a) 传染病疫情 如乙型脑炎疫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等;
  b) 其它毒物中毒事件 如霉变甘蔗中毒、有机氯杀虫剂中毒等;
  c) 群体性癔病。
  急性杀鼠剂中毒事件鉴别要点见表3。

  表3  中毒鉴别要点

事件名称

接触史

潜伏期

发病人群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毒物

鉴定

其他

致痉挛性

杀鼠剂

中毒事件

多有明确的共同食物接触史

数分钟至数小时

各年龄段均有,有人群聚集性

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为最突出的表现,发作频繁,严重者呈癫痫持续状态,可出现各种精神症状,伴有心、肝等脏器损害。

心肌酶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

可疑中毒食品、呕吐物或血液样品中可检测出致痉挛性杀鼠剂

 

乙型脑炎

疫情

无明确共同接触史

4~21天

各年龄段均有,儿童较多,病例散在

高热、头痛,脑膜刺激征相对较轻,阵发性抽搐或惊厥

脑脊液检查外观透明,细胞数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后以淋巴细胞 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阴性

多发生在夏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

无明确共同接触史

1~7天

15岁以下儿童为主,有人群聚集性

高热、头痛、皮肤粘膜瘀瘢、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阵发性强直性抽搐

 

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细胞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减少

阴性

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成暴发流行

霉变甘蔗

中毒

有明确的进食霉变甘蔗

 

数分钟至数小时

各年龄段均有,儿童较多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以及反复抽搐、脑局灶性损害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可疑中毒甘蔗样品中分离出节菱孢霉菌或检测出3-硝基丙酸

多发生在冬末春初

有机氯

杀虫剂中毒

多有明确的共同食物接触史或职业接触史

数分钟至数小时

各年龄段均有,有人群聚集性

与致痉挛性杀鼠剂相似

 

可疑中毒食品、呕吐物或血液样品中可检测出有机氯杀虫剂

鉴别重点在于接触史与毒物检测,治疗原则大致相同

群体性癔病

可有

数分钟至数小时

各年龄段均有,女性和儿童较多,有明显人群聚集性

抽搐表现为手足搐搦,多伴有过度换气,有很强的暗示性,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低热、全身乏力等多种症状

多大致正常

阴性

 

4 有关检验、检测方法

  4.1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化学显色法是此类毒物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如变色酸法检测毒鼠强、硫靛反应法检测氟乙酰胺。
  a)硫酸-变色酸法定性测定毒鼠强(湖南常德防疫站,龙铁军等)
  适用范围:对食品、血液、尿液等样品中进行毒鼠强定性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
  原理:毒鼠强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其分解产物中的甲醛在酸性条件下与变色酸发生变色反应,通过颜色变化对毒鼠强进行定性。
  b)异羟肟酸铁法定性测定食品中的氟乙酰胺(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适用范围:对食品样品进行氟乙酰胺定性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
  原理:氟乙酰胺与羟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异羟肟酸,再与三价铁离子作用生成紫色异羟肟酸络合物。(快速检测方法见附录3)
  4.2 实验室检测方法
  此类毒物在实验室内一般使用气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检测。
  a)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定量测定血液中毒鼠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李晓华等)
  适用范围:对血液、血浆或血清样品中进行毒鼠强定量测定。
  原理:首先使用液液萃取对样品前进行前处理,然后将处理后样品定容,并经过毛细管柱分离,使用氮磷检测器对其中组分毒鼠强进行测定,通过毒鼠强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以及标准曲线来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b)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定量测定血液中氟乙酰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李晓华等)
  适用范围:对血液、血浆或血清样品中进行氟乙酰胺定量测定。
  原理:首先使用液液萃取对样品前进行前处理,然后将处理后样品定容,并经过毛细管柱分离,使用氮磷检测器对其中组分氟乙酰胺进行测定,通过氟乙酰胺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以及标准曲线来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实验室检测方法见附录4)

