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淄博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淄博市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

  a) 毒源调查:生产的工艺过程,产生硫化氢的环节和泄露情况,测定现场的硫化氢浓度。
  b)中毒事件情况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企业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当班的班组长、劳动者,救助人员和中毒患者。调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采取的紧急措施。
  3.3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根据中毒患者有臭蛋样气味气体的共同接触史;患者呼出气及衣物可闻及臭蛋样气味,中毒患者猝死或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眼部、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及心脏临床表现;患者所处场所或生产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产生硫化氢,其后空气采样测出硫化氢气体,可确定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
  在现场情况紧急时,只要患者所处场所或生产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产生硫化氢,患者有臭蛋样气味气体的接触史或呼出气及衣物可闻及臭蛋样气味,出现上述眼部、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及心脏临床表现,就可按急性硫化氢中毒初步处理。
  3.4 中毒事件的鉴别诊断
  需注意与一氧化碳、氰和腈类化合物、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脑血管意外等鉴别。
  3.5 提出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
  经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为急性硫化氢中毒后应采样测定硫化氢浓度,应暂时终止工艺过程运转,并继续采用送风措施稀释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所有接触到硫化氢者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作应急体检,并进行至少48h的医学观察。

4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4.1 采样样品的选择
  硫化氢在体内氧化成硫酸盐和硫化硫酸盐,经尿排出,小部分有力硫化氢从肺排出,在体内无蓄积性,因此测定患者的血液对诊断无临床价值。对确定诊断有帮助,应采集中毒者接触的空气样本。
  4.2 样品的采样方法
  在采样点,串联2只各装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连接空气采样器,以0.5L/min流量采样15min空气样品。
  4.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口,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至少可保存5天。
  4.4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检气管法具有简便、快捷、直接等特点,是现场测定硫化氢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在现场几分钟内便可以根据检气管变色柱的长度测出硫化氢的浓度,具体操作见附件2。
  4.5 实验室检测方法
  现场采集的空气样本,在实验室内用硝酸银比色法进行检测,具体方法见附件3。

5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猝死率高,现场救助需注意自身防护,禁止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进入中毒场所救助中毒者,这对于避免发生多人急性硫化氢中毒或发生猝死非常重要;中毒者呼吸停止,抢救时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避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以防止救治者发生中毒。
  5.1 现场检伤分类
  (1)绿标 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 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
  (3)红标 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
  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
  (4)黑标 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
  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5.2 现场医疗救援
  1.轻症患者--绿标
  a)脱去污染衣服,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对症治疗:躁动不安者肌内注射地西泮5mg或苯巴比妥0.1g;咳嗽、气紧者吸氧,用惠菲宁(美敏伪麻碱溶液)10ml,一日三次,无痰剧烈咳嗽可用磷酸可待因15~30mg,一日三次。结膜充血、流泪可用红霉素眼药水和氢化可的松眼药水交替滴眼。
  2.重症患者-黄标
  a)吸氧;
  b)地塞米松1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或加于5%葡萄糖液20~30ml静注;
  c)镇静、止咳等对症治疗;
  d)施普善(脑活素)10-30ml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胞二磷胆碱0.5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
  3.危重症患者-红标
  a)猝死病例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60~80次),并静注肾上腺素1mg、异丙肾素1mg、阿托品1mg、可拉明0.375g、洛贝林3mg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和心脏窦性自主心律恢复为止。
  b)5%碳酸氢钠200ml静滴,纠正酸中毒。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地塞米松20-8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或加5%葡萄糖液20ml静注。
  e)施普善(脑活素)30ml加于5%葡萄糖液250ml静滴,胞二磷胆碱0.75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
  5.3 患者转送
  a)红标患者在中毒现场急救点进行急救处理,心跳呼吸恢复后或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立即转送有HBO治疗条件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医院治疗。
  b)黄标患者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HBO)治疗条件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医院治疗。
  c)绿标患者给予现场救治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治疗和医学观察,在黄标和红标患者转送完毕后,再转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医院治疗。

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

  6.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
  中毒患者送到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接收,急诊科救治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送的医生对中毒患者进行交接后,当即通过向中毒患者或陪患者人员询问病史及体检,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并进行病情的诊断分级(诊断与分级标准见附件4)。
  6.2 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急诊科对所接收的中毒患者核实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后,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轻度中毒患者可在观察室留观,中度中毒患者可送入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立即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具体治疗方案见附件5)

7 卫生学评价


  中毒事件现场工艺过程终止后应立即进行硫化氢气体采样并送相关实验室检查,现场硫化氢经稀释处理后,应再次测定硫化氢浓度,达安全范围人员方可进入,硫化氢泄漏或产生的原因消除后,工艺过程方可重新运转。

8 应急反应的终止


  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硫化氢的产生源或泄漏源已消除,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并且原有中毒患者均得到很好救治并且病情稳定在48小时以上。

