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学会在高雅的审美中生存

  泛平等化的教育,已经使“贵族精神”一词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并且使它显得那样的扎眼和刺耳。其实,对于“贵族”,或可从政治角度定义之,亦可在人文层面上予以界定。前者在习惯上指向在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并享有特权的阶层;后者却指向有良好教养的、追求和推崇勇敢、大度、荣誉等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文意识的人群,他们是代表既定社会理想的标志性群体。其重要的身份特征便是一种对社会负有责任的道德理想、政治理想与审美理想的精神坚守,而惟有此,也才能规范贵族的品质以确报血统的纯正与优良。此处所言的“贵族精神”,正是取这一意义。在我们这个时代,无需回避“贵族精神”一词给人的刺激,不论从哪个角度反对贵族这个字眼的人,也难以否认高尚人格、高贵气质和高雅情趣吸引我们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人类独有的崇高和美的力量。
  美学于我并不精熟,陈威威、张辉的文章却让我产生一个可能较为幼稚的念头:中国美育若求发展,必须具备独立的品格,就如独立的贵族人格一样,甚至比独立的贵族人格更要独立,不具有任何依附性。审美不应成为任何一种工具,不应为政治所用,不应为经济所用,甚至不应为人的享受所用。
  美是独立的,她自在于她的世界。她可以深深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她可能具备的一种外在吸引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可能在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中,点击到我们心灵的琴键。其中,有些琴键也许是从未被点击过,而有些也许已经很久未被击打。无论怎样,她把我们心灵潜在的各种情感激发出来,每个情感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乐音,和着不同的节奏与声调,舒缓的、急变的、悠长的、短促的、高昂的、低平的、缠绵的、激情的……。在绝妙的演讲、文字、乐曲、绘画,自然界那松涛、海浪、狂风、暴雨、闪电、雷鸣、沙漠、戈壁、动作、人体、思想、灵魂……,在所有的所有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美的悄然点拨、美的醍醐灌顶。
  美是自在的,一旦让美成为他物的工具和奴役,她就会失去这些不断提升我们的人格、精神、情趣的自在特性。
  《海上钢琴师》中的1990是一种感伤但精神独立的审美符号,张辉的评论就是对这种审美价值和人文理念的赞同和宣泄。影片中的主角坚守着一种独特而绝决的,然而又是纯粹人格理想的、凄美的人生选择。电影的编剧、导演、演员以不同的角度,共同创造了这个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美故事和一个灵魂高贵的悲剧人物。作为影评人的张辉则以他精确的文字语言,不仅道出了他自己内心与编导者的暗合,并且将某种精神从影片中延伸到我们的视线之外,直捣读者的心灵深处。他们都令我情不自禁地仰起了自己的头颅,希望它终究也可以成为高贵的那一种。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