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社会式的思考与本体性的思考模式

社会式的思考与本体性的思考模式


石聚航


【全文】
  

  在逐渐社会化的今天,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在心灵上表现出非常失落的态度,而在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时间的缺乏对生命进行检讨的思路,并且努力塑造出为多数人所敬畏的有所精神寄托的载体,是非常危险的征兆。 


  

  方向迷失了,我们心情开始发乱,也乱了阵脚。 


  

  发达的物质文明时代,我们在心态上却表现出更多的失衡、无聊与无所寄托的空洞。 


  

  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一颗认真的灵魂和一颗认真的头脑,在能力上,我们缺乏对生命的敬重与思沉。 


  

  在无所敬畏的时代里,人们似乎什么都开始变得无所谓,生活开始出现紊乱,尤其是在社会的转型时期,无敬畏主义更是控制了文化中的主流心态。 


  

  我们尽管可能在人格的品质上很完美,在做人的追求上很苛刻,在人际关系上能够创造出很和谐的气氛,但仍旧无法解决来自这个社会机体内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确实到了应该寻找某些精神载体的时候了,否则人们的心灵无法承托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也自然失去了心情上的安静与静谧。 


  

  所有的这些现象或许都可以归结为我们缺乏对生命的一种沉甸甸的思考。 


  

  从东西文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摸索到两种基本的生命观念,一种是来自东方的生命工具主义的传统,一种是来自海洋世界深受宗教渲染的对生命本身的敬畏。第一种文化,我将其归结为社会性的生命思考,即这种对生命的看法,大多和东方社会中所强调的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甘愿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代价的生活模式,比如汉语世界中经常会出现:视死如归,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词汇。 


  

  第二种文化,我将其称为哲学性的生命思考,它直接来源于对生命本身的终极意义上的追问,在这种思考模式中,人们更多地区寻找生命本身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属于本体性的思考方式。西方特有的宗教影响使得西方社会在关于生命思考的哲学中表现出非常独特的特点,即人们将生命直接和宗教中的上帝联系起来,并力图来实现作为个体的人和宗教社会中的最高沟通。于是在西方世界产生了非常奇特的现象,人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即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中,两种世界的区分,使得人们能够在世俗社会之外,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精神上的价值。并由此产生了忏悔的传统。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