  附件1:
正确使用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

  1.1 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多发生于生产事故时职业性接触硫化氢,病员较为集中,发病迅速,后果严重,常在接触后立即发病或接触数分钟、数十分钟发病,生活环境中非职业性接触引起的急性硫化氢中毒相对较少,但发病都很迅速,后果严重,现场的及时救助,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
  1.2 在事故情况下,当时的现场浓度往往无法测定,模拟也较困难,只要是患者所处环境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产生硫化氢,其后测得硫化氢气体,或患者当时在现场闻到臭蛋味,此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首先要考虑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可能性,要按急性硫化氢中毒抢救处理。
  1.3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猝死率高,现场救助需注意自身防护,绝不能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到现场救助中毒者,这对于避免发生多人急性硫化氢中毒或发生猝死非常重要;中毒者呼吸停止,抢救时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避免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以防止救治者发生中毒。
  1.4 红标患者应在现场急救点抢救,待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恢复后进行转运,所有负责转运的救护车必须有随车医生和护士,并配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药物和抢救用品。
  1.5 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中、重度患者的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中、重度中毒的接诊医院必须具备的条件。
  1.6 实验动物证实,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对急性硫化氢中毒有解毒作用,临床上也有报道4-DMAP对急性硫化氢中毒起解毒效果,但资料不多,在急性硫化氢中毒时可试用4-DMAP,以积累经验。

  附件2:
硫化氢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北京市劳动防护研究所研制的绿盾牌硫化氢快速检测管(检气管)及与之配套的手动采样器,即可进行现场硫化氢气体测试。
  使用方法
  a)将手动采样器的手柄向前推进,使筒内空气排空。
  b)将硫化氢检测管两端在切割孔上折断,然后把检测管插入手动采样器进气嘴,使检测管上箭头方向指向手动采样器。
  c)将手柄上的标位红点对准后盖上的定位红线,拉动手柄至100ml档位。到进气时间算一次采样,记住采样次数,采样体积为100ml×n次。
  d)每采定一次复位时,转动手柄15度左右,向前推动手柄,排出筒内空气,以便进行下一次操作。
  e)被测硫化氢与硫化氢检气管内指示粉发生反应,产生变色柱,又变色柱所对应的刻度读出硫化氢浓度数据。

  附件3: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实验室检测方法

1 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GBZ/T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

  1.1 适用范围
  对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定量测定。
  1.2 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褐色硫化银胶体溶液,比色定量。
  1.3 方法重要参数
  1.3.1 测定范围:0.4~4mg/m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4%。
  1.3.2 检出限:为0.4m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53mg/m(3上标)(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
  1.3.3 干扰:硫化物对测定有干扰。
  1.3.4 全程测量时间。
  1.4 器材与试剂
  1.4.1 仪器
  a)多孔玻板吸收管。
  b)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
  c)具塞比色管,10ml。
  1.4.2 试剂
  a)实验用蒸馏水。
  b) 硫酸,l20=1.84g/ml。
  c) 吸收液:溶解2g亚砷酸钠于100ml碳酸铵溶液(5g/L)中,用水稀释至1000ml。
  d)淀粉溶液,10g/L:溶解1g硝酸银于90ml水中,搅匀后,慢慢倒入90ml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煮沸1min;放冷。
  e)硝酸银溶液,10g/L:溶解1g硝酸银于90ml水中,加入10ml硫酸。放置过程中如有沉淀产生,需过滤。
  f)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入煮沸放冷的水中,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0.4g氢氧化钠,加水至刻度。
  标定:准确称取0.1500g碘酸钾(于105℃干燥30min)于250ml碘量瓶中,加100ml水,加热溶解;放冷后,加入3g碘化钾和10ml冰乙酸,生成碘;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直至颜色变成微黄,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褪去。用下列公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浓度:

      m
  C=----------
    0.03567V

  式中C-硫代硫酸钠浓度,mol/L;
  m-碘酸钾的质量,g;
  V-硫代硫酸钠的用量,ml。
  g)标准溶液:取6.0ml硫化硫酸溶液(0.1mol/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相当于0.2mg/ml硫化氢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20.0mg/ml硫化氢标准溶液。
  1.5 分析步骤
  1.5.1 标准曲线配制:取10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1.00硫化氢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2.0、4.0、6.0、8.0、10.0、12.0、14.0、16.0、20.0mg硫化氢标准系列。向各标准管加0.2ml淀粉溶液摇匀;加入1.0ml硝酸银溶液摇匀,放置5min,供比色。
  1.5.2 对照试验:将装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1.5.3 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内壁3次。前后管各取5ml吸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1.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步骤作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对照溶液,用目视比色法与标准系列比色。测得的样品值减去空白对照值后得硫化氢含量(mg)。
  1.5.5 计算
  a)按下列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р
  V0 = V×-------×-------
       273+t  101.3

