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知识创新时代的中国知识产权法

  

  其次是促进新产业。中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必须以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政策目标,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知识产权制度既是知识创新之法,也是产业发展之法。中国现在无疑是一个工业品的制造大国,也可以说是世界制造工厂。但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那就是绿色经济问题、低碳经济问题。2006年中国GDP已经达到了27000亿美金,占到全球份额的5.5%,但是我们的能源消耗占到世界总量的15%,钢材消耗占到世界消耗总量的30%,水泥消耗占到全球份额的55%,单位GDP的能耗是国际水平的三至四倍,甚至是日本的八倍。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一是不能走资源耗费型的发展道路。中国资源有限,人均淡水、耕地、石油、天然气以及主要矿产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33%、18%、13%和40%-50%。因此我国不能靠牺牲环境、耗费资源、提供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国际分工与协作;二是不能走技术依赖型发展道路。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以上。不管是考虑西方国家维护其技术优势、限制高技术转让的基本立场,还是考虑自身经济安全、文化主权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中国都只能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中国的产业结构必须调整。近年来,中国政府制订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信息产业等七大产业。以上属于工业领域。在文化领域,着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这就涉及到软件业、影视业、动漫业、网络业以及图书出版业。从国际范围来看,现今世界文化市场依然是西方主流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美国占据世界文化市场42.6%,欧洲国家占到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仅有19%。在这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占据10%和3.5%。源于这种文化市场格局,西方的主流文化、强势文化不断侵蚀着非主流文化、传统部族文化,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文化霸权。但必须看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将其文化成果、品牌优势转化为产权优势,最终形成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优势。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一国维护其技术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就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来说,必须锁定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在两个方面要有所作为:一是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二是要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政府公共政策体系。可以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的做法,把我们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文化政策乃至于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总的来说,一个创新的中国将会注重知识创新,强调绿色生产,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我想这不仅是造福于中国自身,而且有益于整个世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