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价值冲突与观点争论

  

  一、概念界定:经济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


  

  经济相互依赖属于“相互依赖理论”的讨论范畴,在讨论经济相互依赖这个概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相互依赖理论”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对于此概念的讨论,我们将限定在“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这三个解释视角的范围之内。


  

  理查德·库珀将相互依赖定义为“对于随着要素回报差别的急剧减少而导致的差价盈利机会做出迅速反应”[3]。这个定义主要是经济学领域的界定,受其影响,后来“相互依赖”被用来描述这样一种状态: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件都会对其他地方的某些人,或是所有的人造成影响[4]。这个定义突出了国际社会行为体行为调整的敏感性。新现实主义批评这种说法,作为新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肯尼思·沃尔兹认为:关于相互依赖概念的普遍性定义忽视了政治与经济上存在的不平等的现实”。[5]对于相互依赖的讨论要引入“结构的差异”和“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国家能力差异使得相互依赖关系出现结构性差异,由此,他提出了“公共脆弱的相互依赖”。受此影响,新自由主义对相互依赖做了更加完备的界定。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将相互依赖界定为“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国家中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当交往活动产生彼此(尽管不一定是对等的)都付出的代价的结果时,就存在相互依赖。”[6]。对于这种影响,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引入了“代价”和“权力”两个核心理念,并由此区分为“敏感性”和“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将相互依赖划分为: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建构主义者提出的观念具有革命性:观念界定权力和利益。亚历山大·温特认为:如果互动对一方产生的结果取决于其他各方的选择,行为体就处于相互依存状态······主观相互依存和集体身份之间的关系是建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7]。


  

  经济相互依赖属于相互依赖理论的讨论范畴,国际行为体之间经济依赖主要体现在:行为体之间的贸易量、对外投资数量、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净资本流动额及占资本构成总额比重、跨国公司的产值、石油依赖程度等指标。全球化的时代,在科技的推动下,国际行为体之间建立了同时也正在建立广泛、密切而又复杂的经济联系。国际行为体之间的贸易、投资、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日益处于相互交错状态,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了,相互依赖程度也显著提升。


  

  国际冲突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对于这个概念,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从普遍意义上讲国际关系中的冲突指的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体出于对一定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的追求和维护而产生的对抗和摩擦, 也可以理解为广泛的利益不一致。其由低到高的表现形式是:矛盾、摩擦、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战争[8]。国际冲突的核心是利益的对抗性竞争。对于国际冲突的测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净冲突”的测算,该方法认为国家间的冲突或者合作是一个连续体,在国家间的日常交往中,既有冲突,也有合作,因此对这些日常时间进行赋值、然后加总,计算出“净冲突”;另一种则是以国家间冲突(或者战争)为衡量指标,把国家间的冲突看作是独立事件,该方法主要是对COW(Correlates of War)的测量和应用[9]。


  

  二、观点争论: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会带来和平吗?


  

  国际行为体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会带来行为体之间、地区间乃至世界的和平吗?关于这个问题,大量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量的学者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将贸易作为经济相互依赖的测量指标,将“净冲突”或者COW作为国际冲突的测量指标。到目前为止,主要存在着四种观点: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有利于抑制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合作;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容易引发国际冲突,这种现象是无条件的;不均衡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容易引发国际冲突;经济相互依赖与国际冲突之间不存在关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