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任彦君


【摘要】在当今的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从对案例的积极主动地分析入手,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法律,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法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讲授;模式
【全文】
  一、概述
  我国的成文法传统决定了法学教育以理论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仅具有从属地位。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由老师从现有理论出发,将法律原则和规则教授给学生,侧重理论性、系统性。但缺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法学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凸现了出来。案例教学是在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科理论体系,结合具体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模拟案例,让学生从分析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问题与规则之间的联系,并正确地理解法律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法律原则的发展以及现状,同时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独特方法。
  案例教学的意义包括:(一)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这样的话,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杜威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师生之间应相互合作,教师在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得到知识。大法官霍姆斯也曾说过:法律的灵魂从来不是逻辑,而始终是经验。[①](二)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法学理论的兴趣,并正确理解法律条文,掌握法律的思维方法。案例能给人一种真实感、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对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故事、纠纷和结果的分析、研究,通过亲身探索、思考,发现其中的基本原则,并在教师的不断追问、启发、和引导下认识法律、掌握法律、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首先教师要在大量的案例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案例,这些案例要有针对性、恰当,并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应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如何回答。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出的问题对教师也会有所启发,这就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四)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法学理论,还使他们提高了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当众说话的机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过程中,既是宣示自己和说服别人的过程,也是自信心得到提高的过程,这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个性的培养。(五)案例教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案例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相配合,平等的分析和探讨问题,交流频繁,这无疑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