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加坡的“选举权威主义”及其启示——兼论中国民主发展的基本路径

  民主党竞选大会上的徐顺全的演说表现似乎很成功,然而它对该区的投票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影响。一位新加坡本地人对作者分析说,参加民主党选举大会的民众,包括那些弱势群体的民众,往往把听反对党的发言当作数年一度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但一旦正式投票时则会冷静得多,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新加坡人决不愿意冒风险,让一个政治经验与资源颇受质疑的小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来执政。要在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执政党与那些不成气候的小党之间进行选择,其实人们并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更何况民主党在选民大会上开的治国药方中,许多只是与事无补的拉选票的大言高论。例如要赶走新加坡的跨国公司之类,只是迎合部分失业者的心态而己。   
  由于执政党通过上述的种种办法来抑制反对派的力量,可以说是“过于成功”,以致于反对党完全有可能在所有的选区内都无法获得多数选票。而执政党又需要在国会内有一个处于绝对劣势的反对派的存在,来保持多党制民主竞争体制的外壳,以此来显示新加坡在全世界民主潮流中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执政层还设计出这样一个办法,即让某些落选而又票数较多的、又能与政府合作的反对党人士能够进入议会,作为“非选区议员”,以保持多党制的形式。实际上,反对党在新加坡大选政治中虽然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但主要功能是在议会中作为一种象征,让人们觉得新加坡实行的是民主政体而已。
     新加坡政治模式是否适合于中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国际政治体制中,新加坡的政治体制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制度,这个制度是由在新加坡国人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资政李光耀所创建的,这个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运用执政党历史上形成的权威资源,通过对政治资源、经济财政资源与社会资源近乎垄断的控制,通过对程序立法的精心设计,以及经过对选战策略的一系列精巧的技术性安排与处理,从而把反对党的活动有效地限制在对执政党不可能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政治挑战的范围内。这样,新加坡一方面既可以实行国际上通行的多元民主,成为多元民主大家族的一员,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执政党的长期执政,保持着持续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历史纪录。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正因为如此,有些政治学者把新加坡的政治模式称之为“选举权威主义”:一方面新加坡政治体制具有所有多元民主政体的基本选举程序与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又成功地享有了权威主义的政治权势。可以说,是一种介乎于权威主义与民主政治之间的特殊政体模式。它是一种在多元选举制外壳下的权威政治,或者说是一种在权威性的政治资源垄断下的民主政治。  
  在国外政治学界,有一些学者曾经提出这样一些令人思考的问题:新加坡的“选举威权主义”民主模式,是不是如同其经济模式一样,在今后某一个时候对中国产生影响?中国有没有可能从新加坡的政治模式中获得一些启示,一方面既可以继续保持执政党的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吸收多党竞争制度的某些程序与法律制度,进而获得民主政治的程序合法性,通过这种方式,在取得对权力腐败的有效制衡的同时,又能为渐进地发展民主迈出新的一步,满足社会上国内知识分子、民众与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走向民主的期待与要求?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不是可以先通过中国政治的“新加坡化”作为启动阶段?这无疑是一个颇有意思的政治学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