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高技术,建立国家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争有所突破。


  

  三是进一步采取鼓励性措施,吸引外资公司将研发中心进入甚至转移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好的环境,促进更多的外资研发机构进入。


  

  (三)提高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应着手培育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的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逐步提升地位,转变在分工中处在低端的状态,由加工组装型向精密制造型升级,由粗加工向高加工度化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鼓励发展国产品牌,鼓励技术开发、设计等企业的发展。


  

  (四)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利用设备加速折旧、提供国产装备的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技术改造贴息等政策,促进国产装备市场的形成和壮大。


  

  (五)注重产业的地区优化布局,着力引导发展产业集群


  

  继续推进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地区的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条件等为约束变量,以形成地区间的合理分工、优化布局结构为目标,制定产业发展地区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手段。


  

  产业集群将产业分工细化与降低交易成本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国际经验以及浙江、广东等地的实践均证明,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往往伴随着产业集群的发达。为此,应充分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考虑产业的地区布局和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并根据产业的经济特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以及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对现有集群应着力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作者简介】
冯飞,单位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注释】王梦奎主编《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2020》,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4月。
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南亮进:《日本的经济发展》,东洋经济新报社,1981年。
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