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读书和学问漫想

读书和学问漫想


张新宝


【全文】
  读书与用书
  大概是六七年前,某领导(也是研究员)多次呼吁年轻人多读几本书。他说的读书不是“用书”——写文章、写书的时候找资料;从图书馆抱来一大堆书,需要什么就抄点什么,或是批评人家,或是赞同人家,各取所需——那不叫读书,而是用书。读书,就是安心坐下来,予带功利地去学习、去钻研,获取真正的知识。当时听听,也觉得正确,但并没有特别在意。另外一位研究员在评论一位中年日本民法学者时,谦虚地坦承对方比自己的知识多。当时没有感觉到其评论如何深刻,还顺口说了句“您比他有影响”(马屁耶,友好耶)。 
  这段时间有机会坐下来专心读点书,细细品那位领导的读书与用书之说,再回想一下中国教授与日本教授的比较,好像明白了点道理:学问需要有灵气,但是仅仅有灵气是不够的,首先要有丰厚的积累,要有知识,知识多了才可能有真知灼见。否则,凭一点小聪明;依靠一些道听途说,是做不出来什么大学问的。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多一点比较
  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是国内某方面最权威的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前沿地位云云。”有时候也听到别人这样恭维自己,心里感觉很好,窃喜之,甚至糟糕地溢于言表。
  殊不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这是人家的奉承,并不一定真有那么回事;其次,还要看跟谁比,如果跟一些与自己一样浮躁浅陋的人去比,纵使五十步强于一百步,那也是在浮躁浅陋之列。虚荣、爱听吹捧,恐怕是人之天性。这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克服这样的毛病。有些人有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回事,听到了吹捧,脸面上有点光,心里稍微美一会儿,倒不是什么大约坏事。更大的问题是以为自己真的有学问了!
  中国有个成语,叫“井底之蛙”,说的是没有见过世面、见识浅的人。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给大家许多见世面的机会,我们可以见识人家是怎么做学问、人家读了多少书。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据说有的人不能完整地唱一支歌,这样的人恐怕是混不上歌唱家的;但是不是也有人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却堂而皇之当上了教授、研究员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怕的是,或者做得与人家去比,或者不敢承认差距,或者来一点精神胜利法:尽管我不如他们有学问,但是我比他们有思想,我比他们有名气,我比他们重要!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几十年法律虚无,一转眼要搞依法治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容易  出名,当然会很重要。而在一个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又何愁没有“学术市场”呢?更何况大家都这么过的。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