   V0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b)按下列公式计算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

    2(m1+㎡)
  C = --------
      V0

  C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mg/m(3上标);m1,㎡ 测得前后管样品中硫化氢的含量,µg
V0 标准采样体积,L。

  附件4:
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

1 诊断要点


  a) 有短期内确切的吸入硫化氯的接触史
  (所处环境工艺流程可产生硫化氢,当时闻到臭蛋味或事后测得硫化氢气体)。
  b) 迅速出现眼、呼吸道粘膜刺激和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临床表现,可伴发心肌损害。
  二项均符合可确认。

2 诊断分级


  a) 轻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
  i 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
  ii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b) 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
  i 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ii 急性支气管肺炎。
  c) 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之一者:
  i 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植物状态;
  ii 肺水肿;
  iii 猝死;
  iv 多脏器衰竭。

  附件5:
急性硫化氢中毒治疗方案

  1.迅速将患者救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衣服,吸氧,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预防脑水肿和肺水肿。可用地塞米松10mg加葡萄糖液静滴,每日一次,已发生脑水肿或肺水肿时地塞米松加大至40-80mg,连用3~5天。
  3.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可采用人工呼吸、胸外心胸按压(每分钟60~80次)或开胸心胸按压,并静注肾上腺素1mg,异丙肾素1mg,阿托品1mg,直至心脏自主窦性心律恢复为止。心室颤动者应尽快电击除颤,并应用利多卡因100mg静注,反复停搏或缓慢室性心律应尽快安置人工起搏器;保持呼吸道通畅,5%NaHCO3200ml静滴纠正酸中毒;呼吸、心跳恢复应尽快HBO治疗。
  4.昏迷患者立即送HBO治疗。
  高压氧舱压力为2ATA-2.5ATA,进舱后逐渐升压半小时,吸纯氧一小时,出舱前逐渐减压半小时。每日一次,重者2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1-2疗程。危重病人无HBO治疗条件者可采用换血疗法或自血光量子疗法,换血量一般800nl左右。
  5.对症、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细胞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可选用脑活素(施善普)、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药物。
  6.出现眼部刺激症状时,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交替用抗菌眼药水和可的松眼药水滴眼,睡前涂以红霉素或金霉素眼膏。

  附录5:
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目前依然属于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毒物。1965年国内任引津等报道了31例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病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先后发生多起群体误服甲醇兑酒的非职业急性甲醇中毒事件:穆进军等人报道,1998年1月下旬山西省平鲁、朔州等地区相继发生了因饮用含高浓度甲醇的假酒所致的急性中毒事件,6例患者死亡,295人住院治疗;邓元友报道,2003年12月云南元江县发生特大假酒(甲醇)中毒事件,中毒91例,死亡5例;江朝强报道,2004年5月11日,广州市某区出现五十多人饮用甲醇含量超标散装白酒导致急性甲醇中毒事件,死亡1例。

1 概述

  1.1 理化性质
  甲醇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分子量32.4,沸点64.7摄氏度,爆炸极限6.0%~36.5%,自燃温度240摄氏度。可与水、乙醇、苯、酮、醚和卤代烃类等溶剂混溶。
  1.2 毒性
  急性甲醇毒性在不同动物种属有很大差异,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目动物具有较高毒性。有报道,兔经口摄入甲醇3ml/kg没有观察到毒性反应;而有人口服5ml甲醇导致中毒、口服10ml 40%甲醇导致失明、口服30ml 40%甲醇导致死亡的报道。
  1.3 接触机会
  甲醇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吸收。国内近年来的急性甲醇中毒以摄入含有甲醇假酒的食源性中毒为主;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可以见于甲醇的生产和运输、化工、医药、能源等行业,例如生产甲醛、甲胺、摄影胶片、塑料、杀菌剂、油漆稀料等作业场所甲醇空气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甲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50mg/m(3上标))。由于餐饮业的发展,国内近年来有生产“固体酒精”火锅燃料造成急性甲醇中毒的报道,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以呼吸道吸收途径为主;国内外均有甲醇经过皮肤吸收造成急性中毒的报道。
  1.4 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甲醇中毒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睛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等多脏器损害。
  a)潜伏期 急性甲醇中毒临床上存在明确的潜伏期,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吸收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少数患者可达2~3天。通过口服途径中毒者,潜伏期和摄入剂量有关,有口服纯甲醇后40分钟出现临床症状的报道;同时摄入乙醇,可以使潜伏期延长。
  b)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很少出现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严重者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
  c)眼部症状 视力障碍较早出现,可在口服后1小时或数天后出现,最初表现为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模糊,重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失明。视力障碍出现时间多比全身中毒症状的时间要晚。在中毒的急性期,凡视力减退者多有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急性甲醇中毒病人常有视野的改变,典型的视野改变是致密的旁中心暗点或中心暗点及周边视野向心缩小。周边视野向心缩小多见于中毒的晚期,早期单纯的周边视野向心缩小比较少见。
  急性甲醇中毒的早期眼底改变是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视网膜动脉变细或痉挛,静脉充盈扩张,视网膜可出现水肿,少数可有点状出血或渗出。
  以往认为,急性甲醇中毒的视觉损害主要是因为视网膜病变,近年来的临床及实验病理研究证明,甲醇中毒眼损害位于视神经,而不是视网膜。病理改变有两种类型,即视神经的坏死和视神经的脱髓鞘病变。
  d)代谢性酸中毒 程度较轻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是在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时被发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以出现头痛、嗜睡、意识障碍、呼吸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e)其他 吸入高浓度甲醇可以引起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中毒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腹痛;部分患者合并有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和心电图改变。

