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多维视角思辨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多维视角思辨


刘虹蕴


【全文】
  
  2009年冬,正值岁末。尽管严寒天气横扫欧洲各国,料峭的冬寒却丝毫没有减弱来自丹麦小城哥本哈根人们的如火热情。在这场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气候谈判大会上,齐聚了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多达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毫无疑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人类未来的福祉和命运,而握有决定权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

  
  为期近两周的气候变化大会,见证了人类齐心协力遏制全球气候恶化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在意欲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下各国难以调和的利益得失和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得到某些国家拒绝妥协的强硬姿态,能够真切体味得到某些国家亦步亦趋的观望表现,亦能够切身体察得到某些国家勇担道义之责、力挽气候之危的垂先风范。是什么促使不同的国家在关乎人类命运的同一个问题上呈现出如此众多的不同态度?又是什么让整个大会的进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反思?

  
  一、人权观视角下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让我们先看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在经济高度发达的A国,人们开着空调在健身房中锻炼,然后再去桑拿室蒸个热气腾腾的桑拿;在经济远远落后的B国,人们只能砍几棵树,建造几间小工厂,依靠粗放型的能源消耗勉强填饱肚子。如此之大的反差在我们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存在,这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抑或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真实写照。这种巨大的落差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同样是消耗,同样要排放,一个为了生存而发展,另一个为了享受而消费,孰轻孰重?孰急孰缓?

  
  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权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从第一代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过渡到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再发展到以发展权、环境权、和平与安全权等为主体的第三代人权,人权观从个人人权扩展到集体人权,从个别人权领域发展到了范围广泛的权利。对人权观念的违背,就是对全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的践踏。因此,小至个人,大到国家,所有的行为都应尊重基本的人权观,在人权观念的引导下从事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在现今国际社会之中,对发展的呼声、对环境的诉求与日俱增,而以发展权、环境权为代表的第三代人权也日益得到各国的重视。发展权和环境权的博弈,让哥本哈根的会场多了几分硝烟弥漫与险象丛生。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