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

  4、公民社会是民间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会
  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政府对社会生活大包大揽,一方面不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全能政府的结果是低效政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包揽过多的权力资源而又不受制约,为腐败滋生提供了条件。11 在公民社会,民间社团积极参加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之中,承担社会自治、社会服务的功能,并以前述方式分担社会管理的任务。所以,它们既是广大公民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一所培养良好公民素质、公民性的学校,同时又是缓解民众与政府可能发生的矛盾的一个重要机制。诚如一位经济学家在谈到如何调节好劳资矛盾时所言:要使劳动者真正摆脱弱势地位,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谈判地位,让劳动者拥有与资本同等话事的权利。在单个劳动者并不具备足够的谈判地位的时候,通过建立可以自愿加入和退出的工会,由工会来表达工人的声音,是解决劳资冲突的根本办法。19
  5、公民社会是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
  在转型时期,存在着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和城乡之间的严重的发展不平衡。12 由于贫富差距悬殊产生的社会紧张关系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家提醒我们:“工人阶层目前正在适应现实,同时也在刚刚失落后的茫然中忍耐。他们当前的‘悄然无息’并不意味着社会太平。”13 另一些社会学家指出:如果这种贫富悬殊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中国就会形成一种两极社会,而这种社会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冲突和对抗的发生,特别是底层社会对于上层社会的敌视和反抗。20在2004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等作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21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根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和谐社会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或者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22公民社会正是这样一种和谐社会。
  在公民社会,由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所有人都受到尊重。因此,一方面,公民们源自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而产生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另一方面,人们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同时得到发扬;由于私权受到保护、私人自治与民间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以发挥,使得社会各阶层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共同发展并且在社会阶层之间实现合理流动,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和谐。
  (三)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动因
  学者们讨论中国公民社会的问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理论兴趣,而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促使中国公民社会出现的因素。笔者以为,下面这些因素构成中国公民社会出现的主要动因。
  1、执政党的政策变化与发展
  从时间顺序上看,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初始动因是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做的政策改变。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把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等。执政党的这些政策变化,为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社会多样化发展开启了正当化的大门,从而也就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播下了第一批种子。
  2、取向市场经济的经济改革
  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经济动因是随着政策改变而来的逐渐取向市场经济的经济改革。市场经济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说明:
  首先,市场经济既是公民社会的经济基础,其本身也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公民之间拥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而又互相依赖,形成一种连带关系。虽然哈贝马斯等学者不认为公民社会包括根据私法构成的、通过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导控的经济,[12] (p453-454) 但是,笔者以为,市场经济确实提供了公民作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市场经济本身也是公民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更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一些真正具有民间社团的实质内容和功能的组织正是靠着市场经济的条件、以工商注册的方式得以生存的。14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