2 监测与预警


  卫生、商检部门要对散装白酒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定期卫生检验管理(国家《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2757-81中规定:以谷物为原料者甲醇≤0.04克/100毫升;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者甲醇≤0.12克/100毫升),防止把甲醇及非饮用酒精当作饮料或掺入饮用酒类出售。
  卫生监督机构、工商管理机构和质量监督机构一旦发现有甲醇超标商品存在,应立即相互通报,同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当发现有甲醇超标商品已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时,则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报告给当地行政机构,采取封存控制措施,追缴售出的商品,随访有关人员健康状况。
  职业病防治机构应当对中毒信息报告中的甲醇中毒信息及时分析,如2例以上急性甲醇中毒信息报告,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到5例以上急性甲醇中毒的紧急信息报告后,须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
  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2小时)接诊2例以上疑似急性甲醇中毒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红色预警)。

3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3.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调查人员进入甲醇生产、储存现场调查时,如果怀疑或确认现场甲醇空气浓度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必须穿戴防护服,达到C级以上防护标准。
  在怀疑饮料、酒类制品甲醇含量超过卫生标准时,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饮料、酒类制品样品,不必针对甲醇穿戴防护装备。
  医疗救护人员在甲醇生产、储存现场救护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患者时,必须穿戴防护服,达到C级以上防护标准。医疗救护人员在救治饮料、酒类制品甲醇消化道急性中毒患者时,不必针对甲醇穿戴防护装备,但是应当避免皮肤污染。
  3.2 现场调查的内容
  a).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针对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事件,调查对象包括涉及甲醇的生产、运输、储存流程以及相关场所的甲醇空气浓度、防护设施状况、人员接触状况等内容。针对生活性急性甲醇中毒事件,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各个环节,测定食品中甲醇含量,调查甲醇含量超标食品的销售地域范围和购买人数及数量等。
  b)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患者、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生产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餐饮业服务员等)。调查内容包括进食时间、进食物质、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食品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c)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  如某一地区接连出现此类事件,则调查内容还应包括同一地区是否同时销售来源相同的可疑食品、饮品,是否存在过集体共同进餐的场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采样,例如食品、饮品和人体生物样品的甲醇含量测定等。
  3.3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a)所有中毒患者有甲醇共同接触史;
  b)中毒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睛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临床表现;
  c)在怀疑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时,现场甲醇空气浓度在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明显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在怀疑生活性急性甲醇中毒时,血液和食品等样品在的在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检测,检出超出卫生标准或安全标准含量的甲醇。
  三项均符合可以确认为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关于急性甲醇中毒的参考诊断分级标准,见附件2。
  3.4 急性甲醇中毒事件的鉴别诊断
  急性甲醇中毒需要与急性胃肠炎﹑急性异丙醇中毒、急性氯甲烷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群体性癔病等鉴别,鉴别要点见附件3。
  3.5 提出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
  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为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处理中毒事件领导机构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和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患者呕吐物、血液和其他救治患者的医疗废弃物的建议;所有直接接触者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进行至少48小时医学观察。

4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4.1 采集样品的选择
  作业现场空气样品、可能导致中毒的饮料、酒类和中毒患者的血液是首选采集的样品。另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初步确定现场应采集的食品样品种类。
  4.2 样品的采集方法
  a) 气体样品 空气样品的采集包括注射器采样,采样量100ml;硅胶管采样,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体积。
  b)液体样品(酒类或饮料) 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采样量>20ml;
  c) 血液样品 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1ml。
  4.3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所有实验室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3个月,准备实验室复核。
  4.4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从预防急性甲醇中毒发生的需要,可以利用甲醇速测盒(方法编号CDC/SB108)对酒类产品中甲醇含量进行经常性卫生检测,具体方法见附件4。
  在发生可疑急性甲醇中毒事件时,利用酒醇速测仪检测现场饮过的酒类中甲醇含量,是急性甲醇中毒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具体方法见附件5。
  4.5 实验室检测方法
  血液中甲醇含量测定,不仅对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参数,可以选择顶空气相色谱法或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液中甲醇的含量,具体方法见附件6。
  作业现场甲醇空气浓度测定,有助于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具体方法见附件7、8。

