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实施细则》(2001年修订)的通知[失效]

  产品检验单位在收到样品后45个工作日内,根据产品检验标准完成检验工作,并将检验报告寄出。
  5.4 异常情况处理
  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企业有弄虚作假行为时,经确认情节严重的,检查组长有权决定停止检查,并将结果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5 申证企业的生产条件现场检查或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自接到书面说明之日起允许进行不超过6个月时限的整改。整改后企业应提交整改后的情况报告和复查申请。经复查仍不合格的,取消其申请资格并注销其相应的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

6 检查人员和产品检验单位的纪律与工作原则

  6.1 检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检查人员工作纪律》(见相应附件),违反者要严肃处理对检查人员的遵纪情况,企业应及时回复《检查员现场检查遵纪情况反馈表》(见相应附表)。
  6.2 产品检验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产品检验单位工作原则》(见相应附件),违反者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7 检查评定的项目和内容



┌───┬──┬──────────────────┬────┬───┬───┐
│ 项目 │条款│      检查内容与要求      │现场简要│标准分│合格分│
│   │  │                  │检查记录│   │   │
│   │  │                  │和评分系│   │   │
│   │  │                  │ 数确定 │   │   │
├───┼──┼──────────────────┼────┼───┼───┤
│ 1  │  │                  │    │[150] │[120] │
├───┼──┼──────────────────┼────┼───┼───┤
│ 质 │1.1 │1.企业应按YY0033、GB/T19001和YY/T02│    │ 5  │   │
│ 量 │ 体 │87标准要求编制阐明其质量方针并描述其│    │   │   │
│ 管 │ 系 │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        │    │ 10  │   │
│ 理 │ 文 │2.质量体系要素至少应包括:管理职责 │    │   │   │
│ 方 │ 件 │、质量体系、合同评审、文件和资料控制│    │   │   │
│ 式 │  │、采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过程控制│    │   │   │
│   │  │、检验和试验、检验和试验设备、检验和│    │   │   │
│   │  │试验状态、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    │   │   │
│   │  │措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质 │    │ 10  │   │
│   │  │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培训、服│    │   │   │
│   │  │务。应按上述要素要求建立程序文件。 │    │   │   │
│   │  │3.应根据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相应的能 │    │   │   │
│   │  │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控制的文件和规│    │   │   │
│   │  │定,并形成记录。          │    │   │   │
│   ├──┼──────────────────┼────┼───┼───┤
│   │1.2 │1.质量手册应清楚地描述企业质量体系 │    │ 5  │   │
│   │ 质 │,阐明由企业最高管理者以文件形式颁发│    │   │   │
│   │ 量 │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对顾客的质量承│    │   │   │
│   │ 手 │诺。                │    │ 5  │   │
│   │ 册 │2.各级人员都能理解和贯彻质量方针。 │    │ 5  │   │
│   │  │3.质量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在相关 │    │   │   │
│   │  │职能和层次上得到分解落实。     │    │ 5  │   │
│   │  │4.质量手册的评审、修改和控制应制订 │    │   │   │
│   │  │程序文件,并按规定进行,做好记录。 │    │   │   │
│   ├──┼──────────────────┼────┼───┼───┤
│   │1.3 │1.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文件,对与质量 │    │ 5  │   │
│   │ 文 │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包括质量体系文│    │   │   │
│   │ 件 │件、产品质量文件、有关的外部文件和资│    │   │   │
│   │ 的 │料等)进行控制。          │    │ 5  │   │
│   │ 控 │2.文件应按规定进行批准、发布、更改 │    │ 5  │   │
│   │ 制 │、废止和保存。           │    │ 5  │   │
│   │  │3.按规定受控的文件应有受控状态标识 │    │   │   │
│   │  │。                 │    │ 5  │   │
│   │  │4.发布、使用的文件为批准的有效版本 │    │   │   │
│   │  │,已作废的文件除留档外,不得在工作现│    │ 5  │   │
│   │  │场出现。              │    │   │   │
│   │  │5.文件的更改应及时、准确,并应由该 │    │   │   │
│   │  │文件的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     │    │   │   │
│   │  │6.应制定质量记录的管理规定(规定至 │    │   │   │
│   │  │少应包含记录分类、汇总、保管、保存期│    │   │   │
│   │  │限等内容)。            │    │   │   │
│   ├──┼──────────────────┼────┼───┼───┤
│   │1.4 │1.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在厂级管理层中指 │    │ 5  │   │
│   │ 组 │定一名成员为管理者代表,并书面明确其│    │   │   │
│   │ 织 │职责和权限。            │    │ 5  │   │
│   │ 机 │2.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 │    │   │   │
│   │ 构 │证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应有书面文件规定│    │   │   │
