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自由的拙见

自由的拙见


司马当


【全文】
  我在极短的时间内,两次去了鼓浪屿,而一直无法释怀的是,为什么在那么一个仅有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会滋生出那么多的名人。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教育家林文庆、周淑安,音乐家林俊聊、殷承宗,医学家林巧稚,文学家林语堂……。
  鼓浪屿因岛上的一块“鼓浪石”而闻名,有人考证说这块鼓浪石是1.08亿年前的中粒花岗岩经历漫长岁月的海水冲蚀而逐渐形成的,每逢涨潮海浪拍击时便能发出如鼓的响声。
  传说宋元之交,有一个姓李的渔民初次来到这个荒岛上,见这里树绿花红,山奇水青,于是就在这里驻足,成了这岛上的亚当夏娃。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叫做郑成功的人,将这个小岛做了他的根据地,操练水兵,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才使这个小岛得以扬名。
  而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也即鸦片战争之后至抗日战争之前,这百年间呈现出来的繁华与传奇,更使这个小岛远离了平庸。据说在这期间,小小的鼓浪屿上居然先后设立了英、法、美、日、西班牙、荷兰、丹麦、葡萄牙、奥地利、挪威、比利时等十几个国家的领事馆。而岛上的建筑也因之各异,被后人誉之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一位叫龚洁的墨客居然写出了洋洋几十万言的《鼓浪屿建筑》。
  上个世纪初的鼓浪屿简直是一个乐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小岛上,有百货商店、布店、药房、钟表店、理发店、照像馆、食杂店、电影院、图书馆、学校,还有舞厅、赌场、烟馆、妓院、酒楼、教堂、寺庙、怜儿堂……还办有报纸、杂志。这样一个乘着现在的电瓶车十来分钟就能绕上一圈的小岛,却有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和生活。
  作为“公共租界”,鼓浪屿上的13个国家领事馆共同组织了岛上的行政管理机构——工部局。工部局曾对华人制定了许多规矩,连对家畜的饲养也都有详细的讲究,如“凡本界内居民,如有殴打或残酷家畜等者,必须拘捕究办”。这是我国百姓至今都尚未完全接受的“新观念”。
  尽管有了工部局,但各国的习俗、观念、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工部局不会也不可企及的。各国的神父、传教士们不仅在岛上设立了教堂几十座,还创办了医院和学校,而大名鼎鼎的林语堂就是在鼓浪屿的养元小学读书,升入浔源书院,直到17岁去上海读大学的。
  1901年12月23日,世界著名医学家林巧稚就出生在这里。关于林巧稚的独身,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林巧稚见闻女子多辛苦,而自己若嫁人生子,必不能将所有时间奉献,所以自愿独身;一种是当年协和医院规定,女子凡当医生者,必须独身,林巧稚自不能违反院规,只好服从。而笔者以为,林巧稚的独身,是其对自己毕生事业的追求,也是其对不为世俗所累的自由的追求。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