5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援


  现场医疗救援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且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开展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5.1 现场检伤分类
  (1)绿标 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 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紫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咯痰;脉搏大于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 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
  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紫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大于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小于50次/分或大于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大于2秒。
  (4)黑标 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
  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5.2 现场医疗救援
  a) 对于职业中毒患者,应当立即将其移出生产作业环境,有皮肤污染者尽快除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b) 对于经消化道中毒患者,立即进行催吐,有条件时及早洗胃,并给予活性炭(成人用量为50-100g,儿童用量为1g/kg,配成15%混悬液)口服。有皮肤污染者尽快除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
  c) 以无菌纱布敷料或眼罩覆盖双眼,予以避光保护。
  d) 轻症患者-绿标 对于成年患者,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儿童用量见附录9。
  e) 重症患者--黄标 尽快开放静脉通路,对于成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5%碳酸氢钠溶液150~200ml静脉输注;儿童用量见附录9。
  f) 危重症患者-红标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实施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尽快开放静脉通路,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成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30mg,5%碳酸氢钠溶液200ml静脉输注,儿童用量见附件9。
  5.3 患者的转运
  a) 红标患者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进行急救处理,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优先转运至有条件进行血液净化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b) 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运至有条件进行血液净化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c) 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初步急救措施后,首先在中毒现场急救点进行医学观察,一旦红标和黄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及时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6 医院内的医疗救援

  6.1 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和进行诊断分级
  中毒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接收,负责医生与救护车负责转运的医生进行中毒患者交接。交接完毕后,负责医生应当立即通过向中毒患者或陪同人员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核实中毒患者的诊断,并进行病情的诊断分级。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往不同科室进一步救治。轻度中毒患者可在观察病房留观,中度中毒患者可送往普通病房住院治疗,重度中毒患者立即送至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
  6.2 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a) 确认甲醇吸收被终止 口服中毒者彻底洗胃;皮肤污染者进行洗消。
  b) 解毒剂治疗 目前认为,甲醇造成的人体损害,尤其是视神经损害,主要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所致。以往国内外多采用静脉输入10%乙醇溶液治疗甲醇中毒,其机理是乙醇可以同甲醇竞争醇脱氢酶,减少甲醇代谢速率。但乙醇溶液治疗甲醇中毒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是计算、监测方法比较复杂,不利于多名患者同时救治需要,其次如果是饮用假酒造成甲醇中毒者,治疗前患者摄入乙醇量很难估计,其中可能存在长期酗酒者,有可能不适合乙醇疗法,而且乙醇过量可能引发精神症状或其他损伤。
  对于甲醇急性中毒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叶酸,每日30~45mg,分2~3次肌肉注射。叶酸能够促进体内甲酸氧化为二氧化碳。
  1997年在美国批准使用甲吡唑(fomepizole, Antizol)治疗乙二醇和甲醇中毒,1999年在英国获准临床应用。甲吡唑通过抑制乙醇脱氢酶阻止乙二醇和甲醇代谢成相应的毒性代谢物。国外有报道甲吡唑首次剂量为10mg/kg,缓慢静脉注射,以后每12小时重复使用,剂量减少30%~50%。目前国内药品市场尚未见到有甲吡唑供应,且该药品价格昂贵。
  c) 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是急性甲醇中毒时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以下指征提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1)口服甲醇>30ml,或血液甲醇浓度>30~50mg/dl;2)出现代谢性酸中毒;3)出现视力障碍;4)出现意识障碍;5)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由于甲醇急性中毒可以导致不可逆性失明,甚至导致死亡,血液透析应当尽可能早期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方案见附件10。
  d)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依据患者血气分析和临床表现确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以后,使用5%碳酸氢钠予以纠正。
  e)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急性甲醇中毒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神经损伤程度。有作者推荐使用地塞米松10~20mg/天,有的作者针对可能出现的视神经损伤,主张给予甲基强地松龙1000mg/天进行“冲击治疗”,2~3天后减量。
  f) 高压氧治疗 有作者主张使用高压氧治疗急性甲醇中毒,认为可以有效缓解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神经损伤。
g) 对症支持治疗 静脉补液维持热量、水和电解质平衡;以纱布或眼罩遮盖双眼,避免光线刺激;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状态和意识状况,给予相应治疗。

