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00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军队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地位,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和不断改革,中国军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完善的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体系。
  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军队为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加强军事训练改革。在发展创新军事理论方面,深入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军事训练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作战训练理论特别是联合作战训练理论,修订并颁布了新一代《战役纲要》、《战斗条令》。在改革训练内容方面,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新战法的学习和训练,加大训练难度和强度,形成了新的训练内容体系。在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方面,积极推进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建成了适应不同作战训练要求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体系,基本完成了战役、战术模型与武器系统模拟器的联接和各军兵种、各专业模型的互联,推广了分布交互式作战指挥模拟系统、新型装备操作训练模拟器材和计算机辅助训练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军各大单位和院校的军事训练信息网络。在完善训练管理机制方面,严格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等训练法规,实施正规化训练,并适应国家、军队改革调整出现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了训练的组织领导与管理。近年来,周密组织实施了兰州、济南、南京、广州等战区诸军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全面提高了官兵综合素质和高技术条件下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院校坚持把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着眼二十一世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院校教育体制。1999年军队院校进行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撤销、合并、改建了部分院校,将原来培养指挥军官和技术军官的两大类院校,调整为培养生长军官和在职军官的两大类院校,并新组建了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工程、理工、海军工程和空军工程5所综合大学。在军官培训体制方面,逐步实行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力争到2010年使生长军官基本接受高等教育。在军官组训方式方面,部分生长军官先在综合院校完成本科学历教育和军事基础训练,再根据即将担任的职务在专业院校完成专业训练;将技术性较强的指挥专业与相应技术专业融合成新专业,对部分军官实行指挥与技术合训;对中级指挥军官实行军政合训,指挥员与参谋人员同校培训,医务和机关政治军官全军统一归口培训。通过调整改革,军队院校的总数减少了约三分之一,院校体制趋向规模化和综合化,军事人才培训层次、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后勤建设
  中国军队把后勤建设作为全面提高战斗力、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管理、勤俭节约的原则下,努力为军队建设、作战和其他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不断发展,已经由单一的陆军后勤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后勤,由简陋落后的后勤装备发展为拥有现代技术和部分高技术支撑的多样化的后勤装备,由保障一般条件下的军事行动发展为保障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行动。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军队后勤着眼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后勤保障需要,加强后勤战备工作。加快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后勤建设,组建后勤应急机动保障力量,提高后勤应急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大战场建设的投入,合理调整战备物资储备规模、布局和结构。坚持科技兴后勤,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研制并为部队装备了一批野战、机动、高效的后勤补给、生活保障、医疗救护、快速抢修装备,海上补给、空中加油和第二炮兵机动保障等技术性强的专用后勤装备也有了长足发展。从2000年1月起,中国军队开始实行以军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保障与专供保障相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通用物资供应和通用勤务保障由军区统一组织,专用物资供应和专用勤务保障由军兵种按建制系统组织实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军队质量建设的需要,中国军队对后勤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1998年12月起,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军队所办的6000多个企业,大部分自行撤销,其余移交地方。1998年7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关于国家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的要求,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颁布了《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保险制度,并于1998年、1999年分别启动了军人伤亡保险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探索并努力实现社会化保障,借助社会力量,利用市场资源,精干担负军事保障职能的机构,提高国防费使用效益。从2000年1月起,在军级以上机关和驻大中城市的军队院校、医院等单位,逐步推行饮食保障、营房保障和商业服务社会化。
  武器装备建设
  中国军队始终把武器装备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提高军队防卫作战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军事技术的方针,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建设现代化的军队,为保卫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陆军及通用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制式化、系列化,提高了火力压制、地面突击、战场机动、战场情报侦察、作战指挥和防护能力,满足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海军在导弹化、立体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已具备了近海防御作战能力。空军具备了相当水平的全天候、全天时、全空域作战能力,一批高技术武器装备正在陆续装备部队。第二炮兵已拥有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武器系统,并具备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从1998年起,逐步建立了新的武器装备管理体系。中国军队坚持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步伐,推动武器装备发展;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适度竞争,逐步完善军事装备订货制度,建立健全科研、订购合同制;逐步实行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提高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质量,控制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全寿命费用,增强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进一步加强武器装备管理法规和装备工作制度的建设,使武器装备建设适应新的管理体系,走上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轨道。
  为适应世界军事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特点,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将致力于尽快实现军队武器装备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的转变,使军队掌握尽可能先进的武器装备,确保完成国家赋予军队的神圣使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