│   │  │其职责,包括:企业领导层人员职责与权│    │   │   │
│   │  │限;各职能部门职责与权限;检验、验证│    │   │   │
│   │  │人员职责与权限;各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    │   │   │
│   │  │与权限;组织机构图。        │    │   │   │
│   ├──┼──────────────────┼────┼───┼───┤
│   │1.5 │企业应配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各类人│    │   │   │
│   │ 人 │员,并按程序文件进行培训。     │    │   │   │
│   │ 员 │1.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熟悉国家有关医疗 │    │ 5  │   │
│   │ 和 │器械法律、法规,熟悉产品生产技术,对│    │   │   │
│   │ 培 │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    │ 5  │   │
│   │ 训 │2.从事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部门负 │    │   │   │
│   │  │责人应具有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学历│    │   │   │
│   │  │,并熟悉本部门业务,有生产、技术和质│    │   │   │
│   │  │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生产管理部门与质量│    │ 10  │   │
│   │  │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    │   │   │
│   │  │3.检验人员须有高中以上学历,实验室 │    │   │   │
│   │  │检验人员并需经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    │记录 │   │
│   │  │门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合格│    │ 项  │   │
│   │  │。                 │    │   │   │
│   │  │4.参与企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的人员均 │    │ 5  │   │
│   │  │应有医疗器械内审员证书,内审员不少于│    │   │   │
│   │  │2人。                │    │ 10  │   │
│   │  │5.关键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应经专业技术 │    │   │   │
│   │  │培训合格方能上岗。         │    │   │   │
│   │  │6.有员工名册、按人员培训的程序文件 │    │   │   │
│   │  │制定的人员培训计划和人员受培训的档案│    │   │   │
│   │  │记录。               │    │   │   │
│   ├──┼──────────────────┼────┼───┼───┤
│   │1.6 │1.管理评审的程序文件。       │    │ 5  │   │
│   │管理│2.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按管理评审程序 │    │ 5  │   │
│   │评审│规定对质量体系进行评审,确保持续的适│    │   │   │
│   │和内│应性和有效性。           │    │ 5  │   │
│   │部质│3.对管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 │    │   │   │
│   │量审│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加以解决。  │    │ 5  │   │
│   │ 核 │4.应有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程序文件, │    │   │   │
│   │  │由有资格的内审员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内│    │ 5  │   │
│   │  │部质量体系审核。          │    │   │   │
│   │  │5.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 │    │ 5  │   │
│   │  │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在跟踪审核活动│    │   │   │
│   │  │中应予验证。            │    │   │   │
│   │  │6.管理评审、内审记录(报告等)应予 │    │   │   │
│   │  │以保存。              │    │   │   │
├───┼──┼──────────────────┼────┼───┼───┤
│ 2  │  │                  │    │[145] │[116] │
├───┼──┼──────────────────┼────┼───┼───┤
│ 生 │2.1 │1.厂区位置应远离空气和污染区;洁净 │    │ 5  │   │
│ 产 │ 厂 │厂房与市政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    │   │   │
│ 环 │ 址 │米。                │    │ 5  │   │
│ 境 │ 厂 │2.厂区内应整洁,无积水、杂草、露天 │    │   │   │
│ 、 │ 区 │垃圾、蚊蝇孳生地,垃圾及废弃物料有指│    │   │   │
│ 设 │  │定的集中堆放地点,并有防扩散措施。 │    │ 5  │   │
│ 施 │  │3.厂区内应尽量减少露土面积;路面平 │    │ 5  │   │
│ 、 │  │整不易起尘。            │    │   │   │
│ 布 │  │4.厂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    │   │   │
│ 局 ├──┼──────────────────┼────┼───┼───┤
│   │2.2 │1.企业应提供洁净区内生产工艺流程图 │审查员审│ 5  │   │
│   │ 生 │和空气调节、配电照明等平/立面图;新 │阅半年的│   │   │
│   │ 产 │建、改建、扩建的洁净区厂房应提供有资│监测记录│   │   │
│   │ 厂 │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      │,并现场│ 10  │   │
│   │ 房 │2.应采用中央空调、集中送风的空气调 │抽查、验│   │   │
│   │  │节净化系统,有管理文件和保养维护记录│证、记录│ 5  │   │
│   │  │。                 │  。  │   │   │
│   │  │3.进入洁净区的管道、送、回风口布局 │    │   │   │
│   │  │合理,水、电、气输送线路与墙体接口处│    │ 5  │   │
│   │  │应可靠密封,照明灯具不得悬吊。   │    │   │   │
│   │  │4.洁净车间安全门向安全疏散方向开启 │    │ 5  │   │
│   │  │,平时密封良好,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能保│    │   │   │
