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近现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梳理与反思

  

  1932年9月,旧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其成员主要由大学里的政治学教授组成。并分别在1935 年、1936 年和1942 年召开过三届年会, 至1946 年,拥有会员140 人,到1942年,该学会总共召开了三届年会。成员包括张奚若、杭立武、高一涵、王世杰、钱端升、刘师舜、张慰慈等等。[11]到1948 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全国100 余所大学中已有40几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 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在这些大学政治学系中教书的著名教授有:张慰慈、高一涵、钱端升、张忠绂、浦薛风、张奚若、张汇文、萧公权、蒋延黻、周鲠生、李亚农、萨孟武、邓初民、楼邦彦、吴恩裕、王铁崖等。这时期出版的政治学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 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钱端升的《中国政府》、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浦薛风的《西洋近代政治思潮》等等。[12]


  

  关于这一时期,政治学发展的成就,赵宝煦教授在《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一文中写道:“1949 年以前, 中国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曾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出现了一批著名学者,出版了一些有价值的著作,也培养了一些政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当时在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 存在着两个问题: 第一, 介绍西方的研究成果多,对中国问题研究得少,特别是研究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就更少。第二, 培养出来的学生, 除去极少数幸运者毕业后有机会出国深造,回来在大学找个教职教政治学外,其余大部分在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方面找工作非常困难。”[13]事实上,应该说,政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在对问题的研究深度和所取得的成就、学者的学术水平、学生的素质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三)1949年后政治学在大陆的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治学在大陆的发展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8;第二个阶段是1978年以后。在第一阶段,当时的高等教育体制以前苏联的高教体制为蓝本, 于1952 年取消了大学中的政治学系科。当然,和前苏联一样, 关于国家问题、中国宪法、比较宪法、西方议会政府、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以及国际法等等课程, 都放在大学法律系里讲授,这些课程并没有取消。尽管如此,政治学却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而存在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