7 卫生学评价

  7.1 发生群体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参照以下原则对事件进行评估:
  a) 特别重大急性甲醇中毒事件(Ⅰ级):一次事件出现急性中毒病例100人以上,或者死亡病例10人以上,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
  b) 重大急性甲醇中毒事件(Ⅱ级):一次事件出现急性中毒病例50~99人或者死亡病例5-9人的甲醇急性中毒事件。
  c) 较大急性甲醇中毒事件(Ⅲ级):一次事件出现急性中毒病例10-49人或者死亡病例1-4人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
  d) 一般急性甲醇中毒事件(Ⅳ级):一次事件出现急性中毒病例9人以下,但无死亡病例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
  7.2 急性甲醇中毒现场卫生学评价
  a) 发生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生产企业,要求确定发生急性中毒的原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了有效的改进、防护措施;经过卫生监督机构和(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生产现场甲醇空气浓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确保作业人员职业安全前提下,方可重新恢复生产。
  b) 对造成群体性急性甲醇中毒的餐饮业、商业企业和其他责任主体,要配合卫生监督、工商管理和质量监督机构调查、确定毒物来源,确定有毒食品市场分布范围和销售情况,采取立即封存、招回措施。配合调查群体性急性甲醇中毒的发病和患者预后情况,承担相应责任,制定、落实防范措施,经卫生监督、工商管理部门确认其恢复营业的资质。
  7.3 急性甲醇中毒患者治疗后的健康状况评价
  a) 治愈:经过系统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由于急性甲醇中毒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健康状况基本恢复到中毒前水平。
  b) 好转:经过系统治疗后急性甲醇中毒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存留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建议每月临床随诊1次,中毒后6个月视力、视野损伤不能恢复者,视为出现后遗症。
  c) 后遗症:急性甲醇中毒是否遗留器质性后遗症,与中毒严重程度、就医时机、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身体基础状况等因素有关,经过系统治疗以后依然存在的主要后遗症涉及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和双目失明。

8 应急反应的终止


  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条件为中毒食品和其他可疑毒物已经完全收缴和销毁,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以上。

  附件1:
正确使用急性甲醇中毒事件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说明

  1.当发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睛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群体性中毒事件,且病例集中在数小时~数日内出现时,应高度怀疑为急性甲醇中毒事件。
  2.急性甲醇中毒事件目前以饮用甲醇含量超标假酒的食源性中毒事件为主,但是也有经呼吸道吸入或皮肤粘膜吸收造成的职业中毒和意外中毒事件发生。
  3.甲醇和工业酒精被国家禁止用于生产、勾兑酒类饮品,私自制造、买卖、运输、储存该类假酒为违法犯罪行为,在处理此类中毒事件时要注意及时与公安部门沟通。
  4.急性甲醇中毒事件的最终确认必须有国家认定的实验室毒物鉴定结果支持。对于出现死亡病例,或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发生在特殊场合和人群的此类事件必须有两家同时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实验室相同结果的检测报告才可确认。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不能完全作为确认依据。
  5.血液等生物样品应同时对多个中毒患者进行采集,食品样品应搅拌均匀后采集。留取血液等样品,应尽可能留取中毒后24小时内的生物样品。
  6.急性甲醇中毒患者的潜伏期可以有很大差异,初次检伤后要对可能有毒物接触的其他人员定期复检。
  7.现场救治时,意识清醒者,如摄入甲醇时间在4小时之内,应尝试进行催吐,催吐时间距离摄入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出现意识障碍者应避免催吐,争取及早采取洗胃等治疗措施。
  8. 血液透析和重症监护病房在中、重度中毒患者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接诊医院必须具备的条件。

  附件2:
急性甲醇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

1 诊断要点

  1.1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大剂量)甲醇病史;
  1.2 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睛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等为主的临床表现;
  1.3 空气、食品中甲醇超过卫生标准,血液中检测到甲醇;
  三项均符合可确诊。

2 诊断分级

  2.1 观察对象
  2.2 接触甲醇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和眼、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并于脱离接触后短时间内恢复者。
  2.3 轻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1)轻度意识障碍;
  (2)视乳头充血、视乳头视网膜水肿或视野检查有中心或旁中心暗点;
  (3)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2.4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1)重度意识障碍;
  (2)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或视神经萎缩;
  (3)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附件3:
  甲醇中毒事件鉴别要点

 

危害因素接触

实验室检测

主要临床表现

甲醇中毒

甲醇

空气样品甲醇超标

饮品甲醇超标

血液中测出甲醇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道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

视神经损伤

肝脏、肾脏等系统损伤

异丙醇中毒

异丙醇

血液检出异丙醇

尿液丙酮阳性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道症状

肝脏、肾脏等系统损伤

氯甲烷中毒

氯甲烷

尿液甲酸盐阳性

尿液丙酮阳性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

偶见肾脏损伤

急性胃肠炎

不洁食品

食品致病菌污染

消化道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酮症

(-)