│   │  │证畅通。              │    │   │   │
│   │  │5.洁净车间门口应有有效防止异物进入 │    │ 10  │   │
│   │  │的措施,有玻璃窗的应双层密闭,进入清│    │   │   │
│   │  │洁区前的门厅宽敞、明亮、整洁。   │    │   │   │
│   │  │6.有足够的人员清洁空间,洗衣间的洁 │    │ 5  │   │
│   │  │净度级别不低于三十万级,应有足够的洗│    │   │   │
│   │  │衣、干燥空间并配置消毒设施。    │    │   │   │
│   │  │7.不同洁净度要求的区间出入口处,有 │    │   │   │
│   │  │易于观察的压差表,洁净区各车间应有温│    │记录 │   │
│   │  │、湿度计,压差表、温、湿度计有校验记│    │ 项  │   │
│   │  │录,自然照度差和有夜班的应有应急照明│    │   │   │
│   │  │设施。               │    │ 5  │   │
│   │  │8.洁净区应按本《细则》相应附件的规 │    │   │   │
│   │  │定进行监测,监测项目要有记录并达到要│    │   │   │
│   │  │求。                │    │ 10  │   │
│   │  │9.洁净区内墙、顶棚和地面应平整、光 │    │   │   │
│   │  │滑、无裂缝、无颗粒物脱落、无油(水)│    │ 5  │   │
│   │  │渍,能耐受清洗和消毒,水池、地漏不得│    │   │   │
│   │  │对无菌医疗器具产生污染。      │    │ 5  │   │
│   │  │10.生产区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人流、│    │   │   │
│   │  │物流应分开,洁净区的门应密封良好,并│    │ 5  │   │
│   │  │向洁净度高的方位开启。       │    │ 5  │   │
│   │  │11.操作台(板)应光滑、平整、无缝隙、│    │   │   │
│   │  │不脱落异物,便于清洗、消毒,不可用木│    │   │   │
│   │  │质或油漆台面。           │    │   │   │
│   │  │12.洁净区内应配置空气消毒装置,有平│    │   │   │
│   │  │面布置图、编号和使用记录。     │    │   │   │
│   │  │13.每个洁净间(区)工作人员人均面积│    │   │   │
│   │  │≥4m2。               │    │   │   │
│   │  │14.注、挤塑间送、回风合理,回风不得│    │   │   │
│   │  │再循环使用。            │    │   │   │
│   ├──┼──────────────────┼────┼───┼───┤
│   │2.3 │1.应建立、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的清洁 │    │ 5  │   │
│   │ 人 │程序和管理制度,人员清洁程序合理。 │    │   │   │
│   │ 员 │2.洗手装置(按最大班人数计算)每10 │    │ 5  │   │
│   │ 净 │人设一个,龙头关闭不能用手,如有卫生│    │   │   │
│   │ 化 │间.洁具间、职工休息室不能对洁净区产│    │   │   │
│   │  │生不良影响。            │    │ 5  │   │
│   │  │3.进入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应穿不易脱落 │    │   │   │
│   │  │纤维的防静电工作服(应能阻留人体脱落│    │   │   │
│   │  │物)并戴口罩,非一次性使用口罩、工作 │    │   │   │
│   │  │鞋要规定清洗办法和频次。      │    │   │   │
│   ├──┼──────────────────┼────┼───┼───┤
│   │2.4 │1.应建立、执行物料进出洁净区的清洁 │    │ 10  │   │
│   │物料│程序,有脱外包装室、净化室和双层传递│    │   │   │
│   │净化│窗(或气闸室)。          │    │ 5  │   │
│   │  │2.精洗、烘干工序应在10万级洁净室( │    │   │   │
│   │  │区)内独立的工作间进行。      │    │   │   │
│   ├──┼──────────────────┼────┼───┼───┤
│   │2.5 │1.具有制备达到纯化水要求的设备(需 │    │记录 │   │
│   │ 用 │清洗与药、血液直接接触部件的应制备注│    │ 项  │   │
│   │ 水 │射用水),水的输送管道和贮罐应是不锈│    │   │   │
│   │ 、 │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并定期消毒,制水能力│    │   │   │
│   │ 用 │能满足生产需要。          │    │   │   │
│   │ 气 │2.冷却水应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洁净 │    │ 5  │   │
│   │ 设 │区工位器具应用纯化水清洗,清洗与药(│    │   │   │
│   │ 施 │血)液直接接触部件应用注射用水。  │    │   │   │
│   │  │3.应按控制工艺用水的管理文件和相关 │    │ 5  │   │
│   │  │标准检测并记录:用去离子法制得的纯化│    │   │   │
│   │  │水:电阻率>0.5兆欧·厘米(或电导率 │    │   │   │
│   │  │≤2μs/cm)1次/班。用蒸馏法制得的纯│    │   │   │
│   │  │化水和注射用水:pH、氯化物、铵盐1次/│    │   │   │
│   │  │班检测。全性能检测1次/周。     │    │ 5  │   │
│   │  │4.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气体应经 │    │   │   │
│   │  │过净化处理,与产品使用表面相接触的气│    │   │   │
│   │  │体应进行验证和常规控制。      │    │   │   │
├───┼──┼──────────────────┼────┼───┼───┤
│ 3  │  │                  │    │[70] │[56] │
├───┼──┼──────────────────┼────┼───┼───┤
│ 设 │3.1 │1.洁净区内选用的设备与工装应具有防 │    │ 5  │   │
│ 备 │设备│尘、防污染措施,设备、工装与管道表面│    │   │   │
│ 、 │、 │应光洁、平整、不得有颗粒物质脱落,易│    │   │   │
│ 工 │工装│于清洗和消毒。           │    │ 5  │   │
│ 装 │、 │2.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装 │    │   │   │
│ 、 │工位│及管道表面应清洁卫生、无毒、耐腐蚀、│    │ 5  │   │
│ 工 │器具│无死角,并易于清洗和消毒。     │    │   │   │
│ 位 │技术│3.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清洗剂 │    │   │   │
│ 器 │要求│及在洁净区内通过模具成型后不清洗的零│    │ 5  │   │
│ 具 │  │配件所用的脱模剂,都不得对产品造成污│    │ 10  │   │
│   │  │染。                │    │   │   │
│   │  │4.置独立的模具间(或区域),用于模 │    │   │   │