5 现场处置

  5.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调查人员进入杀鼠剂生产、储存现场调查时,必须穿戴工作服、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尘口罩);进行食品加工、储存现场调查时,应穿戴工作服、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
  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穿戴工作服,一次性橡胶手套;采集鼠药样品时,必须穿戴工作服、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尘口罩)。
  5.2 现场调查的内容
  a)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
  b)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患者、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等)。调查内容包括进食时间、进食物质、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中毒患者及相关人员近期是否发生纠纷或异常表现、人员去向不明情况、情绪异常表现等。
  c)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  现场周围是否同时有动物大量死亡,动物死前的症状表现,现场周围鼠药使用情况(包括鼠药的种类、投放时间和数量、储存等),鼠药销售和使用情况调查,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如饮水、饮食等)。
  5.3 提出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
  a)控制现场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和药品。
  b)中毒死亡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
  c)病人呕吐物、血液、排泄物、洗消污水无害化处理。
  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为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化学中毒应急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和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救治患者的医疗废弃物的建议;所有直接接触者(包括没有个体防护的调查处理人员)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进行至少24~48小时医学观察。
  最终确认为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提出销毁封存物品的建议,并提供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案。
  污染物品处理方法:①鼠药、毒饵、鼠药工业原粉和污染的固体物质要集中收集进行焚烧处理;②血液、呕吐物、洗胃液、血透析液、粪便、尿液以及污染的液体状物质要集中收集,先进行活性炭处理,所得沉渣再焚烧处理。(处理方案见附件2)
  5.4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a)采集样品的选择 中毒患者的呕吐物和血液是首选采集的样品。另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现场应采集的食品样品种类。
  b)样品的采集方法 呕吐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广口瓶或塑料袋盛放,采样量在50~100g;液体样品(血液除外)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或桶盛放,采样量在100~200ml;血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或采血后离心取血清放入具塞的试管中,采血量为10ml。
  c)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3个月,已准备实验室复核。

6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

  6.1 现场检伤分类
  a)绿标 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等症状。
  b)黄标 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气急,喷射性呕吐;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
  c)红标 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
  d)黑标 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
  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6.2 现场医疗救援
  a)轻症患者(绿标)a.立即进行催吐,并给予活性炭(成人用量为50~100g,儿童用量为1g/kg,配成15%混悬液)口服。b.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c.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中毒患者肌内注射乙酰胺2.5g。
  b)重症患者(黄标) 如有可能,立即进行催吐,并给予活性炭口服。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0.2g;癫痫大发作时,立即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mg(儿童0.25~0.5mg/kg/次)或咪达唑仑10~20mg(儿童0.1~0.3mg/kg/次)。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中毒患者肌内注射乙酰胺2.5~5g。
  c)危重症患者(红标) 立即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mg(儿童0.25~0.5mg/kg/次)或咪达唑仑10~20mg(儿童0.1~0.3mg/kg/次),间隔15分钟后抽搐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可重复注射一次。癫痫持续状态已超过30分钟,或连续两次使用地西泮或咪达唑仑,抽搐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使用静脉麻醉剂或骨骼肌松弛剂。对于出现呼吸节律明显不规律、窒息或严重缺氧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中毒患者肌内注射乙酰胺2.5~5g。
  6.3 患者的转运
  a)红标患者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进行急救处理,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立即转运至有条件进行血液净化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b)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运至有条件进行血液净化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c)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黄标和红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7 医院内治疗

