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谈卢梭“弃婴”育婴堂

  
  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如此独立地完成自身一生的思维过程,一生的生命理念,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能在临终的时候把自己所有的心血财富捐献给慈善,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能够脱离父母的溺爱,独立自主地面对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过早地投入自己的个体生存之中,今天的西方人之所以会得到国家较高的福利待遇,进驻于高度的现代文明,这些都得益于卢梭之类思想家的伟大思想。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看到了人应该怎样生活,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怎样的姿态面对自己和社会才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独立的自然个体是生命的本质特征,关联的社会整体是生命的根本特征。卢梭弃婴就体现了这些生命特征。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自主的,都有着各自的命运锁链和生存轨迹,每一个人来世都必定要独立地承受自己的生老病死和独立的承担自己的生存法则。父母乃至身边的人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一个生命与生俱来就和自己生存的社会、国度、民族息息相关。卢梭弃婴到育婴堂,由育婴堂来担负起抚养孩子的义务,这正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一种表征,也正是人与社会相互融合的体现。父母离开孩子,可以防止孩子被溺爱而宠坏,育婴堂来抚养教育孩子,体现了社会对它的成员的一种责任。这正好融合了人是个体的自然属性的人又是群体的社会属性的人的生命特征,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是世界上最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样的爱包含着很高的人类哲学思想精髓。现代的西方人已经理解了卢梭的这种爱,理解了他的这种教育方式,所以现代的西方人在父母子女之间,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做的很得体,活得很洒脱。

  
  在中国,这样的爱与教育显然是背弃中国传统道德和情感因素的。常常听一些人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我们早就离婚了。”“只要孩子过得好,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愿意。”常常困惑于其中,夫妻离婚与孩子有何干系?父母离异会给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带来多大的影响?孩子的生活与父母的婚姻生活就是那样密不可分?为孩子,父母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做牛做马,这的确是可歌可泣的牛马精神。可是父母这样做,孩子就能变好吗?这样的好是所谓的“好”吗?难道培养出一个无动手之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懒汉,被宠坏惯坏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难道培养出一个娇惯蛮横,任性霸道为所欲为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一连串的中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正是在这样娇惯的父母溺爱下造成的悲剧吗?李刚事件不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现代思想教育下的牺牲品。官二代,富二代生活问题的奢侈糜烂不正是现代众多社会问题中一大热点问题。如果站在社会的上层人士,把握着经济大权和权力大权的上流人士如此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接班人,请问中国还能富裕几代,繁荣昌盛几代?富裕不是指一时的经济收入,经济数字指标,而是一个长远的财富概念。从一定数额的金钱到稳定财富的转变是需要管理,需要时间考验,需要结构建构的。西方的公司金融企业有延续几百年历史的,中国的公司从最早的一个算起也不过区区几十年时间。创业难,守业更难,不是一个人的富裕,子孙后代都富裕,不是一个人的发达,子孙后代都发达。一个官员曾经说过他的孩子不需要好好读书,他已经为他铺好了上大学乃至工作的路,他只要乖乖听话就好了。是的,你活着你当然可以把路铺好了,你死了呢,难道你的孩子也跟着你死吗?父母真的能照顾孩子一生吗,无论是何时何地也行吗?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