│   │  │具的维护和存放。          │    │   │   │
│   │  │5.工位器具应易于清洗和消毒,应定期 │    │   │   │
│   │  │使用纯化水在洁净区内清洗,在洁净区内│    │   │   │
│   │  │用于储存的工位器具应无孔带盖且有明显│    │   │   │
│   │  │标识。洁净区与一般生产区使用的工位器│    │   │   │
│   │  │具要严格分开、不得交叉使用。    │    │   │   │
│   ├──┼──────────────────┼────┼───┼───┤
│   │3.2 │1.企业应配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工位 │    │ 10  │   │
│   │设备│器具。               │    │记录 │   │
│   │、 │2.企业应配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生产 │    │ 项  │   │
│   │工装│设备和工艺装备。其中包括:全部注、挤│    │   │   │
│   │、 │、吹塑件的加工设备,注射针、静脉输液│    │   │   │
│   │工位│针生产企业还应具有与生产工艺相适应的│    │   │   │
│   │器具│针管加工设备。           │    │   │   │
│   │配置│                  │    │   │   │
│   ├──┼──────────────────┼────┼───┼───┤
│   │3.3 │1.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实行统一购置、 │    │ 5  │   │
│   │设备│统一安装验收、统一管理、建立台帐。对│    │   │   │
│   │、工│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并应建立档案。  │    │   │   │
│   │装工│2.建立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的检查、维 │    │ 5  │   │
│   │位 │修、保养制度和工位器具管理制度。对生│    │   │   │
│   │器具│产设备的完好状态应有明显标识。   │    │   │   │
│   │管理│3.应编制主要设备的操作规程,明确规 │    │ 5  │   │
│   │、 │定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方法和频次│    │   │   │
│   │  │。                 │    │ 5  │   │
│   │  │4.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操作人员、维 │    │   │   │
│   │  │修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特殊环境下│    │   │   │
│   │  │工作的灭菌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应持│    │ 5  │   │
│   │  │证上岗。              │    │   │   │
│   │  │5.应做好主要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检查、 │    │ 5  │   │
│   │  │维修、保养、验证,并做好记录。   │    │   │   │
│   │  │6.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位器具的技 │    │   │   │
│   │  │术指标应符合洁净环境控制和工艺文件的│    │   │   │
│   │  │要求。               │    │   │   │
├───┼──┼──────────────────┼────┼───┼───┤
│ 4  │  │                  │    │[60] │[48] │
├───┼──┼──────────────────┼────┼───┼───┤
│ 采 │4.1 │应制订原料、外协件和外购件采购程序文│    │   │   │
│ 购 │ 采 │件和管理文件,以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    │   │   │
│ 与 │ 购 │规定要求。             │    │ 5  │   │
│ 库 │ 文 │1.应编制采购文件,至少包括采购计划 │    │   │   │
│ 房 │ 件 │、采购清单、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书、分 │    │   │   │
│ 管 │  │承包方名录。注:采购清单中若有必须持│    │   │   │
│ 理 │  │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许可证│    │   │   │
│   │  │企业的产品(主要零组件、粒料),应符│    │ 5  │   │
│   │  │合本《细则》规定。         │    │   │   │
│   │  │2.采购合同/技术协议书应明确规定采购│    │   │   │
│   │  │物料的质量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产│    │   │   │
│   │  │品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或技术条件│    │ 5  │   │
│   │  │、检验规程、接收方式及有关技术资料的│    │   │   │
│   │  │名称或其他明确标识的适用版本。   │    │   │   │
│   │  │3.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原材( │    │ 5  │   │
│   │  │辅)料,企业应制定符合产品要求的技术│    │   │   │
│   │  │标准;直接采用分供方企业标准的,应满│    │   │   │
│   │  │足产品标准要求;          │    │   │   │
│   │  │4.应保存有关采购文件,以满足可追溯 │    │   │   │
│   │  │性要求。              │    │   │   │
│   ├──┼──────────────────┼────┼───┼───┤
│   │4.2 │应制定分承包方评价的程序文件。   │    │   │   │
│   │ 分 │1.应根据采购文件的要求,评价和选定 │    │ 5  │   │
│   │ 承 │分承包方,建立并保存合格的分承包方的│    │   │   │
│   │ 包 │质量记录。             │    │记录 │   │
│   │ 方 │2.分承包方评价的内容至少应包括:a. │    │ 项  │   │
│   │ 评 │关键外购、外协件的分承包方是否具有符│    │   │   │
│   │ 价 │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本《细则》规│    │   │   │
│   │  │定要求的证照;b.分承包方的生产条件是│    │   │   │
│   │  │否具备本《细则》规定要求的设备条件和│    │   │   │
│   │  │环境条件;c.分承包方是否具备按产品标│    │   │   │
│   │  │准要求的检测方法和规程进行检测,并保│    │   │   │
│   │  │证产品质量的能力;d.分承包方能够承担│    │ 5  │   │
│   │  │的质量责任或质量保证内容;e.交货能力│    │   │   │
