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文章也许就是这样写成的

文章也许就是这样写成的



——简评苏力的《为什么“朝朝暮暮”?》

朱冠群


【摘要】本文是一篇介绍文章写作方法的短文,主要论述了苏力写作《为什么“朝朝暮暮”?》一文的基本思路、研究进路、文字表达、论证方式等等。
【全文】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

  
  真正的法学家,往往会带着普通人的常识,冷眼却不旁观地看世界。一方面,他时刻保持冷静,有一颗清醒的大脑和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对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他又最大限度地融入这个世界之中,设身处地地为当时当地的人着想,带着极大的同情心去看待人和事。我想,大概只有同时兼有这种既出世又入世的精神,才能做好学问,写好文章。

  
  苏力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位法学家,他的《为什么“朝朝暮暮” 》一文就是这样一个既出世又入世写作的典型范例。

  
  该文写于1998年下半年,当时社会上正为《婚姻法(草案)》的制定和修改闹得沸沸扬扬。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大众传媒,主流声音都在大唱离婚自由原则的赞歌,基本停留在了抽象简化制度、仅凭道德立场评判是非的层面上。而苏力则不被粗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受话语霸权的影响,另辟蹊径,从经验层面上思考离婚自由制度,撕破了婚姻制度的理想主义面纱,还其以实用主义下的真实面孔,极力劝说人们理性地看待性、爱情、婚姻和家庭,进而理性地看待婚姻法的修改问题。

  
  基本思路和研究进路

  
  苏力是如何向我们揭示婚姻制度的本来面目的?他的基本思路就是站在社会历史变迁的宏大视野下,去依次审视婚姻制度原初的私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现代社会条件下婚姻制度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尤其是离婚自由制度的引入)所诱发的一系列问题,评价离婚自由制度的辅助或支撑制度设计,最后指出当时的婚姻法讨论陷入的误区,给人们以警示。

  
  在研究进路上,苏力凭借对法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悉知,把婚姻制度置放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考察,充分体现其开阔的社会科学视域。该文中,他运用的最主要的理论框架是历史唯物主义,即力图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中考察婚姻制度,考察夫妻在社会中的关系格局。例如,他在文中写到,“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而并非婚姻自由的原则或理念,是影响甚至是决定该社会婚姻形态一个基本的尽管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大处着眼,对细节往往关注不够。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为了弥补其解释力的不足,苏力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援用了一些现代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比如他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效率与产权明确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来分析养育后代责任分配方式,借助行为经济学中的概念及相关原理来论证结婚和离婚原则的合理性,“由于价值是主观的,效用要以个人偏好来衡量;因此,结婚和离婚的自由原则不仅令诸多个体更为满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此外,他还利用了社会生物学、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成果,诸如生物基因的遗传问题、成年男子的魅力的构成要素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也汲取了谱系学的精华,带着敏感的眼光去重构历史上的“七出三不去” 制度,没有去刻意追踪该制度演进的渐进曲线,而是重新认定了该制度的功能,将其视为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制度。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