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附条件逮捕制度批判

【作者简介】
张兆松(1962-)男,浙江金华人,宁波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1]张兆松:《质疑附条件逮捕》,《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3期。
[2]张德江、黄春玲:《重庆市检察机关附条件批准逮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
[3]苗生明、王伟:《附条件逮捕定期审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4]陶建平、张雪迎:《原则与例外:从诉讼证明要求和制度设计看“附条件逮捕”》,《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5]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137页。
[6]朱孝清:《关于逮捕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7]李治永、朱力:《附条件逮捕的利弊权衡》,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85页。
[7]王敏远主编:《刑事诉讼法》,社会科学文献社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9]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113页。
[10]张兆松:《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选择》,法律出版社2008版,第35-36页。
[11]邓思清、盛宏文:《有条件逮捕的法理基础及制度建设》,《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
[12]韩杼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3年第2期。
[13]贾春旺:《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2008年第2期。
[14]吴波、徐立颖等:《论我国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人民检察》2008年第19期。
[15]苗生明、王伟:《附条件逮捕定期审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16]孙春英、柴黎:《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着力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答本报记者问》,《法制日报》2008年12月17日第1版。
[17]张兆松:《质疑附条件逮捕》,《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8]苗生明、王伟:《附条件逮捕定期审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19]杨金才:《审慎对待“风险逮捕”》,《检察日报》2008年6月8日第3版。
[20]李继华:《附条件逮捕: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权衡选择》,《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21]张德江、黄春玲:《重庆市检察机关附条件批准逮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22]宋毅、余浩:《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附条件逮捕情况分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3]张德江、黄春玲:《重庆市检察机关附条件批准逮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61页。
[24]刘捷扬、徐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制度运行现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5]张新宪:《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建立过程及运行概况》,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26]宋毅、余浩:《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附条件逮捕情况分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7]刘捷扬、徐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制度运行现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8]张德江、黄春玲:《重庆市检察机关附条件批准逮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29]刘捷扬、徐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制度运行现状及完善建议》,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页。
[30]李继华:《附条件逮捕: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权衡选择》,《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31]刘捷扬、徐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制度运行现状及完善建议》,载伦朝平、甄贞主编:《附条件逮捕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