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对制度性缺陷的研究是发现理论模型的假设和实际的距离的有效方法,也是形成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证券市场的理论体系的核心课题。一方面,成熟市场的证券理论,例如资产定价CAPM理论,都是建立在制度性无缺陷的假设下而提出的,而在新兴市场中,这些假设都是不成立的,所以研究这些缺陷对金融理论(例如证券定价模型)的影响,也就是研究新兴市场的理论。另一方面,这些制度性缺陷正是证券市场改革和建设中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具体地讲,值得研究的方向包括卖空机制的缺乏导致套利机制的不存在、“无套利机会”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理论模型在中国不成立,这对证券理论、交易实务以及风险防范的影响如何?A股、B股以及H股之间市场分割造成市场之间的套利不可能,这对定价模型、市场建立有何意义?投资者不理性、机构投资者力量弱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具有什么独特性、证券市场理论要如何相应修正?
  3、 公司金融学是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微观金融学中,公司金融学是在中国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这是因为在中国
  现有的制度性缺陷的背景下,很难提出量化的投资学的理论模型,也就很难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广、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影响。例如,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背景下,近期还看不见可以接受的中国股票定价模型诞生的前景。所以,投资学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成熟市场的理论不适用中国,另一方面又提不出中国版的投资学理论,这种困境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有改善的迹象。而公司金融学研究的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需要的就是“具有特色的市场”。公司金融学的理论模型相对简单,通常是“单期”(One Period)模型即可,并且一般都建立在某个事项上换言之,只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A Good Story),而不需要高深的数学、也不苛求各个模型之间的连续一致性。所以在中国这样的市场,能写出公司金融学的模型,而且这些中国公司金融理论模型将不仅能验证现有的公司金融学经典理论,还有望从中国的新视角推动公司金融学科的整体发展。
  4、推动行为投资学和行为公司财务学的研究,使金融学更接近现实。
  金融学研究的是公司和投资者在“面临着复杂的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这在本质上使量化的数理模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数理分析应与行为分析结合。行为分析范式认为,投资者和企业行为不一定是风险回报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前述在有效市场理论中提出的资本成本为基础的金融学研究模式离现实有一段距离。中国的金融市场欠发达,例如,由于缺乏卖空机制导致传统金融学中有效市场理论基础的套利机制根本不存在,同时,投资者行为不理性成分高,宏观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大,所有这一切说明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很强。
  行为金融学的模型通常包含两个关键假设:第一,由于非理性和非标准性的偏好,部分或至少是有些投资者的行为是非标准化的。这一假设得到了实验或实证研究的支持。第二,有着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在抵消第一组投资者的资产需求方面的能力或愿望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非理性预期或非标准性状偏好会影响金融资产定价和企业金融行为。这一研究在最初阶段对非标准化的投资者进行了粗略描述,这些投资者被称为噪音交易者,他们对风险资产的需求被简单假设为外生的。这类文献包括Shiller(1984), De Long et al.(1990), Cutler, Poterba & Summers(1991)等。最近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更为关注对非标准投资者行为的建模。如基于偏好的行为模型可以与Kahneman & Tversky(1979)的前景理论联系起来。目前理论界必须建立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行为分析模型,并且加强对公司金融行为的研究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