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追问——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初步印象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追问——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初步印象


胡旭晟


【全文】
  一部长达十八万字的法学作品首先在同一学术刊物上以四期连载的方式刊出,这种“横空出世”的方式多少会让现今中国的法学学人感到惊讶,而作品中以或明或暗的形式开掘出来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更是对当今中国法学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挑战和震撼。
  一
  初读这部作品,第一个强烈的印象,是作者对当今中国的历史处境及其法学意义的深刻揭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正处于伟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其间,国家的政治(特别是)经济变革成就也在日益强化着我们作为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面对所有这一切,除了不断加剧着自己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服膺于“现代化范式”之外,我们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真正内涵依然是不明晰的;甚至,当我国加入WTO时,除了体认到更多的机遇、压力和振奋之外,我们对于其中的真正意义同样是罔然不知的。
  同样面对上述种种纷繁复杂的变故,邓正来教授的独具慧眼在于,他深刻地揭示出,今日之中国正处在由“世界结构外的中国”变为“世界结构中的中国”的历史转折点上!他指出,在此之前,中国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虽因位于地球之上而与其他国家交往或冲突,却是“世界游戏”的局外人,或曰“虽在世界之中却在世界结构之外”;而伴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开放,尤其是因加入WTO等国际组织而进入世界体系之后,中国经由承诺遵守世界结构的规则而成为“世界游戏”的一方,从而真正进入世界结构之中,成为“世界结构中的中国”。“对于中国来说,这才是三千年未有之真正的大变局。”(第9—10页)这一论断于当代中国学界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
  或许,在邓先生看来,由“世界结构外的中国”转变为“世界结构中的中国”,这一历史的转折,其间所蕴涵的学术意义(尤其是法学意义)与学术责任实大于晚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转折。因为,就制度安排而言,此前的世界结构对于中国的“支配乃是非结构性的和非强制性的”,而当下世界结构的支配却是结构性的或强制性的。(第14页)这就意味着,当我们作为“世界结构中的中国”而获得“对这种世界结构的正当性或者那些所谓的普遍性价值进行发言的资格”、乃至“参与修改或参与制定世界结构规则的资格”(第10页)的同时,如何将这种形式资格变为真正实质性的发言权,这才是当今中国学界尤其是法学界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其真正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当下中国的历史处境及其法学意义莫此为甚!正是在这种时刻、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正来先生提出了他的根本性问题:“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而“世界结构中的中国”则是理解其作品其问题的第一个关键。
  二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