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治建设

  5.新闻媒体竞争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新闻媒体尚未建立与公司法类似的事业法人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等制度规范,普遍存在着按行政性级别、业务内容、行政区域等分割设立新闻媒体的情况,客观上为新闻媒体借助党政机关的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不适当干预、不正当行使新闻报道权利以及不正当竞争等提供了可能。
  6.保障新闻信息采集的法律制度匮乏。(1)缺乏公共信息的公开制度。世界各国通过新闻出版法、官方文件公开法和行政公开法等法律形式建立了新闻媒体对公共信息的采集制度。这些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政府文件、会议原则上应当公开、任何人均有权获得政府文 件或旁听会议并许可新闻界摄影和录像、政府拒绝提供这种机会时应负举证责任、法院对政府拒绝提供的行为享有审查权。而我国则没有类似的法律。(2)缺乏保护消息来源制度。保护消息来源制度是为了确保公众可以充分信赖新闻媒体和记者,即当泄露身份或要求他们出庭作证而可能对他们不利时,法律规定不得泄露或拒绝回答。[1]英、美国家记者享有一定的作证豁免权利。海牙国际法院前南战犯上诉法庭2003年初曾裁决免除了战地记者的作证义务。[2]而我国法律规定在发生新闻侵权时追究新闻来源的责任。[3](3)缺乏协调采访权与其他权利、权力冲突的系统规范。不可否认,新闻采访报道权经常会与其他权利、权力发生冲突。应当确立某些法律原则解决类似的法律冲突。例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等多部法律的规定,公民有权揭露、批评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这一原则应当适用于新闻媒体和记者。
  7.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统一。现在,传统的新闻工作者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完全涵盖新闻媒体信息产品的生产制作主体这一庞大群体。他们一部分是党政官员、一部分是事业编制的国家干部,还有一部分是聘用人员,其法律地位很不统一。
 (三)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制问题的根源
  我们从道德的一般定义、形成过程和作用方法等原理上,可以深入分析我国目前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制问题的产生根源。
  1.缺乏长期、稳定的新闻实践。我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历史比较短暂。即使从十九世纪末叶算起,我国现代新闻业迄今也才一百多年。[4]而且,在这一百多年里,历经战乱和风起云涌的社会大变革,新闻事业始终缺乏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 。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确切地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新闻事业才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历史就显得更加短暂。就是在这五十多年里,新闻媒体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历史阶段,其社会角色也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可以说迄今尚未能够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准确定位。因此,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体系从根本上说还缺乏赖以形成的整体社会环境。
  2. 缺乏反复验证的、普遍的理论认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实践对新闻事业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肃的道德考验。在新的实践面前,新闻界显示出了种种不足:对新闻实践中的的理论包括道德问题论证不足;关于新闻传播的社会职能、职业方法、纪律和职责等尚未有自觉的认识、传播和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教条式理解,割裂道德的稳定性和继承性,过分强调职业道德的特殊规律性和差异性,不顾一般规律性和共同性。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对传统新闻职业道德产生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
  度对传统的新闻职业道德产生了新的影响:新闻媒体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由国家财政供养,按照党政机关的指令进行新闻宣传。走上市场经济之路后,大部分新闻媒体则将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经济属性、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自身经济利益、新闻媒体的舆论权威色彩与民主法治社会等多种新闻活动关系都需要法律和新闻职 业道德的调整。在市场经济初期,部分新闻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必然会借助各种权力资源进行所谓“寻租”活动,以获得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
  4.社会主义法治对传统新闻职业道德产生的影响。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新闻界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如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正确的职业方法和行业管理制度模式。目前,对新闻媒体在国家社会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实践也面临许多困惑。例如,新闻机构具有崇高的社会政治地位,是否必须在基本的法律制度中体现、究竟如何体现,值得研究。又如,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法以及新闻媒体的道德义务等等。
  5.新闻行业的诸事合体状态。与我国古代诸法合体的现象类似,我国新闻业在社会功能上呈现诸事合体状态:新闻媒体集政报(公报)、党报、历史档案、商业活动诸业于一身。管理体制相应地表现为党、政、事业、企业诸制合一,对各项功能的价值判断的标准互相混杂矛盾。这就决定了其特殊的、混淆不清的社会地位:既代表官方权威,又能够依靠垄断与特权地位生产、供给公共产品和追求利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