│   │  │。                 │    │   │   │
│   │  │3.分承包方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    │   │   │
│   ├──┼──────────────────┼────┼───┼───┤
│   │4.3 │应制订库房管理(搬运、贮存、包装、防│    │   │   │
│   │ 物 │护和交付)的程序文件,防止产品在使用│    │   │   │
│   │ 料 │前或交付前受到损坏或变质。     │    │   │   │
│   │ 与 │1.有完善的入库验收程序。      │    │ 5  │   │
│   │ 库 │2.有良好的贮存条件(库房清洁、干燥 │    │ 5  │   │
│   │ 房 │、通风良好并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设施│    │   │   │
│   │ 管 │)。                │    │ 10  │   │
│   │ 理 │3.各类物资分类存放(包括同品种但批 │    │   │   │
│   │  │号不同的主要物料),库存货位卡清楚,│    │   │   │
│   │  │待验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应严格分开并│    │ 5  │   │
│   │  │有状态标识。            │    │ 5  │   │
│   │  │4.消防措施完备。          │    │   │   │
│   │  │5.物料和成品发放应有记录,并有专人 │    │   │   │
│   │  │管理库房,帐卡物相符。       │    │   │   │
├───┼──┼──────────────────┼────┼───┼───┤
│ 5  │  │                  │    │[60] │[48] │
├───┼──┼──────────────────┼────┼───┼───┤
│ 技 │5.1 │1.图样审批手续完整、图纸至少应有设 │    │ 5  │   │
│ 术 │产品│计、制图、审核等人员的签署。    │    │   │   │
│ 文 │图样│2.产品图样应有零件明细表、外购、外 │    │ 5  │   │
│ 件 │和技│协件明细表、总装图、所有零件的零件图│    │   │   │
│ 管 │术标│、包装图,并均应有审批手续。    │    │   │   │
│ 理 │ 准 │3.产品图样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名称、 │    │ 10  │   │
│   │  │尺寸和公差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各部门│    │   │   │
│   │  │用图与底图一致,图与物一致。    │    │   │   │
│   │  │4.企业必须具有附件中标准清单所列的 │    │ 5  │   │
│   │  │产品及相关标准。          │    │   │   │
│   ├──┼──────────────────┼────┼───┼───┤
│   │5.2 │1.产品包装标志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    │ 5  │   │
│   │包装│且在产品单、外包装上标明产品注册证号│    │   │   │
│   │、合│。                 │    │ 5  │   │
│   │格 │2.产品单包装标志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    │   │   │
│   │证、│,并按产品标准印制产品使用说明及警示│    │   │   │
│   │使用│说明,能正确指导用户使用,说明书改动│    │   │   │
│   │说明│或扩大使用范围时,应履行有关法规程序│    │   │   │
│   │书 │并经批准。在产品标准中未规定单包装需│    │   │   │
│   │  │印制产品使用说明及警示说明的,应在中│    │ 5  │   │
│   │  │包装内放置使用说明及警示说明。   │    │   │   │
│   │  │3.应制定产品合格证的使用管理办法, │    │   │   │
│   │  │严格收发并记录。合格证至少包含:产品│    │   │   │
│   │  │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和检验人员代│    │   │   │
│   │  │号。                │    │   │   │
│   ├──┼──────────────────┼────┼───┼───┤
│   │5.3 │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图,工艺过程卡│    │   │   │
│   │ 工 │、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守则或作业指│    │   │   │
│   │ 艺 │导书,工装、工位器具明细表。    │    │   │   │
│   │ 文 │1.应有工艺流程图,且流程合理。   │    │ 5  │   │
│   │ 件 │2.应有工艺过程卡,工序齐全、流程合 │    │ 5  │   │
│   │  │理,并有质量控制要求(关键工序必须编│    │   │   │
│   │  │制工艺卡(工序卡)或作业指导书)。 │    │   │   │
│   │  │3.应有工艺守则,应包括:操作前准备 │    │ 5  │   │
│   │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与要求,环境的清理│    │   │   │
│   │  │,岗位责任等。           │    │ 5  │   │
│   │  │4.工装、工位器具明细表(包括:编号 │    │   │   │
│   │  │,名称、数量等)帐物相符。     │    │   │   │
├───┼──┼──────────────────┼────┼───┼───┤
│ 6  │  │                  │    │[180] │[144] │
├───┼──┼──────────────────┼────┼───┼───┤
│ 生 │6.1 │企业应进行生产工艺的全面验证,确定工│    │   │   │
│ 产 │ 工 │艺的可行性。            │    │记录 │   │
│ 过 │ 艺 │1.企业生产产品的全部注、挤、吹塑件 │    │ 项  │   │
│ 程 │ 控 │均应在本厂区内生产;重要零、组件应在│    │   │   │
│ 管 │ 制 │本厂区10万级洁净区内生产(自制或外购│    │   │   │
│ 理 │  │的产品单包装袋在30万级洁净区内生产)│    │   │   │
│   │  │,其中与药(血)液直接接触的零、组件│    │   │   │
│   │  │和保护套的生产、末道精洗、装配、初包│    │   │   │
│   │  │装等工序,必须在本厂区同一建筑体的10│    │ 5  │   │
│   │  │万级洁净区内进行。         │    │   │   │
│   │  │2.产品正式投产前、采用新工艺或工艺 │    │ 10  │   │
│   │  │改变时应进行生产工艺的验证,并有验证│    │   │   │
│   │  │报告(或记录)。          │    │   │   │
│   │  │3.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应设置质量控制 │    │ 5  │   │
│   │  │点,并编制控制点的管理和指导文件(如│    │   │   │
│   │  │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连续的控制│    │ 10  │   │