血糖增高

尿糖阳性

尿酮体阳性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

休克

群体性癔症

可能经历性质、程度未确定的公共事件

缺乏规律性实验室指标异常

症状涉及面分散,无法以客观存在的病理基础解释。

症状的发生、发展存在相互暗示性。



  附件4:
甲醇速测盒检测酒类产品甲醇含量(方法编号CDC/SB108)

1 操作方法(非专业人员操作时,注意戴上眼镜和口罩)


  取离心管插入包装盒上的圆孔中,用盒内附带的滴管取酒样6滴于离心管中,各加入5滴A试剂,放置5分钟后,加入4滴B试剂,盖盖后上下振摇20次以上使溶液充分混匀,打开盖子,等溶液完全褪色,加入两滴C试剂或,再加入15滴D试剂(强酸试剂,小心操作),观察管内颜色变化,3分钟后与对照图谱对比判断酒样中甲醇百分含量。

2 结果判定


  以粮食为原料的蒸馏酒或酒精勾兑的白酒大于0.04g时为超出国家标准,不能饮用。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蒸馏酒大于0.12g时为超出国家标准,不能饮用。样品不超标时,不需要用无甲醇的酒样对照液作对比实验。样品超标时,要用酒样对照液作对比实验并进一步证实,并送实验室精确定量。

3 说明

  3.1 D试剂为优级纯硫酸溶液,应小心操作,切勿溅入眼中,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清水冲洗。D试剂用后储藏前最好用卫生纸将瓶盖外部的试剂擦净以便于下次使用。
  3.2 在认定样品甲醇精确含量时,请用国家标准方法复检。
  3.3 在离心管没有发乌的情况下,清洗甩干后可重复使用。塑料吸管清洗甩干后亦可重复使用。
  3.4 试剂应远离儿童触摸到的地方常温保存,有效期一年,生产日期见包装处。

4 配置


  酒醇速测仪1台,三梯度酒精度剂1套,温度计1支,一次性吸管20支,100ml量筒2个,擦镜纸1本,仪器校准螺丝刀1把,说明书1份,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度乙醇对照液各100ml。乙醇对照液可反复使用。
  速测盒配置:A、B、C、D试剂和无甲醇的酒样对照液各1瓶,塑料吸管、离心管各20支,塑料手套10只。

  附件5:
酒醇速测仪检测酒类甲醇含量(方法编号CDC/SB107)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蒸馏酒(又称白酒或烧酒)中甲醇急性中毒剂量的快速测定。既适用于80度以下蒸馏酒或配制酒中甲醇含量超过1%(0%~60%范围内)时的快速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

2 原理:


  在20℃时,水的折光率为1.3330,随着水中乙醇浓度的增加其折光率有规律的上升,当甲醇存在时,折光率会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降值与甲醇的含量成正比。按照这一现象而设计制造出的酒醇含量速测仪,可快速显示出样品中酒醇的含量。当这一含量与酒精度计测定出的酒醇含量出现差异时,其差值即为甲醇的含量。在20℃时,可直接定量,在非20℃时,采用酒精度-浓度换算表和选取与样品相当浓度的乙醇对照液进行对比定量。
  毒鼠强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其分解产物中的甲醛在酸性条件下与变色酸发生变色反应,通过颜色变化对毒鼠强进行定性。

3 方法重要参数

  3.1 检出限:1%。
  3.2 全程测定时间:约10分钟。

4 器材与试剂


  酒醇速测仪1台、试管若干、擦镜纸若干、滴管、酒精度计、100ml量筒1个
  蒸馏水或纯净水、无水乙醇。

5 操作步骤

  5.1 在环境温度20℃时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
  5.1.1 掀开盖板,用擦镜纸小心擦净棱镜表面,在棱镜上滴放5-7滴蒸馏水或纯净水,徐徐合上盖板,使试液遍布棱镜表面(不应有气泡存在,但也不能用手压盖板)。
  5.1.2 受持镜筒部位(不要接触棱镜座)。将盖板对向光源或明亮处,将眼睛对准目镜,转动视度调节圈,使视场的分界线清晰可见。
  5.1.3 用螺丝刀拧动仪器上的校准螺丝,调节仪器使视场中的明暗分界线对正刻线0%处,掀开盖板,用擦镜纸擦干棱镜。
  5.1.4 取酒样5-7滴放在检测棱镜面上,徐徐合上盖板,以下操作与1.5.1.2相同。视场明暗分界线处所示读书,即为乙醇含量%。重复操作几次,使读数稳定。
  5.1.5 用酒精度计(读数精确到1%的玻璃浮计)测定样品中的酒精度(醇含量)%,即取一个洁净的100ml的量筒或透明的管筒,慢慢的倒进酒样到容器的三分之二处,等液体无气泡时,慢慢地倒入酒精度计(酒精度计不得与容器壁、底接触),用手轻轻按酒精度计上方,使酒精度计在所测刻线上三个分度内移动,稳定后读取弯月面下酒精度示值。
  5.1.6 结果计算
  甲醇含量(%)=酒精度计测出的醇含量(%)-酒醇速测仪测出的醇含量(%)
  5.2 在环境温度非20℃时操作方法及结果计算
  首先用玻璃浮计测试样品的酒精度数,再用玻璃扶计测试选取一个与样品酒精度数相等的乙醇对照溶液,然后用酒醇速测仪分别测试样品和对照的醇含量,如果二者在酒醇速测仪上的读数出现差值(2%以上),其差值即为甲醇的百分含量。当用玻璃浮计测试没能选取到一个与样品酒精度相等的乙醇溶液时,可以选取一个高于或低于样品1度以内的乙醇对照溶液。在读取酒醇速测仪的结果注意减去或加上1%。

