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更具体地说,这种“新加坡模式的中国版”的特点,可以表述为:逐步开放民主竞争空间,在中国的执政党已经取得对政治经济与社会各种资源的高度支配地位的条件下,容许若干竞争性的小党合法存在,并在条件成熟时开放民主选举的政治空间。这样就形成类似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独大党模式。即在竞争性的民主程序下,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仍然可以长期享有不受质性挑战的政治统治地位。人们还可以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实现这种独大党民主模式,似乎还存在着一系列先天有利条件。首先,列宁主义一党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对政治、经济、法律、新闻传媒等重要资源的控制与垄断,执政党拥有中国的绝大多数天下精杰与人才资源,以及它对社会各基层的组织渗透优势。更重要的是,二十年执政党推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实效,使执政党的威望在中国公民中已经进一步提升。中国执政党在这些方面的优势,甚至远过于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的优势。因此,对于中国来说,似乎只要在程序设计方面作些精心的考量与准备,中国从社会主义的后全能政治体制(Post-totalitarianism)向一种类似于新加坡的“选举威权主义”体制过渡似乎是颇具可能性的。
  然而,如果对中国的社会国情进行较为具体的考量,就会注意到,中国历史、政治与社会国情与新加坡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同,这就使中国要成功地效法新加坡政治模式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困难。本文试图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与新加坡相比,中国当下的改革开放过程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引爆性的社会问题。在改革开放二十年过程中,累积了相当多的社会矛盾,这一状况与中国从全能体制中脱离出来的特点有密切关联。归纳起来中国社会转型存在着五大困境,一是相当一部分官僚的经济腐败,二是发展过程中的分配不公,三是贫富两极分化与地区差别扩大,四是农村失业严重,五是金融坏帐问题。此外,还存在不少对政府权威的持续挑战,少数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以及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等等。在一旦出现多元竞争时,反对党必然会把这类问题作为攻击执政党的突破口,使原来受到压抑的不满得到渲泄的合法机会,并进而引发政治参与爆炸。   
  更具体地说,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在全能主义时代遗留下来大量困难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严峻性,矛盾的复杂性,使反对派利用选战来反对执政党的资源更为丰富,中国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激活的广场效应,将在短时期内形成对现存政府权威的严重挑战,政治冲突对立与危机不可避免。其结果是形成连锁反应。   
  相反,新加坡作为一个超小型的东亚前殖民地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则没有这类问题的严重困忧,特别要提出的是,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恰恰在长期执政中逐步解决了困扰这个国家的种种问题与矛盾,并在解决过程中获得了更为丰沛的权威合法性资源。在执政党的经济效绩取得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即使边缘性的小党取得竞选资格,也不会构成对执政党权威的挑战。换言之,新加坡是在还不存在重大的社会分裂与认同危机的情况下,通过权威主义方式解决了认同危机,并进入选举权威主义时期的。相反,如果中国在已经出现了认同危机与社会分化的条件下仿效选举权威主义,其结果会如同东施效颦一样,适得其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