│   │  │并记录。              │    │   │   │
│   │  │4.产品生产的一般工序应按工艺文件( │    │ 5  │   │
│   │  │如工艺卡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    │   │   │
│   │  │5.接触药(血)液的零、组件,要实现 │    │   │   │
│   │  │均衡生产,产品组装完成后应在24小时内│    │   │   │
│   │  │进行灭菌。             │    │   │   │
│   │  │6.有工艺纪律的检查制度或管理办法并 │    │   │   │
│   │  │对执行工艺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    │   │   │
│   ├──┼──────────────────┼────┼───┼───┤
│   │6.2 │1.有人流、物流进出洁净区程序规定。 │    │ 5  │   │
│   │环境│2.有完善的操作人员卫生守则、洁净工 │    │ 5  │   │
│   │、 │作服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应明确在工│    │   │   │
│   │人员│作时间清理人手汗渍和手表皮脱落的措施│    │   │   │
│   │卫生│。                 │    │ 10  │   │
│   │管理│3.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必须体检合 │    │   │   │
│   │  │格(每年一次)并按规定程序必须穿戴洁│    │ 10  │   │
│   │  │净工作服、帽、鞋、口罩。      │    │   │   │
│   │  │4.洁净室(区)的净化系统、消毒及照 │    │ 5  │   │
│   │  │明等装置应按规定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    │   │   │
│   │  │并进行记录。            │    │   │   │
│   │  │5.洁净室(区)环境在静态检测合格前 │    │   │   │
│   │  │提下,企业应按附件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    │   │   │
│   │  │行动态监测并做好记录。       │    │   │   │
│   ├──┼──────────────────┼────┼───┼───┤
│   │6.3 │1.应制定在生产全过程使用适宜的产品 │    │ 5  │   │
│   │ 标 │标识的管理办法或规定。       │    │   │   │
│   │ 识 │2.产品在形成过程中应有清晰的状态标 │    │ 5  │   │
│   │ 与 │识和可追溯性标识。         │    │   │   │
│   │ 可 │3.产品生产批的划分应符合标准要求, │    │记录 │   │
│   │ 追 │批号的管理应严格按照企业管理文件要求│    │ 项  │   │
│   │ 溯 │。按批号(生产批号或灭菌批号)要能追│    │   │   │
│   │ 性 │溯到:(a)每批产品外购件和原料的批 │    │   │   │
│   │  │号;(b)每批产品生产过程(包括洁净 │    │   │   │
│   │  │区环境监测、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参数等│    │   │   │
│   │  │)的控制情况;(c)每批产品生产过程 │    │   │   │
│   │  │中有关设备、模具、人员的情况和质量记│    │ 10  │   │
│   │  │录。                │    │ 5  │   │
│   │  │4.产品零、组件上应有本企业的可追溯 │    │   │   │
│   │  │性标记。              │    │   │   │
│   │  │5.紧急放行:如应生产急需对生产物料 │    │   │   │
│   │  │来不及检验而放行时,必须由生产部门提│    │   │   │
│   │  │出申请,质管负责人审批后放行,同时必│    │   │   │
│   │  │须对该物料做出特殊标识并做好记录,确│    │   │   │
│   │  │保具有可追溯性。          │    │   │   │
│   ├──┼──────────────────┼────┼───┼───┤
│   │6.4 │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   │   │
│   │不合│,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    │   │   │
│   │格品│1.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登记、隔离并 │    │ 10  │   │
│   │控制│严格按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对不合格品进行│    │   │   │
│   │  │评价、处置。            │    │ 5  │   │
│   │  │2.不合格品经返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重 │    │   │   │
│   │  │新检验并进行记录。         │    │   │   │
│   ├──┼──────────────────┼────┼───┼───┤
│   │6.5 │1.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企 │    │ 10  │   │
│   │纠正│业的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形成预│    │   │   │
│   │和/ │警系统,明确采取纠正和/或预防措施的 │    │   │   │
│   │或预│程序、方法,建立产品质量反馈、统计分│    │   │   │
│   │防措│析、质量事故处理、产品追回制度并建立│    │   │   │
│   │施 │报告制度、通告制度。并建立报告、通告│    │ 5  │   │
│   │  │的程序文件。            │    │   │   │
│   │  │2.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信息要进行整理 │    │ 5  │   │
│   │  │、分析,积极查找原因并有记录。   │    │   │   │
│   │  │3.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 │    │   │   │
│   │  │和/或预防措施,对产品安全、有效性有 │    │   │   │
│   │  │影响的不合格和质量体系的系统性不合格│    │ 5  │   │
│   │  │应按规定制定纠正和/或预防措施计划, │    │   │   │
│   │  │并组织实施和跟踪验证。       │    │   │   │
│   │  │4.确保将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提 │    │   │   │
│   │  │交给管理评审。           │    │   │   │
│   ├──┼──────────────────┼────┼───┼───┤
│   │6.6 │1.企业应具有独立分隔的灭菌区域和与 │    │ 10  │   │
│   │ 环 │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灭菌设备。     │    │   │   │
