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03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与预算相比,执行中变化较大的支出项目是:企业挖潜改造资金42.1亿元,完成预算的209.2%,主要是用国债资金安排的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加;地质勘探费25.58亿元,完成预算的76.5%,主要是原列中央本级支出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预算在执行中部分项目预算下划地方,相应增加补助地方支出,减少中央本级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5.13亿元,完成预算的250.2%,主要是在预算执行中增加了援港医药物品采购资金、残疾人事业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经费,同时将原列补助地方专款预算的救灾帐篷采购资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等支出,在预算执行中上划中央本级;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44.4亿元,完成预算的375.9%,主要是执行中用超收收入补充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及部分原列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的企业关闭破产资金在执行中上划中央本级;政策性补贴支出237.49亿元,完成预算的79%,主要是国家储备棉花利息费用补贴等据实结算数低于年初预算,使政策性补贴支出减少;车辆购置税收入安排的支出465.19亿元,完成预算的120.2%,主要是车辆购置税收入增加,用于公路建设方面的支出也相应增加。
  2003年,中央预备费预算为100亿元,实际动用83.86亿元,包括:卫生医疗支出22.12亿元,社会保障支出15.29亿元,农业救灾支出11.01亿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8亿元,公检法司支出6.16亿元,国防及武警支出4.3亿元,教育支出3.05亿元,科技三项费用2.74亿元,文体广播及科学事业费支出2.33亿元,外交支出1.26亿元,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12亿元,其他支出等6.48亿元。
  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增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3年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国债项目资金1400亿元,在严格资金管理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了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中西部倾斜,向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倾斜。同时,适当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稳妥落实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政策。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03年,中央财政用于地方的财力性转移支付19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卫生、扶贫等专项转移支付2598.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财政的财力保障程度。
  非典疫情爆发后,中央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央财政设立了非典防治基金,明确了对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体中的非典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的政策,在有效防止疫情蔓延特别是向农村蔓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了受非典冲击较大的旅游、餐饮、民航、铁道、旅店、出租车等行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度过难关。
  财政改革继续稳步推进。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策,确定了“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改革原则,明确了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等五项政策。同时,2003年中央财政进口增值税、消费税超收的838.59亿元,全部用于增加出口退税。继续推进了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将涉及人事部等30个部门和单位的1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增加了118个中央二级事业单位进行基本支出和定员定额改革试点,内容也更为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央试点部门由上年的42个扩大到了82个。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规模已达到1659.4亿元,比上年增加650亿元。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财政监督工作的加强,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