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信用风险与担保物权之发展

信用风险与担保物权之发展


马特


【全文】
  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传统民法之担保法出现了巨大变革,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而成为民法中最为活跃的领域。[1]担保制度对于创造信用,促进资金融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品的流转,资金的融通,无不依赖信用方得以展开,债权特别是金钱债权逐渐压倒所有权而跃居优势地位,为了保障债权,强化信用,“为了债权的担保而奋斗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2]简言之,市场经济的信用本质和内在风险,是担保制度存在及发展的正当性基础。担保体现了由个别性的人格化的信用转向普遍性的制度化的信用的进程。作为信用手段的担保制度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许多新的型类型涌现出来,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信用的扩张为担保制度的飞速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风险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债权在现代社会居于中心地位。信用是交易的前提,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于是信用便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前提与基础。随着交易的复杂化、普遍化,以信用为基础构成了日益拓展的市场秩序。“信用制度成为市场经济现代模式的最核心的一项制度,并足以支撑人类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3]基于信任关系的信用不断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全面渗透,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信用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交易和支付活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中的信用支付方式占到十之八九,现金交易日薄西山。尤其是在迈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后,经济活动的样态已跳脱原始的以物易物模式,而呈现出多元且复杂的面貌。例如,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活络资本流通的秘诀不再是“现金交易”,而是“信用创造”。[4]没有信用即无法建立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当新经济成为我们时代的时髦词语时,信用的匮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诚如学者所言,新经济的两大杠杆,一是风险投资,一是知识创新,两者都是以高度信用为前提条件。在一个借钱不还现象屡有发生的国度里,没有人敢作风险投资、这种风险再加风险的投资。
  市场经济由信用交易构成,其存在和发展依赖信用。市场经济越发达,其交易信用的系统越复杂,其内在的风险和脆弱性越明显。市场经济依赖信用越来越发展成为庞杂精密的系统,其经济关系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信用风险和交易环节破裂,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导致连环的交易失败,以致整个信用交易体系陷入危机。市场中的交易不能即时完成,交易的发生与完成在时间上的不对称,使交易结果具有了不确定性,从而给交易者带来了风险。信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信用机制的风险性是注定的,信用永远与风险相伴。风险,即具有一定危险的可能性,风险可以看作是人类对不确定因素的缺乏控制。这是由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外在事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交易成本的存在必然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市场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从而使市场成为孕育风险的温床。[5]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信任关系,故极易受到当事人信息不对称及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信用风险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的问题,市场经济由于专业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的复杂化,信息不对称成为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信息不对称导致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由于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市场主体无法知晓和掌握完备的有效信息,从而导致交易前逆向选择和交易后道德风险问题。
  第一,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信息不对称是发生逆向选择的原因,信息并不是如空气一般能够为所有人所均等的共享,而是零零散散、不均衡地分布在人群之中。由于缔约前的信息不对称,某些隐藏信息只有一方当事人知道,另一方无从知道或查询该信息的成本过高,最终导致与当事人意愿相悖的“逆向选择”。[6]逆向选择是指,由于借款人对自己借款的用途乃至收益具有较大的了解,而贷款人则并不掌握借款人的这些“私人信息”,资质差的借款人在争取贷款时较为积极,贷款人最后往往选择了他们。该问题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在分析“柠檬”市场的基础上提出,说明了信息不对称的后果以及解决方案,指出担保就是消除不对称信息的有效机制之一。“柠檬”意指二手车市场上质量差的车,最初的二手车市场上也会有质量好的车,问题在于,二手车的质量信息只有卖车人知道,买者很难获得,这就形成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买车人信息短缺,想防止吃亏上当,只愿意支付一般价格成交,即便遇到好车也不愿出高价;卖方若有好车,也不愿以低价出售。结果是,好车由此被淘汰出局,而坏车则充斥二手车市场,成为“柠檬”市场。人们在“柠檬”市场上无法买到好车,也就没有积极性再进入“柠檬”市场,“柠檬”市场因此失败。[7]在实际交易中受损的决策者在下一次交易时就会考虑遇到“柠檬”问题,这无形中削弱了其再度交易的意愿,于是导致交易费用的增高。分工约深入,专业化程度越高,信息的不对称和私人信息问题就越严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