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近现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梳理与反思

  

  在这一时期,政治学在西方也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政治学》、《政治学史》命名的著作, 在欧美及日本均陆续出版。中国维新之士, 也就及时地翻译过来在中国传播。据统计, 从1901 年到1904 年间,中国翻印出版西方政治学的专著就有66 本之多。其中,美国伯盖斯所著《政治学》就有“译书汇编”社(1900 年) 和上海作新社(1902 年) 两种中译本;德国那特 所著《政治学》,也有上海广智书局(1902 年) 和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年) 两种中译本。此外, 还有英国赖烈的《政治原论》, 美国威尔逊的《政治泛论》, 日本小野冢喜平次的《政治学大纲》, 以及日本浮田和民的《政治学史》等等。[6]


  

  1898 年(光绪24 年)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1912 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到1903 年, 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共分八科, 其中就包括“政治科”。这是中国在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学课。随后, 陆续兴办起来的大学都设立了政治学系[7]。1905——1906年,清政府先后派前两个代表团前往欧洲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1915年,中国社会和政治科学学会成立,第二年4月该协会开始出版英文学术季刊《中国社会和政治科学评论》。[8]


  

  戊戌变法失败后,改良主张逐渐被抛弃,革命思潮风起云涌。章太炎、邹容、陈天华、孙中山等人是其代表。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使民众觉醒,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他们的宣传促进了政治学说的扩散,而且各种思想相互论辩,促进了政治学说的本土化。社会贤达开始用西方的政治思想视角来分析和解决本土政治问题。


  

  (二)1919——1949年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方面,西方政治学继续被大量引进,如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对西方政治学说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以商务印书馆组译的“汉译世界名著”为代表,对西方政治学著作主要有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曾资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当时的政治学研究主要涉及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行政、中国宪政等四个方面[9]。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观点和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也传播到中国,是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陈独秀、李大钊率先在《新青年》杂志上介绍马克思主义观,如李大钊的《俄法革命之比较观》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共产党宣言》汉译版问世,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讲授政治学。如瞿秋白、张太雷在上海大学分别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和《政治学》,恽代英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讲《政治学概论》,他们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其后,邓初民分别在1929年和1939年先后出版了《政治科学大纲》和《新政治科学大纲》,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治学的性质、概念、研究方法,以及阶级、国家、政府、政党、革命等政治范畴的基本原理。[1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