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跨国并购(三)

   并购是企业获得管理上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希望通过并购扩张企业,不断促使企业迅速发展,以实现企业家在事业上的雄心壮志,在企业并购中,特别是在脱离商业活动的情况下,最普遍的并购动机是来自企业家的事业心,成就感。而企业内部的积累很难达到迅速扩张企业的目的,因此,并购成为企业家乐于接受的一种扩张方式。
   持此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并购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和利润,并购并非最佳的增强企业效益的行为,而只是在管理者的扩张动机下产生的行为。认为管理本身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通过良好的管理使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销售量增加,而且要使这种趋势不断增强、延续不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则希望通过管理来扩张企业。而企业并购恰恰能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企业资源,增大管理者的自身权力,控制更大范围的资产,更多的员工,更好的产供销渠道。因此,经济学专家詹森先生由此得出了管理者的扩张动机是导致并购产生的动力的结论。
  并购能获得管理价值最大化,而并非效益价值最大化。因为企业效益并不是管理本身带来的,而且戴维逊先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企业并购行为将损害股东、管理者或公众利益,会导致收购、股东剥夺的恶性循环,它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无益处,因此,并购并非最佳的效益最大化行为。
   二、经理阶层扩张动机论对跨国并购现象的适用性问题
   从经理阶层主观方面来分析并购产生的部分动因的角度看,经理阶层扩张动机论不仅适用于对国内并购的主观动因分析,也适用于对跨国并购的主观动因分析。因为经理阶层的这种主观动因是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全球利润最大化目标相一致的。但是,基于跨国并购的跨国性,其发生的原因与国际因素具有更大的相关性。这些国际因素包括世界市场的竞争格局、全球范围的私有化进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并购母国和并购目标国之间在经济利益及竞争格局、公司产权及管理模式、外资政策及法律制度、历史传统及文化语言等等。各种国际因素的制约和经理阶层自我保护意识的相互作用,使得经理阶层扩张动机在跨国并购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跨国并购中活动的动因解释上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所以,经理主义理论既未对国内并购动因作出完整的解释,对跨国并购动因的解释则具有更大的局限性。
  
  第五节 财务协同效应论及其对跨国并购的适用性
   一、财务协同效应论
  所谓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不是由于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而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金钱上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的目的。税法对个人和企业的财务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资产所征收的税率是不同的,股息收入和利息收入、营业收益和资本收益的税率有很大区别。由于这种区别,企业能够采取某些财务处理方法达到避税的目的。在西方现有税法下,税收对并购的刺激作用主要有两种。一种同并购的形式无关,另一种则同并购形式紧密相关。
  (1)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亏损延递条款来达到合理避税目的。所谓亏损延递指的是,如果某公司在一年中出现了亏损,该企业不但可以免付当年的所得税,它的亏损还可以向后延递,以抵消以后几年的盈余,企业根据抵消后的盈余交纳所得税。因此如果企业在一年中严重亏损,或该企业连续几年不曾盈利,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累积亏损时,这家企业往往会被考虑作为并购对象,或者该企业考虑并购一盈利企业,以充分利用它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2)当一个企业A并购另一个企业B时,如果A企业不是用现金购买B企业的股票,而是把B企业股票按一定比率换为A企业的股票,由于在整个过程中,B企业的股东既未收到现金,也未实现资本收益,这一过程是免税的。通过这种并购方式,在不纳税情况下,企业实现资产的流动和转移,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的目的。在美国1963-1968年的并购浪潮中,大约有85%的大型并购活动采用这种并购方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