│   │ 氧 │2.灭菌区域应能保证待灭菌产品和已灭 │    │ 5  │   │
│   │ 乙 │菌产品分开存放,待灭菌产品的送进和已│    │   │   │
│   │ 烷 │灭菌产品的送出各行其道、严格分开,并│    │   │   │
│   │ 灭 │有明显标识。            │    │ 5  │   │
│   │ 菌 │3.灭菌区域内应具有防爆、防火和强制 │    │记录 │   │
│   │  │通风设施。             │    │ 项  │   │
│   │  │4.应掌握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初始污染 │    │   │   │
│   │  │情况。每台灭菌设备和工艺均应经过验证│    │   │   │
│   │  │,并出具验证证明文件。新购灭菌设备必│    │ 5  │   │
│   │  │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    │   │   │
│   │  │5.应制定灭菌常规控制文件、灭菌工艺 │    │   │   │
│   │  │守则、灭菌器操作规程、灭菌器维护保养│    │ 5  │   │
│   │  │规程和环氧乙烷气体存放管理制度。  │    │ 10  │   │
│   │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灭菌工艺文件规定 │    │   │   │
│   │  │进行操作并有完整的灭菌过程及参数记录│    │ 5  │   │
│   │  │。5                 │    │   │   │
│   │  │7.对灭菌排放的环氧乙烷残气应进行处 │    │   │   │
│   │  │理并达到相应的环保要求。      │    │   │   │
│   │  │8.应具有与灭菌能力相适应的解析区域 │    │   │   │
│   │  │,使解析产品与检验合格成品区域分开,│    │   │   │
│   │  │标记明显。并应建立解析管理制度。  │    │   │   │
│   ├──┼──────────────────┼────┼───┼───┤
│   │6.7 │1.企业应具有独立分隔的辐射产品库, │    │   │   │
│   │ 其 │与未辐射产品库应有明确标识。    │    │   │   │
│   │ 它 │2.通过验证确定产品初始污染菌数(产 │    │   │   │
│   │ 灭 │品初始污染水平No)。        │    │   │   │
│   │ 菌 │3.产品材质与包装材料辐射后是否完好 │    │   │   │
│   │ 方 │、无损、无变化(查近一年留样样品)。│    │   │   │
│   │ 法 │4.应提供经验证产品及包装(中、小包 │    │   │   │
│   │ : │装)对辐射剂量、原材料和贮存条件的影│    │   │   │
│   │ 辐 │响,并确定产品和包装最大可接收剂量。│    │   │   │
│   │ 射 │5.提供加工的证明文件(由辐射厂家提 │    │   │   │
│   │ 灭 │供)。1)产品装载模式图及说明;2)辐│    │   │   │
│   │ 菌 │射容器内,剂量计放置和间距;3)产品 │    │   │   │
│   │  │剂量分布,完全证实装载模式最小和最大│    │   │   │
│   │  │剂量区。              │    │   │   │
│   │  │6.提供辐射环境条件的记录:温度、湿 │    │   │   │
│   │  │度、光照、周围散发布情况。     │    │   │   │
│   │  │7.灭菌记录并保存:产品名称、编号、 │    │   │   │
│   │  │批号、辐射日期、产品堆放密度、堆码方│    │   │   │
│   │  │式、传输速度、辐射时间以及辐射源类型│    │   │   │
│   │  │、活动及排放方式。运行操作人员、剂量│    │   │   │
│   │  │监测人员以及负责人签名。      │    │   │   │
│   │  │8.辐射产品外包装应有化学指示物标识 │    │   │   │
│   │  │。                 │    │   │   │
├───┼──┼──────────────────┼────┼───┼───┤
│ 7  │  │                  │    │[145] │[116] │
├───┼──┼──────────────────┼────┼───┼───┤
│ 质 │7.1 │1.质量管理部门不能隶属于生产制造部 │    │ 5  │   │
│ 量 │ 部 │门,应直接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  │    │   │   │
│ 保 │ 门 │2.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 │    │ 5  │   │
│ 证 │  │应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      │    │   │   │
│ 和 │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生产全过程的质量 │    │ 5  │   │
│ 质 │  │管理和检验工作,有权批准或否定一切物│    │   │   │
│ 量 │  │料及中间产品的使用和产品出厂。   │    │   │   │
│ 控 ├──┼──────────────────┼────┼───┼───┤
│ 制 │7.2 │1.质检部门至少应设立物理性能检验室 │    │ 5  │   │
│   │ 实 │、化学性能检验室、生物性能检验室和产├────┤   │   │
│   │ 验 │品留样室。             │    │ 5  │   │
│   │ 室 │2.各检验室、留样室与企业生产规模、 │    │   │   │
│   │  │产品检验项目等能相适应。      │    │ 5  │   │
│   │  │3.检验室、留样室整洁、干燥、通风良 │    │ 5  │   │
│   │  │好。                │    │   │   │
│   │  │4.检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应经过专业 │    │记录 │   │
│   │  │培训并有相应证书。         │    │ 项  │   │
│   │  │5.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其职责所规定的 │    │   │   │
│   │  │检验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现场完成规范的│    │   │   │
│   │  │检验操作。             │    │   │   │
│   ├──┼──────────────────┼────┼───┼───┤
│   │7.3 │1.应制定原材(辅)料、外协外购件验 │    │ 5  │   │
│   │ 检 │收标准和检验或验证的程序文件。   │    │   │   │
│   │ 验 │2.采购的原材(辅)料按进货检验程序 │    │ 10  │   │
│   │ 与 │和所购原材(辅)料的医用级标准要求进│    │   │   │
│   │ 试 │行检验或验证,没有可参照标准的,企业│    │   │   │
│   │ 验 │应制定评价、验收标准。应保存所有进货│    │   │   │
│   │  │检验或验证的原始记录。       │    │ 5  │   │
│   │  │3.未经检验或验证合格的原材(辅)料 │    │   │   │
│   │  │、外购外协件(紧急放行和让步接受除外│    │ 5  │   │
│   │  │)不能投入生产。          │    │   │   │
