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执行情况的报告(1994)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粮棉生产比较效益继续下降
  近几年来,国家虽几次提高粮食收购价,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使一度缩小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又呈现扩大趋势。农民对此反应强烈。有的说:“现在农民有三个‘受不了’。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受不了,二是农产品收购政策多变受不了,三是有些部门卡农、坑农受不了。”长春市反映,从1983年至1993年间,三种主要化肥(硝铵、尿素、二铵)价格平均上涨124%,柴油价格上涨479%,农用电价上涨280%,而玉米价格只上升46.6%,粮食调价给农民带来的利益大约2/3被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抵消。再从全国的情况看,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2年与1988年相比,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上升了13.5%,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则上升了33.9%。1993年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涨幅度仍高于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幅度。
  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使农民收益减少,有的甚至亏本,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吉林市反映,今年农民出售1斤商品粮,实际上只能赚3分钱,还未包括农民活劳动投入在内。据四川省统计,农民对每亩农作物投入的平均用工量,1991年为33个,1992年为30个,1993年仅为26个。陕西省反映,现在农民普遍存在热衷于发展乡镇企业,热衷于搞多种经营,热衷于从事第三产业;不愿在种粮种棉上多下功夫,不愿向农田多投入,不愿多交公粮的“三热衷三不愿”现象。
  (三)粮棉收购遇到一些困难,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据各地反映,今年农产品定购价和市场价相差较大,很多地方每斤稻谷的定购价与市场价相差0.2~0.3元以上,有的地方更多,农民对交定购粮有抵触情绪。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国家今年的棉花收购政策有意见,售棉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反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由市场调节,但粮棉收购却统一定价。
  各地反映农产品收购已成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难题。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收购任务,党、政、工、团、妇都出来做工作。即使这样,农民惜售现象仍较普遍。据了解,今年国家下达山东省棉花收购任务1000万担,截止11月下旬,仅收购650万担。各地也有类似情况。
  由于粮棉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不少地方今年调减了粮棉种植面积。今年刚刚恢复起来的棉花生产明年又可能滑坡。今后要稳定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将有较大难度。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在局部地区出现反弹
  粮棉主产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且增长缓慢。以四川省为例,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784元相差150元;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5元,与全国平均水平921元的差距拉大到226元。从全国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922元,是1978年的6.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2336.5元,是1978年的7.4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37:1扩大到2.53:1。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