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学现代化和中国知识产权法研究

  

  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体系无法包容商品化权。[62]也有学者探讨了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依赖性派生品种”制度。[63]


  

  三、结 语


  

  就2007年里的知识产权法学术研究思路而言,学界开始从热衷于以自己的一个既定的却又无法明确界定的“普遍性”或者说宏大述事的理论框架中相互审视走出来,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继续进行深入法学内部体系化层面思考的同时,研究高度上升到了包括技术、产业、文化、历史、国内外环境等因素在内的一种整体性的系统观思考,在历史的语境下恰当归位知识产权法应有的利益分配功能,可以说是越来越理性、进步。此外,我认为应当开始对自身研究径路的反省,为何著述汗牛充栋却又更多地表现为知识产权研究的认同危机?方法论的反思即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做法,主张讨论重点的不仅仅是认同与否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实现认同的问题。


  

  在具体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上,我们应注重对知识产权价值在相关产业链中增值、实现和分配的问题,知识产权的财产价值是通过人们对其对象的利用而表现出来的,这是一条贯穿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定海神针。知识产权法是调整知识财富的归属和流转的法律,相对静态的知识而言,它更对知识在动态中形成的利益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客体充满激情。先进的出版印刷技术本身不能直接诱发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它只有通过推动出版产业的逐渐形成之后,引发图书生产与销售的结构性调整,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动机与目的,改变了出版产业与创作活动的主从关系,这才最终诱发了著作权制度的诞生。另外,对于传统民间文艺保护这种人造秩序与文化自身存在发展演化的自然秩序之间的矛盾、公共政策与私权性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值得慎思。


  

  万事皆流,知行合一。重索辩证法,厘清第一性和第二性,我们的研究才能真正有高度,我们的成果才能有长久生命力。沉下去有多深,升起来就有多高!


【作者简介】
沈致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刘春田:《发展产业与保护创新》,载《中国出版》2007年第5期。
曲三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知识产权》,载《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
张德芬:《知识产权法之和谐价值的正当性及其实现》,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4期。
余之赟:《有一种价值叫“安全”》,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3期。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律构造与移植的文化解释》,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胡开忠:《文化多样性的弘扬与知识产权保护》,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
刘华、周洪涛:《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知识产权文化视角的分析》,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胡朝阳:《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社会适应性》,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陈凡、王太平:《知识产权的政治学》,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6期。
李琛:《“法与人文“的方法论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彭学龙:《商标法基本范畴的符号学分析》,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1期。
杨光明:《后时代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3期。
孙海龙、董倚铭:《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的解读和反思》,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5期;衣庆云:《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之批判》,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7期。
易玉:《对现代社会中法律与科技的关系的法哲学阐释》,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6期。
梁志文:《反思知识产权之合法性基础》,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9期。
马正勇:《知识产权哲学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载《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杨红军:《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中契约观念的演进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刘云生:《传统中国智慧财产中的权利意识与价值对峙》,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朱榄叶:《从中国在TRIPS协定下的义务看美国对中国的申诉》,载《法学》2007年第8期。
杨松才:《论美国知识产权法的域外适用》,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古祖雪:《后TRIPS时代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国际关系的演变——以WTO多哈回合谈判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冯洁菡:《国际组织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
杨雄文:《反思与完善:信息不完全下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2期。
肖尤丹:《知识产权产业化金融支持制度研究》,载《知识产权》2007年第3期。
赵莉、单晓光:《产学研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问题研究》,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期。
刘春田:《著作权制度在中国》,载《案说著作权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余俊:《知识产权称谓考》,载《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07年。
易健雄:《从文学产权到版权》,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3期。
李雨峰:《为什么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彭玉勇:《著作权保护的现代发展趋势与反垄断措施》,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2期。
沈木珠:《P2P共享的合法性》,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6期;郑瑞琨:《P2P技术下版权侵权责任的认定》、史学请《关于我国内地Kuro侵权案初审判决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3期。
参见丘志乔:《创意的版权保护》,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7期;寿步:《创意不应受到版权保护》,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0期。
杨述兴:《著作权法中的作品理论初探》,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5期。
王迁:《我国著作权法中修改权的重构》,载《法学》2007年第11期。
万勇:《中国著作权法的表演权》,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6期。
尚世浩、胡音慧:《美国专利制度的“分水岭”》,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7期。
黄良才:《专利联盟中的搭售问题分析》,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0期。
王会良、和金生:《专利模糊性:一种新型专利价值视角》,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9期。
王莲峰:《论我国商业标识立法的体系化》,载《法学》2007年第3期。
邓宏光:《论商标法的价值定位》,载《法学论坛》200年第6期。
曲冬梅:《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及救济》,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易健雄:《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权”考辨》,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6期。
孙学亮、许可:《驰名商标淡化:美国的理论与实践》,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2期;漆诣:《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适用原则》,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0期。
曹世华:《商标类型扩展对商标注册规则的冲击及其应对》,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1期。
吴汉东:《文化多样性的主权、人权与私权分析》,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
李东方:《西部人文资源的法律保护》,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
李杨:《传统知识保护的正当性分析》,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9期。
王太平:《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立法的行动策略》,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1期。
张玉敏:《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模式的选择》,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管育鹰:《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模式评介》,载《中国版权》2007年第2期。
郑万青:《论知识产权与传统资源权的冲突及其全球治理》,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5期。
徐辉鸿、郭富青:《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法保护模式的构建》,载《法学》2007年第9期。
张耕:《契合——冲突:民间文学艺术与地理标志保护》,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期。
魏艳茹:《传统知识保护之争中的非政府组织》,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李琛:《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2期。
张伟君:《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表现和规制措施》,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12期。
韩立余:《反垄断法规范知识产权滥用的特点与局限——以欧美微软案为视角》,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李小明:《反垄断法中共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比较研究》,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宁立志、陈珊:《回馈授权的竞争法分析》,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
张平:《专利联营之反垄断规制分析》,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3期。
郭德忠:《专利许可中的搭售》,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9期。
张丹丹、张帆:《商品化权性质的理论之争及反思》,载《当代法学》2007年第5期。
崔立红、翟云鹏:《植物新品种保护中的“依赖性派生品种”制度初探》,载《电子知识产权》2007年第9期。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