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

  

  导致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的制造业处在低端位置。在许多工业领域,国内企业或者通过零部件进口组装实现生产,或者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国内企业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获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增加值率因此被限制在较低水平。


  

  从全球制造业重心的历史更迭及其相关国家制造业加速发展的机制看,欧、美历史上制造业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是依靠着原创型的技术创新,日本等国20世纪60~80年代制造业的崛起和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是凭借管理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而中国是借助加工组装环节的低成本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会,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国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位置,附加价值也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现经济增长投入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中国中高技术产业的比例,居世界第22位,也明显低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与制造业全球第四的地位极不相称。(见表10)


  

  导致中国工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技术水平落后,以及附加值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制造业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中国的制造业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中国全社会的研究与发展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远低于世界5%的平均水平。(见表11)目前,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萎缩态势,产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


  

  四、促进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解决中国面临的资源约束及环境保护压力,首先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适当抬高市场进入门槛,以此促进制造业采取先进适用技术和制造工艺,加速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促进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到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构架之中,形成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以及长远利益的国际分工体系,妥善处理好进出口结构,减少资源、能源富集产品的大规模出口。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应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政府购买创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并促进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