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跨国并购(三)

   其二,在生产要素固定的情况下,一个垄断者与一个完全竞争者之间实现纵向一体化,情况稍有变化,但总的来说与第一类近似,即是说,一个垄断者和一个完全竞争者之间的纵向一体化也不会严重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和产出。假定垄断者实行的后向的纵向一体化,那么它就是在按竞争价格来购买投入。刚刚买进供给者的垄断者如果要想使利润最大化,其内部转移价格将是完全竞争价格。如果投入的机会成本并未进入垄断者最终产品的总边际成本曲线,其结果就会导致非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和产出率。
  其三,在生产要素可变的情况下,某一阶段上的垄断者与另一个完全竞争阶段上所有其他厂商的纵向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可变化,向前一阶段(垄断性)购买要素的竞争性厂商,就能够对高价的垄断投入进行替代性调整。能够用较低价格的投入替代高价的投入,这样就使得后道工序阶段的生产者的成本曲线将低于要素组合比较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成本曲线,而较低成本曲线又会导致较低的最终产出价格和较高的产出水平。这种情况显然对垄断性的前道工序生产厂商不利。所以,此种纵向一体化将使生产要素刚性增强,从而在价格上会高于它本来通过市场生产要素的可变性应达到的水平。
  显而易见,只有当纵向并购的双方均是垄断者,那么很显然,价格将会下降,产出将会增加。
  以上阐述的是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和效果。显然,纵向一体化或多或少会使并购者获得利益。但是,从经济学上讲,纵向一体化获得利益是基于一定条件的,并且在一定的“度”内,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或超过了这个“度”,纵向一体化就没有利益,就可能解体。也就是说,纵向一体化有解体的内存动因,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纵向一体化有向专业化分解发展的可能性。
  三、多样化经营理论。
   多样化经营理论是混合并购的理论基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把混合式多样化经营分为三类:产品扩展型;市场扩展型;其他。第一类包括了这样一些厂商,其产品相互之间虽不直接竞争,但在生产和分配方面却又相互关联;第二类是指虽然生产的产品相同,但是出售的市场却在地理上各不相同的厂商之间的并购。第三类是指除了以上两种之外所有其他类型的混合式多样化经营。
  多样化经营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基于名牌商标效应。消费品的可靠性总是和商标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当人们对厂商生产的其他产品的可靠性不能作出判断时,更是如此。一个知名的商标可以通过减少搜寻和评价的成本而扩大新产品的销售前景。因此,在混合式多样化经营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一个已经拥有一种有信誉的商标,另一个拥有一种新的生产线,但缺乏知名度。有信誉的商标往往乐于并购没有知名度商标的厂商,从而共同使用同一商标。结果是,并购将给消费者带来关于新产品可靠性的准确信息,从而会扩大市场,取得经营效益。
  其次,是出于产品上的相互依赖。如果各自独立的垄断者的产品是相互依赖的话,从理论上可以判定,多样化经营或各自独立的垄断者组织成一个厂商,总利润便可提高。假设两个各自独立的垄断者,一个厂商生产A产品,另一个厂商生产B产品,如果他们出售的替代性产品,也就是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正的,那么出售A和B产品的这两个厂商就会通过混合并购来增加利润。并购后的厂商可把A的价格订得高些,而不必顾虑A的价格变动会对B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反之亦然。由此可知,对A和B均享有垄断权的各种经营者,会把每一种产品的价格订得比并购前稍微高一些。如果A和B是互补品,也就是说,如果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的,那么相反的情况就会出现。如果两个独立的垄断生产A和B产品时不考虑它们的相互依赖性,A和B产品的价格就会稍微低一些。
  再次,是出于分散固定资产成本的需要,多样化经营将有助于固定成本在更多的产品之间分摊,从而可降低产品的平均总成本。
  最后,是出于减少经营风险、长久占领市场的需要。有的公司希望能以多样化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在达到此目的的过程中,如果能并购在生产上已有相当规模,并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积累了销售经验的公司,要比新建公司去抢占市场合算得多,因此,并购是减少投资风险,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方式。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论证,由于多样化经营易于在厂商相互间的协调和风险的转移,所以,倒闭、破产之类的事件出现率要比生产单一产品的厂商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