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会计假账的现状成因、制约缺失及查证思路探析

  
  二、会计假账泛滥成因之探究

  
  自从会计诞生以来,任何国家、地域、行业和时间都会存在会计假账,在现代市场经济呈信息化、电子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并没有消除这种诟病,相反使会计假账有恃无恐、有增无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公害问题、经济难题和政治法律研究课题。由于会计假账横跨会计学、法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涉及民法、商法、税法、诉讼法等部门法,所以催生其原因也复杂多多,笔者仅作精浅探究。

  
  一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类单位及行为人追逐非法利益驱动之下,会计假账应运而生。无论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不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私有民营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违法犯罪,公大公为小团体,化公为私、损公肥私,一切围绕个人自利为中心,而不管什么类型的经济违法犯罪问题的出现,必然有会计假账的如影随形。大到贪腐、挪用、侵占、行贿,小至滥发资金、实物、超标准谋福利,私分国有资产,都势必离不开本单位的财务操作,因为其资金财物的付出最终是要由单位买单的,而上述其中任何一案的作案之时都不可能不会一点也不遮人耳目,都不可能不去想尽办法以规避法律之制裁。在此种背景下,凡是有经济犯罪滋生的地方,会计假账的出现,成为了不可避免之事实。

  
  二是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现实窘境所决定了会计假账的杜绝之痛。我们不能因会计假账的频发,且假账的实施都来自于会计之手,我们就全盘否定了会计人员履职尽责、诚信操守的本质,其实大多财会人员还是具有公众良知的,他们参与财务造假带有几多被动的成分。被卷入财务假账大部分是因为现行选人用人体制及本身的所处窘境所决定的,现在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选人用人都是集负责人一人之言决定去留,私企尤为如此,每个财会人员尽管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不同,形象地比喻,但其角色都是一般的演员,听命于导演的调遣,并按照脚本的台词进行表演。时间一久,随波逐流,他们自成了会计造假的经手人和知情人,无法完全按照自己意愿行事。当然现实情境下,同流合污、推波助澜也有之。这其中,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的非公有经济成份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私企业主,都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产,俗称“腰包里的买卖”,他们大多安插亲信、内已、裙带关系担当财务,其内幕绝对保证外人难以获悉,对会计人员要求很简单,不管你怎么做,自己的钱别少,应交的税要少。另外下岗再就业、失业待岗、自主择业包括大学生就业等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国情,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激烈,我们的各类财会从业人员难免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说,会计这一职业有三大特征:“高风险”—明知法不可为,偏要为之;“创造力”—不管企业是何种程度,都能做出要求程度来;“行业标准高”—敢做假账还不行,还必须会做假账,不易被查出来才行。因为法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解聘财会人员,多数财会人还是摆脱不了维持生计的打工一族。《检察日报》上发表的《不做假账会计业前路漫漫》中一语中的“当你连下顿饭都成问题的时候,还奢谈什么职业操守“。现实注定了会计人员只能服从于法人的旨意、决策和安排,否则,不仅其切身利益会遭到侵害,而且其职业的安全性、稳定性也会受到冲击。这种会计人员存在着的职业上、利益上的依附关系以及工作上的服从关系,难于要求其恪守原则。在会计假账的棋盘上,会计人员尤如一棋子,能影响局部,但不能改变全局,换言之,他只能对自身行为负责或部分负责,而不能对企业财务造假整体负责。正如所谓“顶住的站不住,站住的顶不住。”

  
  三是现行有关绩效考评的体系背景之下,浮夸之风刮起盛行,刺激了人们争先恐后以造假去迎合不同需求目的。行为人欲得到最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单位的或个人的某些利益,只能以非法破坏和改变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和分配关系为代价。我们现实经济生活的一些政策性优扶政策、项目考察上马,贷款审核发放、上市资格准入等还都取悦于财务账目数据,一些地方官员的职务升迁、荣誉奖励、争先晋级等还都依靠财务指标完成,这些无形中促使其财务账上大做文章,相互攀比,人为在相应需求指标上造假,正如坊间流传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