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法的复魅与祛魅

环境法的复魅与祛魅



——环境利益何以平衡

From Enchantment to Disenchant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谷德近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环境法学从关注当代人的环境利益转向了保护后代人的利益,在方法论上,则表现为环境公共利益的泛化,以及对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不加鉴别的吸收,这是环境法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复魅。环境法学的祛魅,应当从关注后代的同等权利转向当代人对环境利益的要求,从强调环境公共利益转向研究区别的环境利益。祛魅就是转变环境法学的研究主题,从环境利益分析切入,关注不同地区、全国和地方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环境利益的公平分享和环境义务的合理承担。
【关键词】环境法理;复魅与祛魅;区域环境利益;环境利益群体
【全文】
  目次
  楔子
  一 环境法学的出走
  (一)泛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法学,还是环境问题学
  二 环境公益的理论和实践困境
  (一)环境公益真的存在吗
  (二)政策化的环境立法和执法
  三 区别的环境利益
  (一)环境藩镇割据
  (二)环境公益之重
  (三)农村的黑色幽灵
  四 从未来回归现在
  五 并非结论的结语
  楔子
  哈利•波特的书太畅销了,几乎占据了所有书店的抢眼位置,令人忍不住要翻一下,魔幻的情节带来超越现实的轻松和愉悦,难怪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这种愉快的体验,显然比阅读枯燥、生涩的法律专著要兴致盎然得多。其实,十年前,就有类似的读物流行,尤其是美国女作家黛安娜•杜安的系列小说——《少年魔法师》。该书主人公要打败的巫师首领是熵的制造者,而熵是环境污染、能量损耗、生命死亡和宇宙衰老的罪魁祸首。1 尽管坊间学者对环境法的研究现状颇有微词,但就贴近普通大众的感性认识而言,环境法研究者做得还是令人称道的。当前,环境法的研究主流恰恰就是生态平衡、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甚至子孙后代的福祉和命运。
  人类的文明史实质就是一个不断挣脱自然和神灵——或者是自然和神灵的糅合体——控制的过程,同时也是理性不断张扬的过程,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再也不像野蛮人那样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了,凡事不再祈求神灵,而是依赖技术和计算,这意味着理智化,韦伯将其这一过程称为“除魅”。2 然而,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而言,人类理性又带来了什么呢?人类自恃对局部的、有限的自然规律的掌握,大肆奴役、掠夺自然,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使人类的命运更加前途未卜。韦伯由衷地感叹,人类在寻求理性的祛魅中,非但没有获得自由,相反却成了理性的奴仆。3 这是人类文明——包括法律文化——祛魅的意外馈赠。
  反思人类理性的缺憾,环境法学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方法论上开始了复魅的历程,嗣后又迷恋了上可持续发展的神话,对环境乌托邦心系向往。大概缘此之故,环境法学过分青睐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开始演变成多学科的杂糅体,渐渐远离了法学。
  一 环境法学的出走
  在所有部门法学中,也许只有环境法最急于寻找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期望获得与其他部门法不同的法理基础。因此,环境法学也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包容性,几乎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所有学科都堂而皇之地被吸纳,可是事与愿违,环境法学非但没有找到出路,却失去了自我。
  (一)泛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环境法学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是绝对性的流行话语——至少当前如此。从生态保护的迫切性、生态农业到西部大开发等现实需要,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宏伟意义,最终拔高到环境法的发展方向,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使环境法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时期或可持续的环境法时期,相关论述蔚为大观。然而,环境可持续性能够量化吗,其标准到底是什么?它由哪些具体指标组成,又如何确定其科学性?环境法律是否能够为这些目标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供给?很可惜,我们没有看到可操作的制度设想。4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不能从可持续发展中发现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其实,并非研究得不够深入,而是这一社会发展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本身并不包含环境法律制度供给的理论源头。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矛盾目标的妥协统一。可持续发展实质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矛盾。5 这三项指标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但是目标不等同于问题本身,目标的相互冲突才是可持续性的实质,经济发展是主导性事项,6 环境保护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原则是处于理念和制度之间的一个范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理念,环境保护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相反。如果为可持续性确立一系列原则,那么环境保护才应该作为一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的原则,实质上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会为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任何理论来源。其次,具体目标的多样性和实施策略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由很多子目标组成,这包括消除贫穷、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缩小贫富差距、消除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7 为了谋求这些目标的实现,其路径也是多样的。主要有促进科技发展、建设开放性的经济制度、强调妇女和青年的参与以及和平的作用。8 可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环境法所能及,它们是其他部门法学——或者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即使环境法学宁愿做饕餮之徒,恐怕也力所不及。过分强调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的意义,除了使其停留在宏大叙事的层面,也只能强加给环境法过多的负担,最终淹没了环境法的基本使命。另外,可持续发展谋求的是人类的共同未来,避免穷国与富国没有共同未来的窘境。可持续理念侧重的是国家的国际义务,强调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国际合作,例如自然资源的国家主权权利、跨国环境损害的预防与赔偿、消除不适当的贸易壁垒、维护受压迫、统治和占领的人民利益、9 保障人权等人类尊严等。10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国际义务。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