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诰》:通过天命的社会控制

《大诰》:通过天命的社会控制


喻中


【关键词】《大诰》;天命
【全文】
  

  《大诰》是周公出兵东征之前,面向各路诸侯、众多大臣发表的一篇政治动员报告。其时,武王已经去世,新继位的成王尚年幼,周公居于摄政地位。管叔、蔡叔、武庚等人趁机发动叛乱。有叛乱,就有征讨。《大诰》就是关于“为什么征讨”的论证,它主要阐述了征讨叛乱者的理由与依据。


  

  按照现在的国家哲学与法律哲学,对叛乱者的征讨不需要寻找其他的依据,叛乱本身就为征讨提供了足够的依据。譬如,在当代,“危害国家”、“阴谋颠覆政府”就已经构成了犯罪,构成了国家实施惩罚的正当理由。但是,在周公时代,对叛乱的征讨还需要提供另外的理由。这就意味着,周公时代的政权、国家在权威性、神圣性方面,不如现在的政权与国家。周公时代的政权、国家还需要另外的依据,而现在的政权、国家本身就是一切正当性依据、一切合法性依据的源头。这种变迁,是世界“脱魅”或“世俗化”的结果,是人的地位上升并进而取代神的地位的结果。


  

  《大诰》的意图虽然很明确,但它的表达却不够简洁;不简洁的原因,也许就隐含了论证上的困难。透过这篇略显拖沓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周公旨在表达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十个字:征讨乃天命,天命不可违。按照周公的说法,是殷商的残余势力要谋反,妄想复兴,战事已不可避免。周公自己用大宝龟就战事的前景卜问天命,结果全是大吉大利。但是,很多诸侯、大臣都有顾虑。在这种情况下,周公只好反复重申:以大宝龟卜问所获得的结果,是天命的体现,在天命面前,所有的顾虑都要打消,因为天命不可违。


  

  天命为什么不可违呢?对于这个问题,周公并没有给予必要的论证。由此可以推断,在那个时代,天命的效力、尤其是天命对人的约束力,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天命的效力,也许根源于天命的神秘与不可知。人世间的兴衰、成败、生死、夭寿、治乱,似乎都有一定的规律,似乎在冥冥之中受某种规律或某种力量的支配。但是,这种规律或力量到底是什么,人们并不清楚,更无力控制。对于这种强大的、异己的、不容抗拒的力量,人们无以名之,只好称之为天命。因此,天命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是一个人造的圣物,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它的功能,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法律。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