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通知

  (f)紧急情况发生时现场急救、医疗救援、消防和作业场所内全体人员疏散的措施和步骤;
  (g)紧急情况发生时施工现场使用或存放危险物料的应急处理措施;
  (h)紧急情况发生时与外部应急机构(如消防、抢险、急救等机构)的接口;
  (i)与执法部门的交流;
  (j)与邻近单位和公众的交流;
  (k)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
  (l)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利用的必要资料,例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等。
  2)建筑企业应针对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确定应急设备的需求并予以充分的提供,并定期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与测试,确保其处于完好和有效状态。
应急设备可包括:
  (a)消防设施(如专用消防水管网、消防栓、灭火器等);
  (b)急救设备(如急救箱等);
  (c)安全疏散通道;
  (d)通讯设备;
  (e)安全避难场所;
  (f)紧急隔离栅、开关和切断阀。
  3)建筑企业应按预定的计划,尽可能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演练方式(包括对事件进行全面的模拟)来检验应急计划的响应能力,特别是重点检验应急计划的完整性和应急计划中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如可行,应鼓励外部应急机构参与演练。
  4)建筑企业应对上述应急演练结果进行评审,特别是对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审,必要时修改应急计划。
  5)建筑企业在应急计划中应对外部机构的参与形成明确的规定,应通过沟通向这些机构说明他们需参与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于他们能更有效参与应急响应活动。
  6)建筑企业应确定实施应急计划所需的培训需求,对全体人员(特别是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的人员)实施必要和适当的培训,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完成应急期间自身的职责、作用与义务。此项培训工作应纳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7)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7条款。
  (四)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要求建筑企业定期或及时地发现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体系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和事件以及不符合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
  1.绩效测量和监测
  (1)目的
  确定反映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关键参数并建立和保持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程序,以便定期地监测、测量和记录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并明确不同职能与层次人员在绩效测量和监测方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施工活动的性质、所辨识出的危害/风险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绩效测量和监测的绩效标准(参数)以及企业所适用的定性和定量测量方法,以确保绩效测量和监测活动能够提供下列信息:
  (a)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反馈信息;
  (b)日常的危害辨识、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的信息;
  (c)改进危害辨识、风险控制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决策依据。
  2)建筑企业绩效测量和监测程序所提供的测量和监测应该:
  (a)能够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
  (b)包括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两个方面(测量的实例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实施指南》(安监技装字[2002]24号)附录2;
  (c)能够支持企业的评审活动,包括管理评审;
  (d)将绩效测量和监测的结果予以记录。
  3)主动测量应作为一种预防机制,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法律及法规要求,制定包括监测对象与监测频次的监测计划,并以此对建筑施工的必要基本过程进行监测。内容包括:
  (a)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各项计划及运行控制中各项运行标准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b)系统的检查,包括以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临时性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多种形式实施的专业性检查、一般性检查和安全管理检查,主要检查各项作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机具和机电设备、现场安全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c)监测作业环境(包括作业组织)的状况;
  (d)对员工实施健康监护,如可行通过适当的体检或对员工的早期有害健康的症状进行跟踪,以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对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签署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集体协议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情况。
  4)被动测量包括对如下事项的确认、报告和调查:
  (a)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事件;
  (b)其他损失,如财产损失;
  (c)不良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失效情况。
  5)建筑企业应保存各类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的记录,用来证明是否遵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程序。建筑企业应对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巡视、调查和审核的记录进行抽样分析,以识别不符合和危害反复出现的根本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检查时所发现的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作业条件、不安全状态等情况,应作为不符合并形成文件,进行风险评价,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6)建筑企业应列出用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测量设备清单,使用唯一标识并进行控制,设备的精度应是已知的。建筑企业应有文件化的程序描述如何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测量,用于职业安全健康测量的设备应按规定维护和保管,使之保持应有的精度。
  测量设备的校准计划应形成文件,包括:
  (a)校准频次;
  (b)可供参考的测试方法;
  (c)校准设备;
  (d)发现测量设备未校准时应采取的措施。
  测量设备的校准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关键的或难以进行的校准,应制定相应的程序。用于校准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则应将校准的依据形成文件。
  建筑企业应保存所有校准、维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记录应能反映出调整前后测量的细节。
  建筑企业应向使用者清楚标明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使用者不应使用校准状态不明或已知未校准的职业安全健康测量设备,一旦发现有这类测量设备,则应加贴标识、标签或其他标记,以防误用,标记应与书面程序的规定相一致。控制要求中应包括产品校准状态的识别和未校准设备时的措施,应签发不符合报告,并对采取的措施形成文件。
  7)承包方所用测量设备应和建筑企业的设备接受同样的管理,应要求承包方保证其设备符合这些要求。建筑企业使用设备前,对于任何已识别出的需要有测试记录的关键设备,设备供应商应提供一份设备测试记录的副本。如果工作任务要求经过专门的培训,承包方应向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培训记录,供用人单位评审。
  8)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5.1条款。
  2.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的调查
  (1)目的
  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程序对所发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以识别和消除此类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并通过程序的实施,发现、分析和消除不符合的潜在原因。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在建立与保持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a)相关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等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的具体规定与要求;
  (b)调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邀请工会或员工及其代表参与,并确定参与实施、报告、调查、跟踪、监测纠正及预防措施的人员职责和权限;
  (c)应包括所有的事故、事件、不符合(隐患)和危害,并考虑财产损失。如对未遂事件或轻伤发展趋势的调查将有助于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害状况;
  (d)适用于所有人员,即施工现场内所有的员工、承包方人员、临时工、来访者和其他人员;
  (e)告知所有相关方一旦发现事故、事件或不符合(隐患)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并规定告知方法,明确与应急计划、应急程序的衔接关系,记录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详细资料;
  (f)调查应分析和确定造成事故、事件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根本原因”或系统性缺陷;
  (g)明确规定发现事故、事件、不符合后应采取的措施。
  2)建筑企业在程序中所规定的调查的过程应包括:
  (a)应予调查的事件类型(如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的事件);
  (b)调查目的;
  (c)调查人员及其权限和资格(必要时可明确各级管理者的权限和资格);
  (d)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根源;
  (e)是否安排访谈目击者;
  (f)如何获得和保存证据等;
  (g)有关调查情况上报的安排,包括法律、法规对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
  3)建筑企业在程序中规定的主要调查内容应包括:
  (a)对事件的描述。如伤亡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b)员工特征。如受伤害人的情况和与此事故有关的人员具体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技术状况等);
  (c)设施设备特征。如工艺条件、施工方法、设备状况等;
  (d)工作任务特征。如受伤害人及共同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分工、相互配合的情况;
  (e)现场管理特征。如事故发生前的生产情况、现场情况及安全管理情况 (安全技术交底、执行状况、安全管理制度,有关安全规定)等;
  (f)伤害特征。如受伤害的人数、伤害的性质和程度;
  (g)分析过程特征。如有关的技术鉴定、化验或必要的试验,事故现场实测图纸、照片、经济损失等;
  (h)培训问题;
  (i)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4)如果企业成立了安全健康委员会,则调查结果应与其交流,安全健康委员会应提出合理建议。调查结果及安全健康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应与负责采取纠正措施的人员交流,调查结果与纠正措施作为管理评审的一项内容应在持续改进活动中予以考虑。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