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司法改革的新方向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司法改革的新方向


符向军


【全文】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司法改革的新方向
  符向军
  诉讼,民间俗称“打官司”。千百年来,老百姓都有一种“厌讼”思想,认为打官司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说明与他人之间、与邻里之间关系不睦,是为人处世的失败,这甚至是一种丢脸的事,难以启齿。究其根源,这是一种小农经济思维的产物。
  斗转星移,时世更迭,人与人的交往无论内容、时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益多元化,社会交往中的各种主体不再是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的单一主体,随时都会与其他主体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有合作,也有对立,发生摩擦产生纠纷在所难免,到法院打官司也不再稀奇和可怕。
  如今,伴随经济发展和交往的频繁,人们到法院打官司越来越多,其实反映了人们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尊重法律、信任司法,相信法官会根据正义的法律居中裁判,为他们讨回一个公平的说法。
  既然打官司的目的是为了讨一个公平的说法,民事诉讼的功能也就浮出水面,那就是“定分止争”。根据古典记载,“分”是名分,把名分定下来,争斗便会“出事无名”,偃旗息鼓了。关系一旦理顺,产生纠葛的当事人只要不是故意无理取闹,一般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再争来斗去,是亲属的重拾亲情,是朋友的重归于好,是邻里的重归和睦,是陌生人的握手言和……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美好状态。这样的和谐越多,人们的心情就会越开朗,家庭邻里就会越和睦,社会矛盾就会越少,国家就会越加稳定,各项工作就都能顺利开展。可见,这样一种人人修好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态,于个人、于家庭、于国家、于社会都是善莫大焉。
  诉讼的功能是定分止争,达到和谐则是诉讼的美好境界,难能可贵。现代法治的发展也以追求人们内心的安宁、自由、和谐为依归,那种只管是非判断不管结果死活的裁判理念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也与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现代司法理念渐行渐远。
  随着司法理念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民事诉讼模式也在不断演进。此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诉讼模式。一般而言,英美法系国家采当事人主义模式,大陆法系国家采法官职权主义模式。当事人主义模式强调当事人之间的积极对抗,法官消极被动,一般不加入到当事人的争斗中,更不会帮助哪一方当事人去取证;职权主义模式则强调国家干预法官主导,法官可依职权主动调查取证。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者坚持法官居中裁判的中立地位,但是过于消极往往会使律师单纯凭诉讼技巧而非证据、事实打赢官司,造成程序无限期拖延,真相被掩盖,实体正义不能实现;后者法官过于介入,家长制色彩浓厚,法官不堪其累不说,容易先入为主,骄横擅断,造成公平丧失。因此之故,世界上两种诉讼模式一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并且不断修补调整。在汲取两种诉讼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我国法律强调法官中立裁判,同时赋予法官诉讼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在几种法定情形下,法官还可依职权调查取证。总的来看,我国司法长期以来所采的诉讼模式仍然属于职权主义模式范畴。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