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城市名片的畸形“绿化”

城市名片的畸形“绿化”


潘佳


【关键词】城市名片;畸形“绿化”
【全文】
  

  陕西省汉中市近日为美化道路,将南郑大道上树龄达35年以上的万余棵水杉大量砍伐,同时,又以几千元一棵的成本大量购买、移栽银杏树。这条长达8公里多的国道两侧,如今随处可见裸露的树桩。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追逐城市名片所致,据说,银杏比水杉更能美化道路。汉中下辖10县区,有5个至今仍为贫困县,但依旧耐不住对光鲜称号的追逐。此前,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的推进大会刚刚落幕。——《南方周末》


  

  文章开头同时也是《世界环境》某期的青年话题,以此为引言,本文展开对城市绿化现象的一系列的思考。实际上,陕西的事例不是个案,况且这种想象在很多城市发展的各方面问题上都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文物的颠覆性保护(拆了重建),重复建设等等。本文主要讨论和引言相关的城市名片话题。


  

  首先,城市名片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要的问题。城市名片代表了不同的地域特色,面貌风格和精神价值。这种特色已经内化为城市的的品行,表现在不同城市市民的一言一行中,演化为特殊自然历史环境下的城市建筑以及始终不断变化的城市粉刷工程。不论你是否赞成,你我自始皆是这城市水墨画中的“一墨”,“一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短平快的盲目攀比造成了普遍的浮躁,欲求无止和城市名片价值的定位模糊,城市文化精神正在逐渐丧失。


  

  我们可悲的看到,城市面貌复制的进程中,各种千奇百怪的求异花样不断出现,急于把自己推销出去,急于见到成绩的相关利益群体体绞尽脑汁,随意处置纳税人的钱财,不求成本收益,不求实质意义上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惜背上欺世盗名的骂名,但求名利二字。


  

  经济指标为主的绩效考评体制下,想要领导者为自然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只能期待强有力的贤主良臣的出现。即使绿色政绩的指标分量越来越重,天高皇帝远,联邦行为主义的架构模式以及国人强有力的外在约束机制丧失,深层次的文化结构使然,绿色政绩的经济化也总会出现,官方还常常打着“自然,让生活更美好的”的旗号变了味。陈丹青先生认为中国人是吃口饭的人。政府何尝不是如此。一次愚昧的推陈出新环境政策不仅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创造性畸形发展,也反映了投机似的思维惰性。毕竟,选种,砍树,种树,管理等等将带来可观的收入,恐怕又能养活一帮没活干的人吧。个人权威,土政策,习惯,社会意志向,法律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的制度规范序列选择结构,再加上自上古推卸责任的文化基因使得城市规划法治,环境法制的随意变动成为自然,问责机制的神秘化,自成体系,因缺少了公众的监督,促成了城市发展的乱循环。百姓的社会责任感的缺乏,思想激愤而行为犹豫的国民性,在强大的组织架构面前使得民主观念和社会责任的的成长倍感艰难。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