│   │  │4.制定过程检验规程,建立过程检验结 │    │ 5  │   │
│   │  │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及时反馈统计分析结│    │   │   │
│   │  │果。                │    │   │   │
│   │  │5.需紧急放行或让步接受时,质量检验 │    │   │   │
│   │  │负责人应签署意见(生产制造部门应按质│    │ 5  │   │
│   │  │检部门意见和有关紧急放行的文件规定严│    │   │   │
│   │  │格保证其可追溯性),并做好记录,一旦│    │ 5  │   │
│   │  │发现不符合要求时,能确保立即全部追回│    │   │   │
│   │  │。                 │    │ 5  │   │
│   │  │6.应按产品标准制订产品检验方法和规 │    │   │   │
│   │  │程,并按规定进行产品抽样。     │    │   │   │
│   │  │7.型式检验:按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型 │    │ 5  │   │
│   │  │式检验,并应具备除动物实验外的全部检│    │   │   │
│   │  │验条件和能力。           │    │   │   │
│   │  │8.出厂检验:产品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 │    │   │   │
│   │  │(包括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均已完成且│    │   │   │
│   │  │结果合格,检验报告并经质检负责人签署│    │   │   │
│   │  │,产品才能出厂。          │    │   │   │
│   │  │9.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对产品检验状态进 │    │   │   │
│   │  │行标识。              │    │   │   │
│   ├──┼──────────────────┼────┼───┼───┤
│   │7.4 │1.应建立实验仪器、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    │ 5  │   │
│   │ 检 │。                 │    │ 5  │   │
│   │ 验 │2.专人负责检验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 │    │   │   │
│   │ 和 │管理并应设立台帐,帐物应相符,仪器、│    │   │   │
│   │ 试 │设备、计量器具状态标识清楚。    │    │ 10  │   │
│   │ 验 │3.仪器、设备应能满足检验要求,对实 │    │   │   │
│   │ 仪 │验条件或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仪器应配置与│    │ 5  │   │
│   │  │要求相适应的条件。         │    │   │   │
│   │  │4.对需进行周期性校验的测(计)量用 │    │ 5  │   │
│   │  │仪器、仪表要建立校验计划并保留校验记│    │   │   │
│   │  │录。                │    │   │   │
│   │  │5.应有与实验项目要求相适应的化学试 │    │   │   │
│   │  │剂和化学试剂管理规定并专人负责管理。│    │   │   │
│   │  │自行配制的具有有效期要求的化学试剂要│    │   │   │
│   │  │标明失效期和配制人。        │    │   │   │
│   ├──┼──────────────────┼────┼───┼───┤
│   │7.5 │1.有填写检验报告(记录)的文件规定 │    │ 5  │   │
│   │报告│。                 │    │记录 │   │
│   │ 与 │2.检验报告(记录)应真实、字迹工整 │    │ 项  │   │
│   │记录│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和伪造。     │    │   │   │
│   │  │3.应至少保留产品的检验合格记录至产 │    │ 5  │   │
│   │  │品失效期后一年,这些记录应清楚地表明│    │   │   │
│   │  │产品的检验项目数据、结论和签署人。 │    │   │   │
│   │  │4.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品要按规定处理并 │    │ 5  │   │
│   │  │有处理结果记录。          │    │   │   │
│   ├──┼──────────────────┼────┼───┼───┤
│   │7.6 │1.应制定产品留样观察的有关规定。  │    │ 5  │   │
│   │ 留 │2.每生产批产品必须留样(生产批包含 │    │ 5  │   │
│   │ 样 │灭菌批应按灭菌批留样),并应建立台帐│    │   │   │
│   │  │,一般留样数量应满足质量追溯要求,重│    │   │   │
│   │  │点留样应满足对产品全性能检测的要求。│    │ 5  │   │
│   │  │3.应定期对留样进行观察和/或检测,记│    │   │   │
│   │  │录应齐全。             │    │   │   │
├───┼──┼──────────────────┼────┼───┼───┤
│ 8  │  │                  │    │[35] │[28] │
├───┼──┼──────────────────┼────┼───┼───┤
│ 销 │8.1 │1.所有销售的产品均应有合同或订单( │    │ 5  │   │
│   │ 销 │含以电话、传真等形式订货记录),对可│    │   │   │
│ 售 │ 售 │能存在风险的合同还应进行评审。   │    │   │   │
│   │ 合 │2.应建立销售台帐、销售档案和售后服 │    │ 5  │   │
│ 服 │ 同 │务管理制度。            │    │ 5  │   │
│   │  │3.质管部门应建立顾客质量信息反馈或 │    │   │   │
│ 务 │  │投诉档案,对顾客反馈或投诉的质量问题│    │   │   │
│   │  │及时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处理。    │    │ 10  │   │
│   │  │4.每批产品均应有销售记录,一旦发现 │    │   │   │
│   │  │不合格能立即追溯,销售记录应至少保留│    │   │   │
│   │  │到失效期满后一年。         │    │   │   │
│   ├──┼──────────────────┼────┼───┼───┤
│   │8.2 │1.应制定销售人员的管理办法。    │    │ 5  │   │
│   │销售│2.销售人员应具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 │    │ 5  │   │
│   │人员│托授权书(企业保留副本)。     │    │   │   │
│   │  │3.销售人员应在销售所在地药品监督管 │    │记录 │   │
│   │  │理部门登记,企业应有登记档案。   │    │ 项  │   │
└───┴──┴──────────────────┴────┴───┴───┘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