  7.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
  中毒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接收,负责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运的医生进行中毒患者交接。交接完毕后,负责医生应当立即通过向中毒患者或陪患人员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并进行病情的诊断分级。
  a)诊断要点:
  (1) 中毒食物接触史;
  (2) 出现以癫痫样大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的临床表现;
  (3)血、呕吐物等样品中检出致痉挛性杀鼠剂;
  以上三项均符合可确诊。
  b)诊断分级:
  (1) 轻度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可有肌颤或局灶性癫痫样发作;
  (2)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
  癫痫样大发作;精神病样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3) 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
  癫痫持续状态;脏器功能衰竭。
  7.2 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患者核实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科室进一步救治。轻度中毒患者可在观察病房留观,中度中毒患者可送往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立即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
  a)清除体内毒物
  (1)催吐:对于神志清晰、经口中毒不足24小时者,均应立即催吐。
  (2)洗胃:对经口中毒不足24小时的患者均要进行洗胃。洗胃时使用清水即可,每次洗胃液量为300~500毫升,直到洗出液澄清。中、重度中毒的患者洗胃后要保留洗胃管,以备反复洗胃和灌入活性炭。
  (3)活性炭:轻度中毒患者洗胃后立即给予活性炭1次,中、重度中毒患者在洗胃后最初24小时内,每6~8小时使用活性炭1次,24小时后仍可使用。使用剂量:成人每次50克,儿童每次1g/kg,配成8~10%混悬液经洗胃管灌入。
  (4)血液净化: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中毒一般选用血液透析治疗,毒鼠强中毒需使用血液灌流进行治疗。中、重度中毒患者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应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癫痫症状得到控制。
  b)镇静止痉药
  (1)苯巴比妥钠:为基础用药,可与其他镇静止痉药物合用。轻度中毒,每次0.1g,每8小时1次,肌内注射;中、重度中毒,每次0.1~0.2g,每6~8小时1次,肌内注射。儿童每次2mg/kg。抽搐停止后减量使用3~7天。
  (2)地西泮: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成人每次10~20mg,儿童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注射速度成人不大于5mg/min,儿童不大于2 mg/min。必要时可重复静脉注射,二次间隔15分钟以上。不宜加入液体中维持静脉滴注。
  (3)其他:癫痫持续状态超过30分钟,连续两次使用地西泮,抽搐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应及时使用静脉麻醉剂(如硫喷妥钠)或骨骼肌松弛剂(如罗库溴铵)。
  c)特效解毒药物
  (1)乙酰胺: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中毒的特效解毒剂,需早期、足量应用。轻、中度中毒患者每次2.5~5.0g,肌内注射,每日2~4次,连用5~7日;重度中毒患者一次可给予5.0~10.0g。
  (2)维生素B6:为鼠立死中毒的特效解毒剂,,需早期、足量应用。首先以维生素B61.0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然后1.0~5.0g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直至抽搐得到控制。每日总用量不宜超过10.0g。
  d)对症支持治疗
  密切监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8 接触者和中毒患者的医学观察


  所有可疑毒物摄入者虽无客观症状、体征,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并进行院内医学观察48小时。注意是否出现抽搐,意识及呼吸的改变。

9 卫生学评价


  中毒事件现场在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物品后,应当再次对现场中相关物品进行采样,并送相关实验室检测,致痉挛性杀鼠剂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开放启用现场。
  对中毒患者开展定期医学随访观察。(医疗随访方案见附件5)

10 应急反应的终止


  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
  a)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
  b)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

