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一米线后面的法治困境

一米线后面的法治困境


张玉录


【关键词】法治困境;一米线
【全文】
  如今的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法制”大国,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生效施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性文件。但是这只能说我们再法律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不能说明我们已经成为“法治”大国。因为我们的很多法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遵守。只有当法律得到自觉地普遍遵守的时候,我们才能将这个社会称之为法治社会。
  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法治国家,面临的困难很大。很多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政府及其掌握国家公权力部门和人员的肆意妄为,随意蹂躏法律。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在于广大民众对法律的漠视。这一点,从银行里面一米线的变化可以清楚的看出。
  一天,我去银行取款。看到前面有人做业务,便站在一米线后面耐心等待。几分钟后,一个赤着黑黝黝上身、穿着拖鞋、大汗淋漓的人,毫不迟疑的站到我前面。恰巧原来那位顾客撤出,这位老兄也就顺理成章地先我而办理了业务。看他那一身的行头,我感觉提醒他注意“一米线”也属于多余,就没有在意。可轮到我时,来了五六个个附近技校的学生,呼啦围在我周围,在输入密码时总感觉到有无数只眼睛在窥视。尽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总感觉心里有些犯堵。银行“一米线”可以说是人们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彼此间避免碰撞的基本规则,是一条“文明标志”,也是一条“道德线”。人们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应当彼此尊重,给别人创造一个私人空间,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一个私人空间。可是,为什么人们都将其视若无物呢?
  后来才知道,一米线在很多地方纷纷败北,形同虚设。反倒从另一方面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制出更为先进的银行排队机。尽管成本高一些,但也可以有效地制止排队中加塞、旁观的现象。
  从法律意义上讲,一米线体现了一种秩序和规则,它就是确定谁先办理业务的“排队法”。这个法律的特殊之处在于,有形且主要依靠人们自觉地遵守。众多人士将其不自觉地践踏于足下,从法律观念和文化上讲,也就是我们当前在推行法治过程中所必须直面的法治困境:
  其一,自觉遵守秩序观念的淡漠。法治的要义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同样的事情遵守同样的规则,也就是要做到秩序井然。尽管一米线的事情不大,却明确无误地折射出当代中国现实条件下相当多人士秩序观念的淡漠。很多情况下的秩序是靠强力“创造”的,而不是靠人们的自觉行为“形成”的。在银行,对于不遵守一米线规则的人,银行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不能强制创造,所以一米线注定要淡出。排队机出现以后,情况就会改观,原因是有了强制性,没有取得排队号的人就不会得到办理业务的机会。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马路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警察和监控设施的存在,违法闯红灯的人和车很多。一旦交警的拿着罚单站在附近,或者有了监控设施(谁也不知道是否开着),交通秩序就会好很多。故意公然闯红灯的人几乎没有。也正式因为我们有相当大的这样一个群体,也就给我国推行法治增加极大的成本。例如,一条简单的一米线变成昂贵的排队机;一套简单的红绿灯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交通,却又增加了监控和若干警察。在我国国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成本得不到满足,也就减缓的法治化的进程。法谚说,所谓法治就是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我认为,在遵守的形式上,应当是法律应当得到人们普遍的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强制遵守。只有这样,立法者设定的社会秩序才会“形成”。高压下“创造”的秩序是不会长久的。一旦压力减弱或者消失,秩序仍会杂乱无章。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