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987年至2003年间出现大幅度变化,自2001年起出现加速提高,2003年达到63.35%.其中重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幅度最大,1987年轻、重制造业的贡献率差别不大,而进入21世纪后,重制造业的贡献率急速上升,2003年达到46.84%;而轻制造业的贡献率仅为16.52%,1987年以来,轻制造业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除了个别年份出现负贡献的情况外)。这就意味着当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当中,近3/4(2003年为73.93%)来自重制造业。


  

  (二)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见表3)第一轮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增长周期,以满足居民的吃、穿为主。第二轮增长周期始于90年代初期,起带动作用的高增长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公路、港口、电力等)、家电产品(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等)等。第三轮增长周期是发生在2001年之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成为新的带头性高增长产业,并由此带动了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快速发展。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这是消费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必然出现的结果。


  

  由表3可以发现,主导产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交替出现,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80年代及90年代初,进入前五位的行业主要是与满足居民的吃、穿相关联的行业,由于纺织业等行业出口大量增加,其在工业增加值中的位次和比重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居前列。90年代中期,由于能源、原材料等产品出现短缺,相应的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家电产品发展迅速,1995年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地位快速上升,位居第六,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10%.2001年之后,进入前五位的行业就集中在重化工业以及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这些行业与居民消费结构向住、行等升级直接相关。


  

  从表3还可以发现,2000年之前,位居前五位行业的比重差距较大。例如,1986年第一位的纺织业与第五位的食品制造业相比,两者的比重差有5.78个百分点。而2003年最大与最小的比重差仅为2.61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中,已经形成了一批主导产业和高增长产业群,而且高增长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增强(例如汽车、造船等产业对钢铁工业形成较大的需求),主导产业的群聚效应明显,不似以往主导产业相对单一的情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