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德治与法治

论德治与法治


赵丹


【摘要】德治与法治作为两种治国方略从古代一直争论到当代,并将持续下去,任何人类的造物都是人类一定价值的载体。法治与德治也不例外,凝聚着人类对国家对社会的愿望,以及对自己的生活境遇和生活质量的改变。
【关键词】德治/法治/善/恶
【全文】
  一、 德治与法治的起源
   “德治”与“法治”之争在中国与西方很早就有了。在中国,其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法家”之争。这两家在治国方略的选择和运用上针锋相对,见仁见智,古代中国的“法治”学说与“德治”学说就诞生在这场纷争的硝烟之中。先秦法家管仲最早的提出“法治思想”,从“以法治国”到“贵族上下皆从于法”赵国的慎到的从“尚法”到“势、法”并重,商鞅从“缘法而治”到“以刑去刑”等法制主张。先秦法家提出的“法治”并非近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它们之间有共同点:都是用法来治国,但是古代中国法家思
    
  -----------------------------
  *赵丹,男,湘潭大学法学院本科生,04级4班
  
  
  
  
  
  想的主旨在于维护君主集权,法律的主要价值在于防止暴乱,“法治”完完全全是统治阶级的一种驾驭人们的工具。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由孔子开创,孟子完善,荀子改造。儒家学派提出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的德治主张,他们极力推崇道德教化在社会政治机制中的功能。认为人们经过道德自省和自律,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成为“温、良、恭、谦、让”伦理信念的载体。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被统治者作为正统思想发扬光大,因此,出现“礼法合一”的东方特有现象,德治超越了法治,法治被包含于德治之中。
   在西方,法治与德治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就“治国方略”的争论。“法治”这一术语最早由古希腊雅典“七贤”之一的毕达库斯提出,而法治的系统学说最终由政治思想家亚士多德将法治与“一人之治”相对立,首先提出“由最好的法律统治,哪一方面较为有利。”这一问题,然后明确断定:“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2在古罗马时代,政治思想家和法学家进一步传承着古腊的法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德治”最早由柏拉图提出。他精心设计了理想方略。
  他的“德治”思想在《理想国》与《政治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