6 注意事项

  6.1 在仪器视场分界线中,有时会出现蓝色和绿色两条分界线,应以蓝色分界线为准。
  6.2 乙醇对照液的配制:将无水乙醇放置在20℃环境温度中,并使其液体与环境温度达到一致,取一定量的无水乙醇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或纯净水到刻度,新配制的乙醇对照液(尤其是高浓度对照液)化学结构不够稳定,溶液放置一周后可达到稳定状态。

7 仪器维护


  轻拿轻放,精心保养。“酒醇仪”严禁用水冲洗,以防潮气进入仪器内部。严禁用锐物刮擦光学零件,以防划伤棱镜。日常应放置在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环境中以防发生改变或产生雾状物。

  附件6:
血、尿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
正丁醇、异戊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方法
(GA/T105-1995)

1 顶空气相色谱法

  1.1 适用范围:适用于低级醇类、醇性饮料中毒或中毒死亡者的血液和尿液中乙醇对血液、尿液样品中进行乙醇、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正丁醇、异戊醇的定性分析及乙醇、甲醇、正丙醇的定量分析。
  1.2 原理:本法利用醇类的易挥发性,以叔丁醇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醇类标准品比较,以保留时间定性;用内表法以醇类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
  1.3 器材与试剂
  气相色谱仪(配置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样品瓶(7ml青霉素瓶)
  硅橡胶垫;聚四氟乙烯薄膜;铝帽;密封钳;注射器(1ml );
  硫酸铵;甲醇标准溶液;叔丁醇
  1.4 操作步骤
  1.4.1 色谱条件
  a) 色谱柱:(1)5%CARBOWAX20M Carbopack(80-120目)2mm×2m玻璃柱
  (2)Porapak S(80~100目)2mm×2m玻璃柱
  b) 柱温: 柱(1)程序升温:始温70℃,速率5℃/min,终点170℃(5min)
  柱(2)程序升温:始温100℃,速率15℃/min,终点200℃(10min)
  c)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  d)
  d) 检测室温:230℃
  e) 汽化室温:210℃
  f) 载气(N2):流速20-35ml/min
  1.4.2 定性分析
  1.4.2.1 样品制备
  取待测全血(或尿液)1ml加入样品瓶中,加100ul(2mg/ml)叔丁醇内标液,约1克硫酸铵,瓶口覆盖氟乙烯薄膜,硅橡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置60℃水浴中加热15-20min。
  同时取空白全血(或尿液)两份,其中一份添加内标溶液100ul 和乙醇标准使用液20ul(20ug),按上述程序平行操作以进行空白对照和已知对照分析。
  1.4.2.2 进样
  用1ml注射器分别吸取检材、空白对照和已知对照瓶内液面上的气体约0.5ml,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每个试样进样2~3次,并注入醇类标准溶液。
  1.4.2.3 记录与计算
  分别记录各试样中内标物,醇类标准品和可疑醇峰的保留时间,填入GC定性分析结果中,计算它们的保留时间平均值,并以内标物的保留时间为1,计算醇的相对保留时间值。
  1.5 定量分析
  1.5.1 样品制备
  精密吸取待测全血(或尿液)0.5ml两份,分别加入样品瓶内,加100ul(2mg/ml)叔丁醇内标液,按1.5.2.1密封瓶口后,混匀,置60℃水浴中加热15-20min。
  另取空白全血(或尿液)两份,根据检材中醇含量的多少,添加乙醇(或甲醇、正丙醇)标准使用液20ug-2mg,内标液100ul(200ug)按上述方法平行操作。
  1.5.2 检测
  按1.5项中所述操作进行。
  1.5.3 记录与计算
  1.5.3.1 记录检材及空白添加标准品中乙醇(或甲醇、正丙醇)及内标物峰面积值,填入GC定量分析记录表中,并算出各检材乙醇(或甲醇、正丙醇)及内标物的平均峰面积值。
  1.5.3.2 计算相对校对因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