  附件1:
正确使用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

  1.1 当发生以反复发作的全身强直性抽搐为主要表现的群发性事件,且病例集中在数小时内出现时应高度怀疑为此类中毒事件。
  1.2 因自杀、误用、滥用、投毒等原因经口摄入鼠药或被污染的食物、饮水等而造成的食源性中毒事件占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绝大多数,但也有经呼吸道吸入或破损皮肤粘膜吸收造成中毒,以及由于食用了因该类杀鼠剂中毒的动物或在该类杀鼠剂污染环境下生长的植物而造成中毒的报道。
  1.3 致痉挛性杀鼠剂均被国家禁止使用或未批准登记使用,私自制造、买卖、运输、储存该类剧毒物质为违法犯罪行为,在处理此类中毒事件时要注意及时与公安部门沟通。
  1.4 疑似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病例为以反复发作的全身强直性抽搐为主要症状,但尚进行毒物检测的病例。
  1.5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的最终确认必须有国家认定的实验室毒物鉴定结果支持。对于出现死亡病例,或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发生在特殊场合和人群的此类事件必须有两家同时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实验室相同结果的检测报告才可确认。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不能作为确认依据。
  1.6 呕吐物和血液等生物样品应同时对多个中毒患者进行采集,食品样品应在不同部位或搅拌均匀后采集。考虑为氟乙酰胺中毒时,不能留取尿液作为样品;除毒鼠强外,其他毒物中毒应留取中毒发生后24小时内的患者生物样品。
  1.7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患者的潜伏期可以有很大差异,初次检伤后要对在现场急救点观察的中毒患者定期复检。
  1.8 现场救治工作中,意识清醒的中毒患者应当立即进行催吐;出现意识障碍的中毒患者应避免催吐,采取以镇静止痉、生命体征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1.9 红标患者有随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可能,应当在癫痫持续状态得到初步控制,并有呼吸支持保证的情况下进行转运。所有负责转运的救护车辆必须有随车医生和护士,并配有气管插管、镇静止痉药物等抢救用品。
  1.10 血液净化和呼吸机在中重度中毒患者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接诊医院必须具备的条件。一些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甚至精神病样表现,有条件的接诊医院可开辟专门区域和人员来安排此类中毒患者。

  附件2:
  封存物品处理方案(略)

  附件3:
致痉挛性杀鼠剂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1 硫酸-变色酸法定性测定毒鼠强(湖南常德防疫站,龙铁军等)

  1.1 适用范围:对食品、血液、尿液等样品中进行毒鼠强定性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
  1.2 原理:毒鼠强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其分解产物中的甲醛在酸性条件下与变色酸发生变色反应,通过颜色变化对毒鼠强进行定性。
  1.3 方法重要参数
  1.3.1 检出限:0.5mg
  1.3.2 干扰:甲醛、黑索金等对其可造成假阳性干扰,酚类可降低其灵敏度。
  1.3.3 全程测定时间:30~60分钟
  1.4 器材与试剂
  酒精灯1个(或电热杯1个)、试管若干、500ml烧杯1个、100ml烧杯2个、玻璃棒1个、滤纸若干
  乙酸乙酯、60%浓硫酸、变色酸显色剂
  1.5 操作步骤
  1.5.1 样品前处理
  由于现场所采集的样品成分复杂,除少数样品,例如市售鼠药或工业原粉,可直接用本方法检测外,其他样品均需进行样品前处理来以去除杂质干扰,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假阳性。
  a) 鼠药和工业原粉 直接取少量(0.1-0.5g)进行检测。
  b) 固体样品(毒饵、米、面、茶叶、盐、呕吐物等) 取固体样品(颗粒大的固体需先研磨碎)2~3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乙酸乙酯(苯或丙酮亦可)10ml,玻璃棒充分搅匀,静置5分钟,将上清液用滤纸过滤,重复上述过程一次,合并上清液至一大试管内,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使提取液完全挥发。注意:不要将已经挥干的试管长时间置于沸水浴中,否则会影响回收率,出现假阴性。
  c) 液体样品(水、酒、饮料、酱油、醋等) 取液体样品5ml放入大试管中,加入乙酸乙酯或苯10ml,充分振荡混匀,静置5分钟,用分液漏斗或滴管分离上清液,重复过程一次,合并上清液至大试管内,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使提取液完全挥发。
  1.5.2 毒鼠强测定
  向经前处理后的样品试管中加入60%的浓硫酸3ml,加塞封口,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取出后向试管中加入2%的变色酸显色剂0.2ml,再将试管加塞封口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取出观察颜色变化。同时取一干净的空试管进行同样操作作为对照。
  1.6 结果判定
  阳性:试管内颜色呈现淡紫色至紫黑色。
  阴性:试管内颜色为淡黄色。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