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十三)

  闱中有闱中一时的风气,11 考官个人也有个人的爱好,考生所长并不一定能与考官相合。例如清代学术汉、宋相争,有些好汉学的考官特别推崇能见出考据精神的文章,而有些好宋学的考官则不喜具汉学风格的经义。乾隆丁丑科(1757年)会试,余姚卢抱经与分校,得山东一卷,其辞简淡醇雅,他认为非学有本元者不能为此文。既呈荐,主司却嫌其寂寥而不喜欢,将其黜落,甲乙既定,诸分校者皆退,卢独抱卷上堂,与主司言,谓不宜失此士。力争再三,竟不能得,卢为之出涕。既撤棘,言颇传於外,争索此卷阅之,称叹不已,询邑里姓名,则昌乐阎循观也,以故阎虽不遇,而名闻京师。12
  又如嘉庆朝,俞正燮(理初)以博洽闻於时,某科阮元典会试,王菽原为同考官,王得一卷,惊喜曰∶“此非理初不辨!”亟荐之。是日,文达适未阅卷。副总裁汪廷珍素讲宋学,深疾汉学迂诞,得王所荐卷,阳为激赏,俟王退,即锁诸笥,亦不言其故。将发榜,阮元料理试卷,诧曰∶“何不见理初卷耶?”命各房考搜遗卷,王进曰∶“某日得一卷,必系理初手笔,已荐之汪公矣。”阮转诘汪,汪坚称不知,阮无如何,浩叹而已。榜后,俞往谒王菽原,王持之痛哭,折节与论友朋,不敢以师礼自居,并出资为理初所著书初名《米盐录》者选刻其什,易名曰《癸巳类稿》。13 俞正燮乡试也甚不利,数困公车,至道光辛巳科(1821年)江南乡试,监临遍谕十六同考官,谓某字号试卷必留意,盖红号试卷,外帘有名册可稽,故监临知之。是科正主考为汤金钊,副主考为熊遇泰,某同考呈荐於熊,并述监临之言。熊大怒曰∶“他人得贿,而我居其名,吾宁为是?中丞其如予何?”遂摈弃不阅。同考不敢再说,默然而退。填榜日,监临、主考各官毕集至公堂,中丞问两主司,某字号卷曾中式否?汤曰∶“吾未之见也。”熊莞尔而笑曰∶“此徽州卷,其殆盐商之子耶?”监临曰∶“鄙人诚愚陋,抑何至是?此乃黟县俞正燮,皖省积学之士,罕有伦比者也。”熊爽然,亟於中卷中酌撤一卷,以俞卷易之,未尝阅其文字也,俞遂中式。14 这是把官员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带到了考场,俞氏失而复得固是侥幸,而被撤卷则是不幸而遭黜落了。
  还有一些黜落和考官的见识高低有关,尤其是能开风气之先的大才就更不易识,他们最初往往容易遭到拒斥,尤其在底层时。如后来被视为清代八股一代宗师的韩菼,小试时其卷即被贴出。韩家贫,能力学,性嗜酒,有李太白风,其为文原本六经,出以典雅,不蹈天、崇决裂之习,补博士弟子员,以欠粮三升,为奏端案黜革,冒籍嘉定,拔取后又以攻讦除出。后应吴邑童子试,题为“狂者进取”一句,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于照墙不取,时刑部尚书昆山徐乾学来苏,方夜寝,有门生侯于门者,争诵韩菼文以为笑柄,徐闻之,急问姓氏后曰∶“此文开风气之先,直盛世之音也。”次早即命延见,收为门生,遂引入都中,援例中北闱乡榜。康熙癸丑,韩会状连捷,后官至礼部尚书。15
  黜落佳卷
  落卷最多今天却也最不易寻。下面我们想选择一些名人佳卷,即本应取中却遭到黜落(或险遭黜落)之卷来考察,因为,在我们看来,重要的并不是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对大量确不合格者的淘汰,而是为何它竟然把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也排除在外,大量对它的怀疑、批评和攻击也正起源于此。
  左宗棠是清代汉人唯一以举人身份成为大学士的一代名臣。16 道光壬辰科(1832年),左宗植、左宗棠兄弟同应湖南乡试。左宗植领解,左宗棠卷同考官本摈而不荐,于左卷已加“欠通顺”字样之批条,循惯例已无取中希望。正考官徐法绩搜遗,得而大赏之,经徐氏力与争持,同考官始换批补荐,特中第十八名。左宗棠对之深有知遇之感,其《书徐熙庵师家书后》云∶“是科宣宗特命考官搜阅遗卷,胡编修既以疾先卒,公独披览五千余卷,搜遗得六人,余忝居首。书中所称十八名者也。当取中时,公令同考官补荐,不应。徐以新奉谕旨晓之,旋调次场经文卷,传视各同考,及无异议。礼经文尤为公所欣赏,题为《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书中所称经文甚佳者也。后并进览。当时闱中自内帘监试官以下,颇疑是卷为温卷也。比启糊名,监临巡抚南海吴公荣光贺得人。在事诸公多有知予姓名者,群疑益解。计同举四十五人中,余齿最少(时年二十一)。”左氏并于此评论说:“选举废而科目兴,士之为此学者,其始亦干禄耳。然未尝无怀奇负异者出其中,科名之能得士欤,亦士之舍科名末由也。”但左氏其后会试仍然三次不第,乃弃举业而专治经世之学。17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